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7 04:48:16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中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大庆,这里公园里、高架桥下、街道两边、商铺门前,甚至居民小区中,随处可见正在运转的采油机。越往让胡路区走,能看到的采油机越多,甚至有成群的采油机密集地挤在一块。
这个因石油而兴的城市 随着石油产量的日渐减少,已经走过其辉煌的年代,石油产量从高峰时期的5000多万吨一路降到了4000万吨。今年一季度,大庆工业增加值出现前所未有的负增长,直接导致了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沦为全国最后一名。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的枯竭是注定的命运,而要跳出资源诅咒,就需要及时转型。在石油产量还算稳定的今天,大庆仍有机会与时间进行转型,这种转型涉及的不光是产业,还有城市的转型,以及这个城市的企业与人的转型。
下降通道中的大庆
在保持了27年的高产稳产之后,自2007年起,大庆的石油产量从5000万吨的高位降到了目前的4000万吨。
大庆原来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占全省90%以上,产量下降后,目前工业增加值中仍占全省半壁江山。大庆之于黑龙江如此重要,以至于当地有研究将原油价格降低1美元大庆的财政收入减少多少、黑龙江的财政收入减少多少都算了一笔清清楚楚的账。
“油气生产一般都是产量递减,成本上升,这都是不可避免的规律。”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学院党委书记赵俊平表示,油气产业走下坡路很正常。
在铁人王进喜代创业的时代,大庆的石油都是自喷的,一钻下去后,由于地底的压力油自然就冒出来了。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开采,就需要通过注水,甚至是注聚合物把油顶上来。在一些主力采油区,甚至达到三次开采,开采价值极低。
这样的开采难度下,成本越来越大,比如说原来可能一吨油成本是几十块钱,现在就有可能达到几百块钱。成本增加的同时,油的质量也下降了。
“采1吨油水占的比例很大,90%多了,另外还有长期开采,地下的套管耗损特别严重,维护成本特别高。”赵俊平说,地下就那么有限的资源,井越打越密,采油成本越来越高,已经不可持续。
有专家表示,除了直接成本之外,大庆采油的间接成本也在增加,现在4000万吨的产量是靠巨额的投入来保证的。按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来看,大庆的产量不应该是4000万吨,而应该是3000万吨,或者更低。
然而,大庆油田要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战略,也要满足
中石油 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希望看到石油减产,从而冲击当地经济。因此,油田定多少产量,已经不单是由资源多少来决定的,还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大庆、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