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40809--波浪是怎么产生的

14-08-09 11:24 1387次浏览
江大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搞自百度 ]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 当波浪涌上岸边时,由于海水深度愈来愈浅,下层水的上下运动受到了阻碍,受物体惯性的作用,海水的波浪一浪叠一浪,越涌越多,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随着水深的变浅,下层水的运动,所受阻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最后,它的运动速度慢于上层的运动速度,受惯性作用,波浪最高处向前倾倒,摔到海滩上,成为飞溅的浪花。

海水做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叫做波浪。风作用于海洋表面,将大气中的能量,通过摩擦传给海洋表层水体,使表层水体质点沿着风的作用方向在垂直端面上做闭合的圆周运动。海底的火山、地震以及海底滑坡也能产生波浪。波浪一经形成便可按照既定方向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损失很小,在千余公里距离内,波高通 常减少不超过一半。所以,波浪可以传播很远。波浪的大小主要和风力、风的持久性和海面的宽阔程度有关。大洋中的波浪一般波长数十米,波高2—5米,但暴风引起的波浪,波长可达数百至近千米。
[不支持站外图片]
波浪在深水处水质点的运动:波浪是一种振荡波,其特点是水质点在原地做来回往返运动。在水面以下,水质点的圆周运动的直径随深度而减小。一般来说,波浪对海底的作用一般限于浅海,主要对深度小于20到30米的浅海影响较大。即使表面风浪很大,在深海和半深海仍然是较平静的。
[不支持站外图片]

波浪在浅水处水质点的运动:据实验,当水深较浅时,即海水深度小于波浪的影响深度时,由于海底摩擦阻力的影响,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从水面往下,深度越大,椭圆的扁度则越高,至海底,扁度达到极限,椭圆的垂直轴等于零。水质点平行于海底做直线形的往复运动。
[不支持站外图片]
波浪的破碎及其派生的离岸流:当海浪向海岸方向传播,从深水区进入浅水区后,除了水质点的运动轨迹由圆变成椭圆,由于海底摩擦,波速减小,每个波浪的前进速度都较后继的波浪慢一些,因此波浪的间距小了,多余的能量使波高加大,波峰也开始前倾。当波峰的水质点运动的速度接近并超过波速时,波峰发生反卷形成卷浪。进而卷浪前端由于没有海水填充,终于使海浪向前倾倒,形成破浪。波浪破碎后,不再作圆周运动,迅速涌向海岸,形成拍岸浪。之后由于动能消耗殆尽,海水便在重力的作用下,顺海底斜坡沿垂直海岸线的方向形成底流。返回海中,与下一次进浪相遇而消失,故底流的作用范围一般不扩及碎浪带外。如果沿岸附近有沙堤时,则波浪越过沙堤拍击岸边后,壅积的海水可以汇集成股形成向海洋方向的回流,称为裂流。裂流不论沿洋面或海底,都向海洋方向流动。其底流层也不扩及碎浪带外,但表层洋流可向海洋方向延续较远。
[不支持站外图片]

波浪的折射:当波浪的前进方向不垂直海岸时,则波浪进入浅水区后,发生折射。由波浪与海底的摩擦所致,波浪沿斜向海岸的方向前进,设海滨地形坡度均一,如图示:波浪先到达较浅的地段,因海底摩擦而造成波浪加密、加高和减速。这样以来,离岸远的波速大,离岸近的波速小。波前发生变化,逐渐趋近于与海岸平行。因波浪的前进方向与波前垂直,从而改变了波浪前进的方向,即波浪发生了折射。
[不支持站外图片]

沿岸流:波浪折射后沿海岸流动,形成沿岸流。由于罅角的阻挡,能量在此集中,使其遭受较强的侵蚀。在海湾里,波浪的能量分散,剥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较强。罅角遭受剥蚀,海湾接受沉积,结果使海岸趋于平直。
[不支持站外图片]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qsct

14-08-09 11:27

0
由于罅角的阻挡,能量在此集中,使其遭受较强的侵蚀。在海湾里,波浪的能量分散,剥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较强。罅角遭受剥蚀,海湾接受沉积,结果使海岸趋于平直。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