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基因变异,埃博拉病毒全球肆虐

14-08-02 09:24 9908次浏览
八股文章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埃博拉病毒 离你有多远

2014-08-01 04:25:22 来源:温州商报
这种病毒究竟缘何传播,患者症状如何,怎样预防?无论疫情离你有多远,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埃博拉是何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
  1976年,比利时科学家彼得?皮奥特和同事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并用疫情发生地刚果(金)的埃博拉河给它命名。
  埃博拉病毒共有5个亚型,1976年发现的首种亚型最为致命。世界卫生组织说,初步调查显示,几内亚本轮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亚型。
  —发病后的症状如何?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可达90%。无国界医生组织证实,由于有医疗人员的介入,本轮疫情的致死率为55%。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无国界医生说,还有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红眼、呃逆、胸痛、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世卫组织警告,上述早期症状往往被人误解为疟疾、伤寒、脑膜炎或瘟疫。
  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和肝功能损伤,甚至体内外出血等症状。
  —如何治疗、预防?
  现阶段,没有任何特效药可以治疗埃博拉出血热。
  一旦发现被感染,患者就应该接受隔离并由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照料。治疗办法包括输液、保持患者氧气、血压稳定等。部分患者会在一段时间的医疗照料后康复。
  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一些疫苗正在实验中,尚未推向临床使用。
  —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世卫组织认为,非洲的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它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
  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如果让伤口处接触到被患者弄脏的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同样可能感染病毒。
  即便男性患者康复了,在康复后的7周内,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把病毒传给伴侣。
  无国界医生说,即便患者死亡,埃博拉病毒也可在受感染器官外的液体上存活数日。
  由于直接接触患者,医疗人员受感染的几率更大。他们应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和面具治疗患者,以防患者体液溅到医生的鼻子、嘴和眼睛上。
  —为何多国警惕疫情扩散?
  如今,有人担心,埃博拉疫情会“搭飞机蔓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较长,机场工作人员几乎无法阻止那些没有显现症状的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登机。
  也有专家提示,在飞机上感染这种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携带者显现症状前,这个人不具备传染能力。
  换句话说,机场安检人员责任重大。美国疾控中心发言人马尔蒂?塞特龙说,机场人员“需要培训了解相关症状,知道该如何应对、该找谁处理……对于全球围堵疫情而言,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综合新华社
  “这一疫情史无前例。现在完全没有得到控制,情况越来越糟……有许多地方的人其实已经感染,却根本不知道。”—无国界医生成员巴特?詹森说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0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八股文章

14-08-02 10:24

0
埃博拉病毒由畜到人未来爆发不可预料
2004年3月1日 《现代护理报》2004.03.01

  中非一项遗传学的分析确认,埃博拉病毒会通过触摸动物尸体而传递给人类。加蓬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的埃里克?劳瑞和同事在调查当地人群一次病毒爆发时发现,就在病发之前,附近森林里大动物的尸体明显增加,对尸体的检验发现大多数为埃博拉病毒阳性。w‘(y\2, 百拇医药
  该组织随后对近年发生在刚果和加蓬的五次病毒爆发进行人类和动物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五次是由五种截然不同的病毒变种引起的,而不是同一变种的不同变异,这意味着新的病毒爆发有可能在任何时间或地区发生,而几乎不可能预先监测。w‘(y\2, 百拇医药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所知传染性最强的病毒,病死率达89%,多数患者会死于发热、肝损伤或内出血。在调查的五次爆发中,共感染了300多人而死亡264人,虽然新的药物和疫苗正在试验当中,但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同样对当地的动物造成致命的威胁,2003年的爆发后,黑猩猩的数量减少了89%,而大猩猩数量减半。猩猩、羚羊等动物是从其他动物如蝙蝠感染病毒的,而当猎人们接触动物尸体时,病毒传染给了人类。w‘(y\2, 百拇医药
  劳瑞关于病毒爆发不可预测的说法,目前还有争议,病毒专家瓦尔士指出:去年的爆发发生在刚果疫区的北部和东部,这意味着病毒有可能是同一来源引发的序列发作,而如果病发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之进行预警和预防。反之如果病毒发作完全是随机的,那么,我们可以说是束手无策了,没人能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干预。w‘(y\2, 百拇医药
  不过,WHO的埃博拉病毒专家派瑞尔说,目前大面积的动物死亡已经可以作为病毒爆发的早期征象,已经有专人在刚果监测此类迹象,为预防措施争取时间,并对当地居民进行病毒知识教育,为专业人员提供防护服,在疫区设置隔离带等。
八股文章

