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如何寻牛?(重阳投资的启示)

14-08-12 11:14 1053次浏览
金鑫龙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几个月大家都在兴致勃勃的寻找10年大牛,我总结了一下,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所谓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 里,如医药、大消费、文化教育、互联网等等。不过我查了查,这些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大多都在30倍以上,代表性企业的市盈率都在40倍、50倍以上,在这样的估值水平,股价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还有就是,机构们每年推出的10大金股都错的离谱,谁敢保证10年后的大牛股就一定是我们相中的那只?

记得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意气风发的基金经理,口若悬河的谈论如何寻找伟大企业的成功经历。他笑称青岛海尔 是一位老太婆,而格力电器 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小姑娘。这让我心里很不爽,我虽然没有海尔的股票,但一直是海尔的忠实消费者。况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像张瑞敏先生那样登上哈佛讲坛的。不过,格力这几年的强势表现,还是证实了这位基金经理的观点。如果一位投资者在2007年的大牛市的最高点买入格力,然后在2014年新高之后抛出,这7年盈利134%。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66%。而海尔的表现就逊色多了,以相同的方法操作,海尔的7年盈利是99%。

但是,如果在2008年大熊市最低点买入两只股票,2014年新高卖出,海尔的收益反而超过了格力:前者为6.09倍,后者为4.76倍。看来大牛也是要讲价格的。再好的行业,再优秀的企业,如果高价买入,收益也会输给廉价买入“不太优秀”的公司。所以我一直怀疑巴菲特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是否误导性太强。因为事实证明,在乐观情绪的刺激下,成长投资者为“伟大企业”付出的所谓的“合理”价格很容易变成高昂的价格,大牛自然也就变成小牛了。

单纯以两只股票的对比似乎说服力不强,那我们就通过两位基金经理的业绩对比,来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

第一位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位擅长行业、企业前景分析的成长型基金经理。从2007、11、20——2013、11、30的6年投资周期里,在这位基金经理旗下的30余只基金中(我搞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发这么多的基金),目前只有6只收益为正,其余均为负数。对于一位瞄准新兴产业、紧跟时代步伐、月调研数十家上市公司的基金经理来说,这样的业绩,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理解和接受,更别说那些客户了。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基金经理——资深价值 投资者裘国根先生近年来的业绩。从2008、9、5——2013、11、29的5年投资周期里,裘国根管理的8只基金回报率分别为5、92%——226.84%,无一为负值。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啊。更为喜庆的是,裘国根先生的重仓股中,恰恰就有那位基金经理不看好的青岛海尔!不但有青岛海尔这只“老太婆股”,从他的重仓股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遭人鄙视的“大妈级股票”,比如上海机场福耀玻璃宝钢股份万华化学燕京啤酒王府井 等,清一色的传统产业,罕有新兴产业的中小盘成长股。

我就纳了闷了,裘国根先生领着一群“斯琴高娃宋丹丹”们怎么就能战胜靓女如云的成长基金? 或许我们会从裘国根先生的投资理念中找到答案。裘国根先生对行业没有偏好,公司被低估就会买。他认为:人们惯用周期和成长去区分公司,但事实上周期和成长都是历史性的,即成长和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历史上成长的行业现在成了周期性行业,有些历史上呈现周期特点的行业现在经过充分竞争和洗牌出现了成长公司。而且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单靠简单地选行业就能获取利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裘国根先生的操作方法也很有借鉴意义:“重阳不简单梦想在一只股票上赚八倍,但通过‘接力’的方式先后在三只股票上赚一倍,同样可以达到赚八倍的效果,而且后者容易得多,现实得多,流动性也好得多。”

大牛谁人不喜欢?但寻找大牛的方法很多,在热门的行业中寻觅大牛,或者超长期的持有某只大牛显然不是我们的强项,裘国根先生的方法,或许更适合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小散户。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