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基因变异,埃博拉病毒全球肆虐

14-08-02 09:24 9884次浏览
八股文章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埃博拉病毒 离你有多远

2014-08-01 04:25:22 来源:温州商报
这种病毒究竟缘何传播,患者症状如何,怎样预防?无论疫情离你有多远,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埃博拉是何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
  1976年,比利时科学家彼得?皮奥特和同事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并用疫情发生地刚果(金)的埃博拉河给它命名。
  埃博拉病毒共有5个亚型,1976年发现的首种亚型最为致命。世界卫生组织说,初步调查显示,几内亚本轮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亚型。
  —发病后的症状如何?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可达90%。无国界医生组织证实,由于有医疗人员的介入,本轮疫情的致死率为55%。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无国界医生说,还有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红眼、呃逆、胸痛、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世卫组织警告,上述早期症状往往被人误解为疟疾、伤寒、脑膜炎或瘟疫。
  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和肝功能损伤,甚至体内外出血等症状。
  —如何治疗、预防?
  现阶段,没有任何特效药可以治疗埃博拉出血热。
  一旦发现被感染,患者就应该接受隔离并由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照料。治疗办法包括输液、保持患者氧气、血压稳定等。部分患者会在一段时间的医疗照料后康复。
  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一些疫苗正在实验中,尚未推向临床使用。
  —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世卫组织认为,非洲的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它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
  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如果让伤口处接触到被患者弄脏的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同样可能感染病毒。
  即便男性患者康复了,在康复后的7周内,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把病毒传给伴侣。
  无国界医生说,即便患者死亡,埃博拉病毒也可在受感染器官外的液体上存活数日。
  由于直接接触患者,医疗人员受感染的几率更大。他们应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和面具治疗患者,以防患者体液溅到医生的鼻子、嘴和眼睛上。
  —为何多国警惕疫情扩散?
  如今,有人担心,埃博拉疫情会“搭飞机蔓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较长,机场工作人员几乎无法阻止那些没有显现症状的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登机。
  也有专家提示,在飞机上感染这种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携带者显现症状前,这个人不具备传染能力。
  换句话说,机场安检人员责任重大。美国疾控中心发言人马尔蒂?塞特龙说,机场人员“需要培训了解相关症状,知道该如何应对、该找谁处理……对于全球围堵疫情而言,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综合新华社
  “这一疫情史无前例。现在完全没有得到控制,情况越来越糟……有许多地方的人其实已经感染,却根本不知道。”—无国界医生成员巴特?詹森说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0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八股文章

14-08-03 10:44

0
八股文章

14-08-03 10:36

0
八股文章

14-08-03 10:26

0
美国人担忧:人工合成病毒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
  北京科技报
  最近,网上流行的一条消息令美国上下惶恐不安:恐怖分子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病毒的生物技术,并且在实验室内大量生产包括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和炭疽病毒在内的多种烈性致病病毒。一旦时机成熟,这些病毒将在美国境内广泛释放,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将是“9·11事件”的百倍、千倍。专家们指出,尽管消息的可信度不高,但绝非空穴来风。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警告称,可能很快就会出现一种人工制取天花和炭疽病毒的简易方法,并且它们有可能会被恐怖分子用于发动生化袭击。 
  2002年,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公布了小儿麻痹症病毒的合成过程,这种做法引起激烈争议。 
  200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化专家埃克卡德·威尔默教授研究小组就曾合成出过结构相对简单的脊髓灰质炎病毒。2002年7月12日,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由此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议。 
   据介绍,这是人类第一次完全依靠化学途径成功合成病毒。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巴里·布卢姆评价说:“红色警报真的拉响了!这篇论文意味着更为复杂的病毒可以被合成出来,甚至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病毒也可以被合成出来。” 
  其实,对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生物实验室来说,这个研究小组的工作纯属“小儿科”。许多科学家早就相信,只要接受过一些科学训练,具备一些病毒基因组信息的知识,再加上一些常规的实验仪器,任何人都可以在实验室里合成出小儿麻痹症病毒,只不过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尝试。 
  小儿麻痹症病毒研究成果的公布,无疑为制造致命生物恐怖武器提供了“图纸”。 
  威尔默教授称,合成的小儿麻痹症病毒只是病毒家族中最简单的一种,但是足以造成瘟疫。如果恐怖分子进一步掌握了制造“天花病毒”的技术,将会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尽管制造天花病毒很困难,但是恐怖分子最终会掌握这种技术”。这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有致命的“副作用”。 
  一些科学家对威尔默教授的做法持反对态度,他们指责这项研究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为制造致命的生物恐怖武器提供了“图纸”,类似的结果根本就不该公布。 
  对此表示忧虑的不仅是科学界。戴夫·韦尔登等几名美国共和党议员提出一项动议,指责《科学》杂志及其网站主管机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不应该发表有关论文,认为这一研究为恐怖分子廉价地制造人类病原体提供了蓝图。拥有3.4万名科学家成员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也给美国国家科学院去信,建议召集生物医学刊物的出版单位开会,加强对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研究成果发表的管理。 
  设备可在市场上买到,技术可在网上下载,坐在家中便可制造“致命病毒”。 
  不久前,美国休斯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包含有1.45万个核苷酸———代表21个基因的DNA分子。负责领导这项研究活动的乔治·切尔奇博士现在正计划制造更大的细胞,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培育出一种包含有77.7万个核苷酸的基因。尽管乔治·切尔奇博士等人并不准备人工制造出一种致病微生物,但他们的实验活动证明,科学家们完全有能力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任何危险的致病微生物。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推动相关领域的医学研究活动,通过基因方法制造天花病毒的“配方”就储存在开放的数据库中。此外,有可能被用于制造这些病毒的设备在普通的市场上就可以买到。先从Internet上下载技术资料,再通过网上商店定购所需的简单器材,然后就可以坐在家中制造“致命病毒”了。 
  人们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恐怖分子制造埃博拉或者天花病毒只是时间问题。 
  不少科学家真正担心的是,人工合成病毒研究结果可能被恐怖分子加以利用,制造那些更适合做生物武器的病毒,例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当然,这些科学家指出,在实验室制造埃博拉病毒或者天花病毒,要比制造小儿麻痹症病毒难得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埃博拉病毒和天花病毒的DNA分子分别含有约18.5万和20万个碱基对,而小儿麻痹症病毒的DNA分子仅仅含有7500个碱基对。 
  但科学家们相信,一定有人能够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埃博拉病毒或者天花病毒。这是因为,一方面,埃博拉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基因组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完全是公开的;另一方面,试剂公司往往有求必应。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就拿某家美国试剂公司来说,其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几个中东国家,但该公司从来不过问客户定购试剂的真实目的。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詹姆斯·勒迪克忧心忡忡地说,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阻断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传播途径,却没有办法去预防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在实验室里制造病毒。目前合成的病毒结构非常简单,只要懂得操作原理,合成出更加复杂的病毒来,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八股文章