14-08-02 10:21

0
地球上最可怕的病毒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首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50%甚至9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该病毒已使大约1500人受感染,其中约1000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除了通过血液和人体分泌液传染外,接触被病人血液污染的医疗用具也有可能被传染。而且这种病传染极快,所有病人一旦被发现就必须立即被隔离,与病人接触过的人也必须接受定期检查。目前,全球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预防这种病的疫苗和可以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但只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严格隔离病发区,病毒的传染就能得到迅速遏制。

  纪事:追踪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
  德国,马尔堡——这个位于法兰克福北方的安静小镇风景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看起来并不象是曾经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样子,而正是因为这个马尔堡病毒,小镇才由此得名。1967年8月,当一个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生高热,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时,这个小镇的宁静从此就被打破了。当地的病毒学家快速调查原因——此种症状同样出现在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这三个实验室都曾经用过来自乌干达的猴子,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实验室工人,医务人员,和他们的亲戚都感染上了这种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才找到罪魁祸首:一种危险的新病毒,形状如蛇行棒状,是猴类传染给人类的。
  马尔堡病毒就象它来时那样神秘地消失了,只到1975年南非才报告了一例。但是,到1976年,这个病毒的一个近亲,埃博拉病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DRC,以前的扎伊尔)又掀起一阵恐怖局面,杀死了280人。从那时起,埃博拉,马尔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热病毒”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里的魔鬼。上个月,埃博拉病毒在乌干达爆发的前期和马尔堡病毒在DRC肆掠的中期,大约100个研究埃博拉和马尔堡的专家,在马尔堡会面并讨论了近来研究的结果。尽管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迷,例如,病毒在不流行的时候潜伏在哪里,它们怎样引起这些破坏性的症状?事实是,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包括建立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这是分析它们致病机理的强大分子工具,此外,还有在猴子身上使用埃博拉疫苗的研究。

  神秘宿主
  尽管乌干达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占满报纸新闻头条,但DRC正在遭受着马尔堡病毒的侵略。根据金沙萨(扎伊尔首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的Jean Muyembe-Tamfum和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CDC)的Stuart Nichol所说,流行是从1998年十一月Durba镇北部开始的,Durba镇外的金矿工人是第一批死亡者。但是,地方的偏僻和政府当时的战争使CDC和WHO的专家们知道次年5月才得知此事。1999年中期,流行到达爆发高峰,新的病例只到2000年九月才为人所知,在那时已经有99个人受到感染,死亡率超过80%。超过半数的死亡者是金矿工人,由此可以探知病毒的来源。
  Nichol与同事们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国家病毒研究所,与病毒学家Robert Swanepoel一起,测序得到马尔堡病毒的部分基因。令人震惊的是,病毒的基因变异性极大,来自同一祖先的,足有16%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相反,造成1995年科威特,DRC的埃博拉大流行,感染315人的病毒株却完全没有基因变异。由Durba的情况得知,马尔堡病毒至少在人群中分别感染了7次。这些发现提示这个罕见的微生物正在人群中制造新的传播。
  为了寻找病毒的动物宿主,工作队在金矿里至少捕捉了500只蝙蝠。许多科学家认为,马尔堡和埃博拉的天然宿主是动物,如啮齿类或猴类,因为人们经常和它们接触(Science, 22 October 1999, p. 654)。Swanepoel曾在早期用实验方法造成蝙蝠感染埃博拉,因此蝙蝠有可能是最早的感染源。但今天Nichol宣布,这个推测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到这次会议为止,大部分蝙蝠经过检测,并没有发现马尔堡病毒感染的迹象。但是,还有一丝希望:部分蝙蝠可能携带病毒,其他的宿主—包括节肢动物,昆虫、蜘蛛等—应该在考虑之列。

