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科技有超越互联网
二者有相似性,比如同样以智力为基础
生物科技的基础如DNA其实也是信息,本质上差不多
生物类股很多成为长牛股
0
从南非的NAPSTER或德国的火箭INTE
RNET 等孵化器投资案例来看
鲜有电商在这一阶段不亏钱的,所以说澳洲对互联网创业不太宽容
但澳洲真有一开始就赚钱的电商,比如SRF
0
近期中国概念股都跌得狠
另外,
微博不值得关注,一是
新浪管理层不行,一直没干过什么好事;二是微博的价值链太短,只是一个工具性应用。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0
优质资产也只能跟上央行印钞的速度,只有极为稀缺的资源和
新经济才能跑赢,因为新经济产生的是增量,任何事物外围
扩张的速度一定快过事物内部。移动互联生物技术对社会的改造是巨大的,所以马云才能用十几年时间就赶上了李嘉诚。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我原来有
易车,就一起不关注
汽车之家汽车之家估值一起不便宜,没啥特别值得关注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负利率之下,我把钱放到床底下,或投到国外那些正利率国家,这样行不行?
储存现金,这样可以,但多了不行,有个安全问题。
针对储存现金,国家可以采取技术性通胀,即央行印钱,支持没有收益支撑的项目。
而投到国外正利率国家,从理论上讲,在汇率平价等套利存在时,利差将被远期汇率变动所抵消
还有就是投资商品如何?
传统的需求理论,一般只讲到需求上升,则商品价格上升,如此,通缩条件下,大家都需要储蓄价值,那大家都买黄金如何,黄金会涨吗
需求理论是相当短视的。
假设黄金等商品可以解决通缩条件下的价值储藏问题,实现保值增值
那么即使是第一步需求上升,导致黄金价格上涨,下一步则黄金产能进一步提升
短期内产能是相对无弹性的,长期内,实际上任何一种金属都可以无限量供应
因此,任何商品都将是长期内“通缩”的,不会因为是黄色的就会例外
那么,天底下,哪一类“商品”才会逃脱通缩命运?
只有那些不可复制的“价值”,独一无二的,比如好的企业管理,或市中心区位带来的经济租金,以及以知识为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医药企业等。
0
Intrexon这家基因改造技术公司,具备巨牛品质。
0
学,谢谢楼主
2
通缩形势下,经济政策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对储蓄行为进行惩罚。
光有负利率是不行的,因为负的数字不能太大,否则大家都把钱放在家里,或者转移到国外
而那些仍然把储蓄视为美德的国家,比如中国,即将成为一个笑料
一句话,你想要保存价值,通过储蓄成为富翁,荫及子孙,那么对不起,你要付出代价
因为经济价值是一个“流”,本身并不能保存,必须要有人冒险投资,才能最终“保存”
如此,企业家将不再因为投资而支付利息,而应该是获得奖赏,或负的利息
最终,但凡能够保存而非毁灭价值的东西,都将贵得离谱,而且日贵一日
这预示着,如果哪一天美国人不让中国买它的国债,中国会哭的
也可能预示着,股票PE将会史无前例地“顠”起来
无它,因为再要用什么正的贴现率倒算股票,已经不可能了,只能用负的贴现率,如此,公式可能要用坏掉
因为负的贴现率有可能算出无穷大的股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