14-08-03 10:24

0
 达安基因:分子诊断龙头 个性化医疗先行者
  达安基因  002030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吴永强 撰写日期:2014-07-21
  分子诊断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龙头地位稳固: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增速远超过IVD其他领域,占IVD 行业的份额也超过10%。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增速达到20%+,快于其他IVD细分领域。
  未来在传染病检测、遗传疾病检测、肿瘤及慢性病检测等带动下,分子诊断将获得持续高于IVD行业的增速。公司在国内分子诊断领域市场占比超过50%,并不断布局具有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如肿瘤疾病诊断、遗传病基因检测、优生优育检测、药物基因组学等,随着技术导入市场的逐步成熟,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基因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疾病与基因之间映射关系的认识加深,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肿瘤疾病诊断、遗传病基因检测、优生优育检测、药物基因组学等个性化医疗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期监管层政策趋于明朗,基因测序的无创产前筛查正式开放,有效市场超过20亿元,公司半导体测序系统与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处于申报领先梯队。
  独立实验室、布局医院业务顺应医改方向,股权激励成为快速发展助推器:独立实验室业务顺应医改方向,在发达国家约占诊断市场的份额超过30%,是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国内独立实验室的市场规模仅占诊断市场份额的3%,市场空间巨大。设立医院投资管理集团开始摸索布局医院业务,整合中山大学的医疗板块资源;股权激励获批将统一核心骨干、管理层与公司中长期发展利益,助推公司快速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4-16 年EPS 为0.40、0.52 与0.68元,给予12 个月目标价28 元,相当于2014 年70 倍的动态市盈率,虽然估值不便宜,但考虑到公司作为分子诊断龙头,布局个性化医疗、医疗服务领域,激励机制健全等优势,我们长期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无创唐筛试剂报批时间不确定;个性化医疗监管政策不明朗。

  鲁抗医药(行情,问诊)
  公司大股东鲁抗医药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经营人用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兽用农用抗生素、生物技术药品以及抗生素相关制剂、医药中间体、药用树脂、葡萄糖等;全部生产车间均已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和OSHMS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GMP认证和GSP认证,青霉素钠原料药及粉针获得国家质量金奖,酒石酸泰乐霉素、大观霉素原料药获得欧盟CEP证书,大观霉素通过德国cGMP认证,AIV、盐酸大观霉素均通过美国FDA认证。
  主要产品:青霉素、链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大观霉素、盐霉素、泰乐霉素等已形成规模优势;产品国内销售分布华东、华北、华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并出口远销欧洲、北美洲和东南亚。“鲁抗”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医药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八股文章

14-08-03 10:22

0
八股文章

14-08-03 10:19

0


这么牛哄哄的病毒,想不到国内就有专门的 测定试剂——广州市宜ks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媒体报道和宣传,生物疫苗股和白云山等要大涨了。
八股文章

