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认为,这个市场的规模可能会扩大到每年350亿美元,IO至少将会在60%的癌症病例中发挥治疗作用。
但我国细胞免疫治疗在技术上,与海外领先公司还有一定差距。据
瑞银证券最新研报认为,我国每年新诊断癌症病例约307万人,细胞治疗潜在市场广阔,但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目前还在以“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名义进行,由于目前监管缺位,略显混乱。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案和标准尚待进一步规范和统一。
在
开能环保免疫细胞存储投资项目报告中,信达证券研究员左志方表示,由于2015-2017 年处于项目筹备和建设期,暂不对该项目进行盈利预测。
而业内人士指出,从技术现实性的角度考虑,A股上市公司要切入这一领域,进行海外并购合作是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自行砸钱的风险太大。
“但是,我们仍对这一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瑞银证券在其报告中说,“因为国内技术进步很快,随着监管成熟,我国细胞治疗产业将进入良性快速发展时期,甚至可能出现以药品形式获批的产品。”
截至目前,只有
海欣股份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获得CFDA批准的、针对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性疫苗。该项目负责人、二军大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介绍,这项研究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化疗去除部分免疫抑制因素,利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
我国肿瘤免疫疗法的知名专家谭晓华教授指出,只有出现了具有世界级品牌的细胞或免疫细胞治疗法相关产品,我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