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等进程中,还需要统筹考量打破户籍壁垒,尽快取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性进展。
《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计划》中,共包括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
天津港和黄骅港5个港口。作为一体化发展重要的物流运输平台,三地港口的整合将直接影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部委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地5港首先要规划布局一体化,三地之间的港口关系需要统一考虑,不能各自计算,否则这种规划布局就无法细化。而从三地产业结构来看,港口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须以能源和散货为主、集装箱为辅。他说,“因为京津冀区域不是国内外贸易商品的生产基地,而是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基地。”
这位专家认为,在5港口建设发展一体化上,应该以天津港为中心,以盘活港口存量、整合港口资源为主,而非以建设码头、发展泊位为主,不需要搞新的建设。“因为天津的政策最为宽松,且有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将来自贸区获批的优势,以此为中心,盘活北边的京唐港、曹妃甸以及南面的黄骅港区域。”
“从区域的角度来细分,保定、廊坊更容易得到北京外溢效应,即承接产业。根据每个区域根据自身特点优势,举例来看,保定更适合承接科教研发等技术类产业,而廊坊则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一些软件开发,唐山则应以钢铁冶金重装备等为重”。张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