14-08-03 10:14

0
埃博拉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杀人机器
  作者:腾讯科学  来源:腾讯科学2014-7-17 11:40:36

  病毒的结构简单,但攻击能力非常强,1976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时隔近40年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也十分罕见,1976年在埃博拉河地区发现了这种病毒,其可在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之间感染,并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致死率最高为90%。通过近40年的科学发现,医学研究人员仍然没有找到能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方法、没有标准的治疗程序、没有预测其流行的扩散模型、更没有疫苗。医学专家给出的答案就是让人们不要对埃博拉病毒产生太大的恐惧情绪,如果不幸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就应该卧床休息,隔离感染人群。
  1976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出现了两个版本,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毒株,其中是苏丹埃博拉病毒,另一种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后者也被称为埃博拉病毒,前者被称为苏丹病毒。在苏丹爆发的流行病毒事件中有284人感染,其中151人死亡,死亡率为53%,而在扎伊尔爆发的感染事件中,318人受到感染,死亡280人,致死率为88%。埃博拉病毒虽然没有特别的治疗的程序,但是有个经验定律可以使用,研究人员发现肥皂可以杀死它们,即便这样我们仍然不可忽视其传染性,一个幸存者的精液可以保持近2个月的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毕竟是引发全球关注的病毒,医学专家的任务就是防止其扩散,事实上我们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控仍然处于很低级的水平,因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身体,如果要防控埃博拉病毒,就要穿着可防生化武器的防化服,全身都要与感染物体隔离。如果埃博拉病毒感染了某个个体,就会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可让你的免疫系统发生混乱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有研究指出埃博拉病毒是自然界中完美的杀手,可与免疫系统“联手”杀死自己。
  大约一半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这是因为患者身体内已经失去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能力,一些组织开始坏死,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有效的“武器”来击退埃博拉病毒。此前我们在与SARS和MERS病毒的斗争中清楚看到抗生素失去了效果,这些病毒使得我们的“武器库”无能为力,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认为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杀人机器。
八股文章

14-08-03 10:10

0
新疫苗或可应对埃博拉病毒
  2011-12-08 09:46来源: 新华网  
  美国科学家说,一种埃博拉病毒新疫苗可以令80%受感染的实验鼠免于患病。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达50%到9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埃博拉病毒一般通过动物体血液和分泌物传播。
  法新社6日以参与研究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技术专家查尔斯·阿恩岑为消息源报道,这种新疫苗是第一款可长期保持效用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包含一种合成病毒蛋白,可促使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埃博拉病毒。另外,这种疫苗如果长期保存,稳定性更强。
  阿恩岑说,仍需更多研究以确定这一疫苗是否对人类安全且有效。
  这份研究报告刊登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数字,自1976年以来,全球共有1850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大约1200人死于这种病毒。(新华社专电)
八股文章

14-08-03 10:08

0
  美国紧急“放行”埃博拉疫苗人体试验
  2014-08-02 19:00:00 来源:羊城晚报 
  新华社电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7月31日宣布,该机构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合作,最早将于9月开始进行埃博拉疫苗人体试验,有望在明年早些时候得到试验结果。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负责人安东尼?福西介绍说,这种埃博拉疫苗目前在灵长类动物试验中效果理想,人体试验将于9月中旬开始。
  美国目前有多家机构在加紧研制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药物。今年3月,得克萨斯大学获得2600万美元的资金研究三种埃博拉疫苗,这三种疫苗在猕猴中的疗效都接近100%。
  上述疫苗中的一种与狂犬病疫苗类似,在猕猴接触埃博拉病毒后再注射,效果仍然十分理想。2009年,德国的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被埃博拉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手指后,接受了这种疫苗的注射。虽然尚无证据证明是疫苗的作用,但这名工作人员此后没有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症状。 
  今年1月,受美国国防部1.4亿美元资金支持的一种埃博拉药物进入临床人体试验。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上周叫停了这一项目,要求生产该药的公司提供更多有关保障志愿者安全的信息。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这一做法受到一些非议,反对者认为此次埃博拉疫情是该病毒被发现以来最严重的,管理部门应尽量绿灯放行。 
  据美国媒体报道,埃博拉出血热在美国属于“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在政府拨给制药公司进行非营利性药物研发的资金中,埃博拉病毒的关注级别也较低。
八股文章

14-08-03 10:03

0
  香港疑现埃博拉病毒 病毒感染者假死变僵尸?
  2014-07-31 09:52:46 责任编辑:李康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据了解,所谓的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接近90%,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名字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Filoviridae”族的埃博拉河命名。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专家在研究埃博拉病毒热时,还发现了一种类似于“活死人”的现象。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将会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而这一征兆与临床死亡极为相似,所以经常被认为这个病人已经死亡。但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这个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