  毛细血管破漏?
  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破坏性症状(休克和大出血)的机理同样复杂。早先的研究表明,病毒侵害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巨嗜细胞和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是否直接受到埃博拉和马尔堡的攻击还不明确。有些研究者(不包括全部)认为这些细胞的损害导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从而造成循环系统的崩溃并使人快速死亡。
  CDC的病理学家Sherif Zaki和病毒学家Gary Nabel(NIH疫苗研究中心主任)都肯定内皮细胞受损的关键作用。Zaki通过科威特埃博拉死者的尸检,发现毛细管内皮严重受损。为了找到受损原由,Nabel的队伍和CDC及NIH的人在一起,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了表达埃博拉蛋白GP(GP蛋白是病毒的外壳蛋白)的人内皮细胞,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8月刊上。实验结果令人惊异,24小时内,细胞就不再互相黏附,几天之内,细胞就死亡了。如果将编码GP的基因直接表达在从人或猪的血管上,血管在48小时内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变成流动的液态。在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损害中,“内皮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的受损看来是病理损伤的关键”,CDC病毒学家Brian Mahy说道。 
  然而,还有一些研究者持不同意见,里昂Jean Mérieux实验室的病毒学家Susan Fisher-Hoch认为,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的受害者并没有毛细血管缺漏的症状,如肺水肿及头颈肿胀,只是从严重的类休克症状中恢复的幸存者才有严重的内皮细胞损害。马利兰美军医院感染疾病研究所(US AMRI ID)的Thomas Geisbert报道的实验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支持此观点。他们观察感染期症状严重时不同阶段的结果显示,知道病程末期,内皮细胞的损害只有少许。
  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斟酌。

  设计埃博拉  
  里昂大学Claude Bernard 大学的分子病毒学家Viktor Volchkov的一项研究成果使大家对感染机制的研究可能更容易: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使得大家能够通过突变来研究关键致死的基因和蛋白功能。“这是本次会议最让人激动的事”,Fisher-Hoch说。去年,Volchkov与马尔堡病毒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明确了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18,959碱基的单链RNA。研究者们现在采用埃博拉基因组的互补链构建成DNA分子,将此DNA导入细胞系,并表达埃博拉的四个关键蛋白,包括结构蛋白GP,此细胞系即可产生新的RNA埃博拉病毒。结果是实验室制造出一种能转染给其他细胞系、具全能感染性的病毒。 
  “我们现在能回答所有关于埃博拉毒力和发病机理的问题,”Bray说。通过改变互补DNA的序列,Volchkov的工作组已经研制出一种埃博拉突变体能够诠释病毒的致死效应。GP蛋白(毒性最强的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使病毒能复制出更多的蛋白质。Volchkov确定了病毒有GP生成“自我控制”机制,以免在病毒传播到其他非感染细胞之前,那些感染细胞就被杀死。Feldmann从中也看到了可制作基因工程疫苗的策略。
  几年来,疫苗研究者在努力制造抗马尔堡和埃博拉的疫苗,在几内亚猪和猴身上的实验已经成功。在会上,Nabel报告了他在DNA疫苗上的新进展。采用所谓的“prime-boost”疫苗技术,Nabel和同事们—包括NIH的博士后Nancy Sullivan和CDC的Anthony Sanchez—给四支猴子注射了包含“裸DNA”的疫苗,此DNA与埃博拉的GP蛋白基因互补,随后再注入用腺病毒载体包装的基因。免疫后的猴子在感染埃博拉疫苗后免于死亡,而未接受免疫的对照组很快就死掉了。
  尽管这次会议让人感觉到在病毒研究方面有不少进展,可是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在非洲的肆略还将持续,直到我们真正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我们才有可能战胜它们。

  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发作机制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人类对埃博拉病毒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一般认为,这种病毒会侵入并杀死抵抗感染的白血球,由此破坏身体的抵抗力。这种病毒隐藏在免疫系统的“巡逻卫士”———巨噬细胞内,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巨噬细胞可以清除细菌感染,但却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巨噬细胞不会当即死亡,它会发出红色警报,在血液中流动时疯狂地释放细胞激素。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激素的释放会向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发出警告,联合起来打击病毒。但是,遭到埃博拉病毒攻击时,程序就被打乱了。激增的细胞激素会冲破血管壁,血液渗透到周围的组织里。这一循环将不断重复,直到被感染者鲜血流尽。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惟一知道的是:这一过程一旦开始,大量流血便几乎是不可能被阻止的。简单来说,就是逐步扩散的器官损坏。这有点像是被千刀万剐而死。你全身上下会布满无数细小的伤痕。
八股文章

