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了。即使央行以极低的利息借钱给企业,如果企业花钱意愿不强,这个钱花不出去的。
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大部分企业都需要修复恶化的资产负债表,根本不可能再扩大投资,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另外,前十几年的全球化趋势极大弱化了全世界劳工阶层的议价能力,工资增长缓慢,个人消费不振,都加剧了通缩。
还有就是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加入到全球贸易体系后其实一直在向全世界输出通缩,至少客观上造成了这个结果。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这个很简单解决啊 每个人发一张银行卡 里面放了多少钱 ,规定在什么时候 花完
同时国家抓紧去产能过剩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如何制造通胀,这是日本人处心积虑想解决的问题
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
欧洲人也在企图对抗通缩,中国很快将继之
这样看来,制造通胀其实有难度,并非如教科书所说,印钞票就可以了
难在哪里,让我们一步步拆开来看
第一,现在货币都是电子化的,印不印钞票其实无所谓的;
第二,央行货币发行出去,要有人花掉才有需求效果,比如说给财政部;基础货币出去,扩张M2及信贷才是根本。需求效果是作用GDP流量,信贷规模是产生GDP的对应资本存量。
第三,鉴于目前M2是央行直接能够调控的,因此,基础货币的投放其实已经体现在现有政策中了,或者简单地讲,已经无所谓了。
第四,对发达经济体来说,调节M2还不算数,一定要通过M2的扩张,降低利率,才能促进投资与信贷,但利率已经到零了,再扩张货币其实也是无所谓,没用的。
由此可见,对抗通缩,远不是教科书上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要不然,央行那么多人都要失业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为什么不能继续靠货币增发来维持通胀,而是一定要通缩?
0
这个观点2实现可能性很低,只是描绘出来的乌托邦,要实现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涉及利益分配的改革注定是艰难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拉动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人的需求
拉动的手段有两种,
一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满足需求、提高效率
二是社会规则和财富分配的不断调整,解放个人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
我一直觉得后者是更为重要的手段,我们国家的落后的根源也基本在此
0
中国是否进入危机层面?
0
原创在这里啊,进了听课,楼主请继续
2
所以说,理解人类的动机,组织的动机,乃至社会运动的逻辑十分重要
比如说,中国人好面子,那奢侈品就做的这个生意,据说有的名牌毛利率在95%以上,成本5块钱,面子95块钱
还有,中国人崇尚教育,那人力投资可以成为一个大产业,美国教育贷款规模很大,中国反而把生育与教育当成政府摇钱树
从组织层面与社会运动层面,当年两个德国人搞得全球大混乱
不能想当然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其实只要有一种逻辑,为多数人采纳,且能够驱动组织与社会,那它"合理",就会存在,未必一定要是市场逻辑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看来真的无解了,伐木兄说的那得多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达到呀。现在想想难怪中国对钓鱼岛,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可能也是希望通过战争刺激经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