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之后还有下一个 跨国公司垄断事件频发
2014年07月29日 16:44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29日电(记者高少华、龚雯)“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回答相关问题。”微软(43.97, -0.53, -1.19%)中国28日向记者表示,有关部门正就一些事情对其展开问询。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被查或与涉嫌垄断有关。此前不久,美国
高通 (75.83, -0.27, -0.35%)公司也被曝接受政府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商务部日前也表示正对国内汽车市场上的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一时间外资垄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跨国公司涉华垄断事件频发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反垄断的调查和处罚力度。2013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对韩国三星、LG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2001年至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
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根据举报对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启动反垄断调查,IDC涉嫌滥用在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其中包括对我国企业设定不公平的高价许可费等。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鉴于“认错”态度良好,且与华为公司达成和解,对美国交互数字公司作出中止调查决定。
除信息通信领域外,国内其他很多行业也频繁遭遇外资企业的垄断行为。如在地板行业,地板锁扣专利巨头UNILIN和VALINGE从2007年联合起来,专门针对中国地板行业收取高额专利费;在稀土行业,来自
中国稀土 下游的7家钕铁硼企业不久前宣布为打破日本稀土专利壁垒,决定联手与日本企业打官司;在汽车行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正对中国汽车行业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路虎、奥迪两家外资品牌近日公布了降价消息……
本土企业和消费者“很受伤”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等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利用这种支配地位从事反竞争行为,例如收取不公平高价、搭售、拒绝交易等。这些行为一方面损害了最终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破坏,使其他经营者无法参与公平和自由的市场竞争。
据业内人士介绍,外资企业在国内通过行使知识产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例如在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强行加入不合理的条件,再如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外以知识产权为幌子向法院提起侵权滥诉,滥发侵权警告函、发起337调查等,从而达到排斥竞争对手、垄断中国甚至全球市场的目的。
对国内许多消费者来说,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潜在垄断行为让人吃尽苦头。比如整车厂商利用权力,对经销商实行区域限价,并对售后领域的零配件采购以及流通进行限制等,这些行为都对消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构成伤害。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一些通信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通过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的基础、将标准必要专利与非标准必要专利捆绑许可、要求被许可人进行免费反许可、将专利许可与销售芯片进行捆绑等手段,攫取了我国手机及终端芯片产业绝大部分利润。
关键还是要提升自身能力
随着政府部门逐步加大对外资在华涉嫌垄断的治理力度,一些外资跨国公司多年来凭借其专利、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实施的专利、价格垄断等行为或将有所扭转。
中微半导体知识产权总监姜银鑫认为,目前全球各国正在上演疯狂的专利“军备竞赛”,对中国企业来说将面临严峻的全球专利环境。中国企业既要顺势而为,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也要掌握、驾驭知识产权游戏规则,制定因应之道。既要努力发展和对手相关的一些专利,积累自己的话语权;也可以联合建立专利池联盟,如果遭遇海外企业的专利诉讼,则要共同应诉等。
专家强调,中国企业突破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还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从而真正提升市场话语权。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正在缩小同国外厂商的技术差距。比如在无线通信芯片领域,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已经用在自己的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展讯在中国手机3G芯片市场也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成功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