14-08-02 10:17

0
几内亚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为新型病毒株
2014-04-17 19: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xiaorong699 字体大小:  
  201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在几内亚爆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特征为发热、严重腹泻、呕吐和高病死率。病毒学研究发现该疾病的病原体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
  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几内亚分离到的EBOV形成一个单独的分支,与目前已知的刚果和加蓬民主共和国的EBOV株不同。
  第一例感染者出现在2013年12月,流行病学调查将实验室确诊病例与第一个死亡病例联系起来发现,几内亚出现的是一种新型EBOV株。该研究文章发表在2014年4月16日的NEJM上。
  1、埃博拉病毒简介
  埃博拉病毒属和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爆发,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埃博拉病毒病感染的病死率为30%-90%,且这一数据取决于该病毒的种类。
  非洲医院和社区中的不良条件有利于疾病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EBOV、苏丹埃博拉病毒、最近分离到的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这三种埃博拉病毒已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造成了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疫情已在刚果、苏丹、加蓬、刚果共和国和乌干达民主共和国发生。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流行,可以使非人灵长类动物致病,但对人不致病。第五种埃博拉病毒为大森林埃博拉病毒,有记录显示人与来自象牙湾大森林的黑猩猩可接触感染该病毒。虽然该事件提示大森林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出现,但西非不是EBOV流行的区域。
  2、几内亚疫情的爆发
  2014年3月10日,Guéckédou和Macenta的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向几内亚卫生部上报了一种神秘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烧、严重腹泻、呕吐和高病死率。两天后无国界医生也报道了这种疾病(无国界医生自2010年在Guéckédou一直致力于疟疾项目)。
Guéckédou的8例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其中3例死亡,其余的死亡病例为患者家属。Macenta的几个死亡病例包括医院工作人员的死亡。由卫生部派出队伍于3月14日到达疫情爆发地区(图2)。欧洲无国界医师于3月18日抵达Guéckédou,开始启动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血样并送往法国里昂和德国汉堡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学分析。
  该研究证实了几内亚新发EBOV疫情。这些病毒的局部L基因序列之间相似性程度高,加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提示这是由单一病毒引起的疾病,且该病毒在2013年12月初甚至更早就已出现了。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以确定EBOV病毒的动物来源。
据推测,在爆发前几个月,该病毒的传播现象变得十分明显,因为Guéckédou和Macenta的医院中集中出现大量病例。这个时间跨度可以让病毒通过许多途径传播,从而增加了埃博拉病毒病的数量。
  最初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烧、呕吐和严重腹泻。确诊病例早期无出血,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出血症状。使用”埃博拉病毒病“这个术语,而非早先的”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是考虑到出血并不出现在所有患者中,或许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官员在早期识别本病。
早期确诊病例的病死率为86%,临床疑似病例的病死率为71%,这与以前的EBOV爆发的病死率一致。
  图3.  埃博拉病毒的疑似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A . Guéckédou共有80例疑似病例,其中59例死亡;B. Macenta共有23例疑似病例,其中15例死亡;C. Kissidougou共有8例疑似病例,其中5例死亡
  全长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几内亚EBOV株为一个独立的分支,与其他已知的EBOV株并列。这表明来自几内亚的EBOV株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加蓬分离到的病毒株是从同一个祖先平行演变的。
  EBOV的可能宿主为锤头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富氏前肩头果蝠(Epomops franqueti)和小项圈果蝠(Myonycteris torquata),这些果蝠在西非的大部分地区存在。EBOV可能已经在西非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未被发现。这种病毒在几内亚出现,凸显了整个西非地区出现EBOV疫情的风险。
八股文章

