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德国职教的“七圈半精神”

14-07-09 09:03 933次浏览
livchixiang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班玮 

  近日与德国职业教育 专家聊起一个故事:中国一著名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圏,认为两种做法的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

  本来只是采访时插科打诨,没想到这名德国职教专家很认真地强调,这恰恰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产品研发阶段允许和鼓励的,但生产实施过程必须一丝不苟。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容不得一点“灵活性”。不光普通技工如此,技师更甚。技师职责之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按职教专家的说法,技师头衔本身就会促使他对操作马虎“零容忍”。

  试想一辆汽车那么多零件,如果每个零件组装都有点小误差,整车质量不过关也就不足为奇了。桥梁、楼房刚建不久就坍塌,是否也有建筑工马虎、工程监管人员不严格照章办事的原因呢?

  这名职业教育专家在华参与职教合作已有七年之久,谈起在华亲历多有遗憾:比如一些参加联合培训的中国技工到德国企业实时,德方评估其技能优秀程度甚至超过德国工人,但是一些中国企业家和职业学校往往并不足够重视技工的实际技能,而是只看重技工的证书。 

  还有,他在中国一些汽车厂明明看到生产线上有质量监管员,但最终出厂的汽车仍存在一些他肉眼都能看出的质量纰漏。这些汽车若在德国投入市场,根本不会有人买。他认为,这不仅是技工和质量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问题,更是相关人员职业培训的质量问题。

  德国产业工人的另一个重要职业素养,是有很强的企业认同感,类似于我们说的主人翁精神?自己尽职尽责关乎本企业产品质量和销路,关乎企业形象和自身形象及就业岗位。在这位专家看来,中国不少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并未重视培养这种认同感。   

  从企业家到工人,从职业教育机构到质量监管部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贯穿德国实体经济各个环节的一个重要软实力。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这种软实力获得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德国对技工、技师、技术员和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分层次、标准化的培训。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对各级技能证书的获得有统一量化的质量把关,更重视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德国制造”过硬的基础是人才过硬。  

  各国国情不同,工业发展阶段有别,照搬德国经验会水土不服。但是中国工业化要升级,把好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同样是关键。德国政界不断强调,应用型专业人才短缺会威胁德国实体经济竞争力,的确在理。借鉴国外经验,学的不应是形式,重要的是学系统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精髓。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惊慌失措的鱼

14-07-09 09:17

0
我国学德国的双元制学了好多年了,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我看不出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的任何进步和变化,10年前没有学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原因是什么,上面的文章也说到了,没有认同感,对这份职业,对这份事业
livchixiang

14-07-09 09:05

0
德国职业教育堪称世界模板
德国卡尔·奔驰学院校长在给一年级的新生上课,没有教材,只有参考书,知识融于学情境,学情境为学领域服务,学领域为企业服务

  我国即将出台“双轨制高考”,令人期待。纵观世界双轨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堪称世界模板。德国的职业教育非但没有沦为高等教育中,还成了德国教育的中流砥柱,为德国各个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人才。

  特点

  1实践与理论结合,利于学生毕业后投入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这样提高了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广泛结合。大型企业自行建立培训基地,众多小型企业无力单独开设基地,因此各州建有跨企业培训中心,联合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德国的行业协会(社会力量)也深入职业教育,并成为“双轨制职业教育”的监督调节机构,“双轨制”教育企业的资格认定、教育合同的履行管理、考试考核的命题主持、资格证书的制定发放均由行业协会负责。

  3职业教育有法可依,学校课程科学设置

  德国的职业教育设立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学校课程设置采用科学体系:始终以行动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核心能力来设计。所有课程又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

  4教育形式之间灵活转换

  在德国,教育形式之间可灵活转换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后进入高等院校学。

  5职业学校宽进严出,培养方案相当严格

  职校好进,但并不代表可以轻松学、轻松毕业,德国职业学校的培养方案相当严格。德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内容全国统一,学校和教师都无权改变。教学计划科学地协调了素质和技能、专业课与公共课、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企业的培训计划也得经过行业协会审查并接受行业协会监督。

  德国并无高考一说,与其说其现行的是“双轨制高考”,不如说是“双轨制教育”(学术型与技能型双轨)更确切,它已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德国的职业教育里主体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即将职业教育分轨到学校和企业,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德国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却宽进严出。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什么样?

  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德国,约有70%的职业学校属于“双轨制职业教育”范畴。

  在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双轨中,企业技能培训是主体,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是辅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服务于企业。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

  在教育过程中,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则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职业教育在德国占有什么分?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相比于考大学,更多的德国中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据统计,德国高中生毕业后上大学所占的比率仅占约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高达65-70%。

  德国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时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较明确。等孩子们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实行第二次分流,这次分流是由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

  怎样才能考入德国的职业教育?

  如果你想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毕业证。之后,你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资格。这样才能正式成为“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此时,你具有双重身份——在职业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

  企业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中的责任是什么?

  企业在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为主体,其开设的培训科目脱离不了政府管控。

  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但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培训。

  德国对职业教育设立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和《培训员资格条例》等,都对每一个企业能开设什么培训项目,每一个项目能安排多少学院给予详细规定。至于企业培训的费用问题,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

  职业学校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中的职能是什么?

  从职业学校层面来说,德国每个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国家通用,培训项目须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双轨制职业学校设置是政府行为,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协调。各校合理设置专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既使得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又提高了办学效益。德国的州或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政府合理划分并赋予学校不同的专业和类型。

  相比企业的培训经费由企业自负,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则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在职业教育中怎样学和实践?

  一般来说,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在校上课,3天在企业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

  企业和学校又是如何相结合的?一般是学校派主管部门的老师到该校学生分布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工厂里了解情况,并听取企业对教学的要求,充当企业和学校间传达员的角色。

  其实,能从职业教育顺利毕业的都能很快找到对口工作。但是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学校为这类学生设立“准备部”。德国中小学12年教育制,纪律差学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其做就业准备。如果还找不到工作,学校会把该同学交给劳工部,劳工部会将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此外,“准备部”还下设监狱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做出狱后的就业准备。

  职业教育如何考核?谁来考核?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专家与教师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学生的笔试、口试、操作考试都是由考试委员会组织和评价,实行双证毕业制(学历证和资格证)。

  考试分期中和期终,期终考试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5月和12月(不通过可以补考,若补考后仍不通过,则说明你不适应这个专业,必须另选专业重学)。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选择在5月期终考试,如通过则可以提前半年毕业(类似于我国大学的提前毕业)。

  期终考试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考一天,内容为:工作计划占40%;功能分析占40%;经济、社会方面的国情知识占20%。实践部分则为根据企业要求在一周时间(30小时)完成一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再根据此内容写出报告,由工商协会认同的机构,组织5名考官对学生进行答辩,学生必须就论文内容、课题、材料选择进行陈述并进行答辩,考官不看所做的工件,只看培训记录与毕业报告。

  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本报记者 程垚 整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