14-08-02 10:14

0
埃博拉病毒测序完成:基因交换病毒很棘手
作者:生物谷  来源:生物谷

研究人员已经对来自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埃博拉病毒进行了首次测序,并且发现这种病毒比之前想象的更加易变。令人意外的是,他们还发现这种病毒的不同病毒株能够交换基因——这意味着开发一种成功疫苗将变得更难。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能导致发烧和出血,并且90%的感染者会死亡。自1976年以来,这种病毒已经从传播遍了整个非洲,零星感染人类和猿猴并且还寄居在蝙蝠身上。
  近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有一次这种病毒疫情的爆发。到目前为止大约有76人受感染。埃博拉病毒还杀死了成千上万只猿猴,并使得低地猩猩濒临灭绝。
  人类版本的这种病毒的基因编码在之前已经进行了测序。但是,由于患病动物很难在野生环境中发现,死掉的动物很快腐烂。此前,没有测序过来自于猿猴的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来自法国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的Eric Leroy和同事尝试从六只大猩猩和一只黑猩猩尸骸中找回全部或部分埃博拉病毒。他们发现这种病毒的基因与同一地区人类死者的病毒的基因很相似。
  但,当所有序列分析和比较完成时,他们根据一种病毒进化模型将它们划分成两个组。而且,当将所有样本(来自人类和猿猴)一起分析时,在1996年之后收集到的样本相互之间的相似程度要比在1996年从人类获得的那些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更高。
  Leroy认为,这些数据显示这种病毒已经扩散到整个非洲中部,并且一定程度上归罪于气流运动。Leroy还表示,这种基因差异提供心的证据显示了已有病毒分布情况。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与马尔堡病毒类似。它是在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附近爆发该病后给予命名的。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共有4种亚型。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尔)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苏丹)在1976年被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亚型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
  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2/3。
长生

14-08-02 10:09

0
炒作无所不用其极啊
八股文章

14-08-02 10:03

0
中国卫生部发出埃博拉病毒预防计划

2014年08月01日 10:33  新浪财经
  中国卫生部发出埃博拉病毒预防计划
八股文章

14-08-02 09:59

0
北京市加强监测埃博拉病毒 各医疗机构被培训
2014年08月01日 13:14  来源:北京日报  
  一种致死率高达90%的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近日在西非扩散蔓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天表示,北京一直在密切关注埃博拉疫情的动态发展情况,并加强相关检疫和监测,一旦病例输入本市,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疗法。目前,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加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29日的最新统计数字,此轮疫情从2月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几内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四个西非国家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
  7月30日有媒体报道,由肯尼亚返香港的女子呈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症。此后,该女子经化验,结果呈阴性,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随即表示,香港暂时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疑似个案。
  目前,本市已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诊疗、实验室技术、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技术培训,同时相关实验室已具备检测该病毒的能力,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出国时应注意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个人防护。如果到疫区,应特别避免接触具有相关症状的病人,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尽量减少去野外和接触灵长类动物。如有相关外出史又出现了类似出血、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市民,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医生在遇到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时,需要格外关注患者是否有前往非洲等疫区的外出史,以便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记者 方芳)
八股文章

14-08-02 09:57

0
超级病毒“埃博拉”加速蔓延 香港惊现疑似病例
  2014年07月30日 19:02
  来源:华尔街见闻 
  超级致命病毒埃博拉(Ebola)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恐惧。
  埃博拉当前正在非洲西部扩散。然而,据凤凰卫视[-1.47%]报道,7月30日,一名早前到非洲肯尼亚游玩的女子周一返港后,出现发烧、头晕、呕吐、腹痛等类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症状。该女子已被隔离接受测试。
埃博拉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最高可达90%。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SARS(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左右,最高可能达到14%—15%。
  针对埃博拉病毒病例,当前尚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暂无有效治疗方法。传染源也尚未查明,它有可能通过动物或其他感染者感染给人。由于西非人经常以果蝠为食,因此果蝠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宿主。
  其发病特征包括突发性发烧、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肤色改变、全身酸痛、出血等。最初症状类似流感,之后便会扩散,引发肾脏和肝脏受损。在严重的情况下会破坏血细胞,导致外部和内部出血。
  据世卫组织7月2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自从本次疫情2月爆发以来,埃博拉病毒已经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夺走了672人的生命,确诊、疑似案例共计1201例。
  据路透社报道,塞拉利昂首席医疗官确认,领导塞拉利昂对抗埃博拉疫情的一名医生于当地时间7月29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年仅39岁。他感染埃博拉病毒不足一个星期。此前,该国已有数十名医疗工作者牺牲。
  目前,中国大陆尚无感染病例。但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他们被怀疑可能是通过乘坐飞机感染此类病毒。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则下发公告,要求各地口岸检验检疫局严防境外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脊髓灰质炎疫情传入中国。
  英国政府今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新型、急性”埃博拉病毒方案。昨日利比里亚关闭了大多数边界通道,以努力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尼日利亚主要航空公司Arik Air停飞了从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出发的航班。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