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Android新平台走向封闭:页面定制等全由谷歌接管

14-06-30 22:08 768次浏览
gqy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李娜

[ 2013年市面上一共有11868种不同的Android设备,这不仅让开发者感到分外头疼,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迷茫]

尽管谷歌 的Android操作系统目前拥有着极大的市场份额,但谷歌一直面临的挑战是,安卓的碎片化。据应用开发商OpenSignal统计,2013年市面上一共有11868种不同的Android设备。

重新让安卓变得“可控”,这是谷歌一直尝试解决的问题。

在近日谢幕的谷歌开发者I/O上,谷歌发布了“Android One”计划,这是一个专门为手机厂商提供的硬件参考计划。简单来说,谷歌将提供一套硬件蓝本,承诺参与到“Android One”计划中的手机产品都将享受系统自动或优先升级的待遇,而厂商只需要负责生产手机就可以,并且,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搭载其计划的手机售价将不到100美元。

“这也是谷歌在反对安卓碎片化上作出的新尝试,虽然目前暂时还不能预计到效果。”瑞芯微副总裁陈锋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这一计划中谷歌除了和联发科合作外,还有英特尔 ,双方和谷歌的合作范围也会延伸至电视、平板等领域。而在一定程度上,谷歌将因此进入低端安卓手机市场,嵌入更多自己的服务。

瞄准新兴市场

谷歌Android部门负责人在谷歌开发者大会现场展示了Android One智能型手机并宣布了“Android One”计划。

据了解,Android One 对于谷歌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安卓的普及,制造商可以节省开发成本、产品能因此快速进入市场。此外,它还满足了谷歌的目标:通过安卓平台带来更多用户,带来营收。

从中长期来看,Android One能降低谷歌在新市场获得用户的成本,给谷歌创造更大价值。最重要的是,谷歌将可以支配接下来的Android手持装置硬件规格标准。此前,谷歌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一直是降低制造智能手机门槛的一个途径,但由于其“开源性”的特征,目前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大多数是在使用自己定制的安卓版本。

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谷歌选择了联发科等方案厂商作为其合作伙伴。

据悉,在过去的6个月,谷歌一直在与联发科等厂商进行谈判,并承诺向联发科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和Android平台固件,以便用于具体的开发工作。在大会上,谷歌除了宣布Android One项目之外,还展示了一款由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打造的Android One智能手机。此款Android One智能手机具有4.5英寸显示屏,配置了双SIM卡,而且还使用了联发科的双核MT6575处理器。

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曾经让不少山寨手机厂商在新兴市场获得成功。此前的2010年7月,联发科正式加入由谷歌为推广Android操作系统而发起的“开放手机联盟”,当时联发科的加盟,被业内认为是有望让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成本降低2/3。

接近联发科人士对记者表示,联发科在新兴市场有大量的手机客户,并且在中低端市场上也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一旦手机厂商选定谷歌的参考设计方案,前者推出新产品的时间会缩短,其中包括制造时间以及测试和网络认证时间。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现出了担心。陈锋对记者表示,此次合作中,谷歌与联发科合作的版本还是很旧的方案,现在很多新的芯片方案已经出来了,对于手机厂商的吸引力可能会因此下降。

而对于是否会掀起新的“山寨潮”,陈锋认为目前山寨手机的售价已经下触到了200元人民币,远低于谷歌600元的智能手机方案,但对于一些新兴市场中有实力的手机厂商,仍具有一定机会。

安卓的碎片化风险

“从整机到方案商,谷歌这次的一个尝试实际上就是在反对安卓的碎片化。”陈锋对记者表示,目前,谷歌已经深刻意识到碎片化给安卓带来的风险。

随着安卓阵营的骤增,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Android版本。调查机构ABI 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全球有22%的智能型手机是采用Android的分支系统,相较于2013年第一季,市占率成长了3%。 应用开发商OpenSignal公司早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市面上一共有11868种不同的Android设备,这种问题不仅让开发者感到分外头疼,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迷茫。

此外,一些手机厂家希望自己的设备能够与众不同,不惜以安全为代价作为噱头进行“修改”。开发者顾辉锋对记者表示,在尝试过苹果 和谷歌的平台应用开发后,他甚至不敢在手机上安装安卓支付宝,“潜在的风险实在太大,开放性令漏洞随时可能发生。”

顾辉锋对记者表示,Android 设备价格从5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硬件差异与价格差异息息相关,如果一个系统希望能够包容成千上万的制造商,囊括各种各样的选择和价格区间,那自然也会导致市面上出现各种配置的不同设备。

作为竞争对手,苹果CEO库克也表示:“Android碎片化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而且是个呈指数增长的复杂问题,很多人一买手机就用着旧版操作系统,到合约期满手机淘汰时这个系统可能已经问世三四年之久了,这就像我口袋里的手机依然运行iOS 3一样,让我无法想象。”

谷歌也作出了一些改变。

一方面,谷歌希望通过推出Nexus系列产品,搭载最新版操作系统以及统一的升级政策,尽量缓解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 谷歌希望通过发布一些独立的系统应用来对系统进行完善,这样一来谷歌就不用像以往那样频繁地对系统进行更新。

但正如谷歌副总裁洛克海默尔说的那样,就苹果而言,在新版操作系统推出后,绝大多数iPhone和iPad用户均能够迅速地进行升级。但是,谷歌却从未做到这样。“我们的‘哪些用户使用哪个操作系统版本’的扇形图总是与苹果的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生态系统从本质上来说与苹果的并不一样。”

在反碎片化的尝试中,谷歌需要做得更多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qye

14-06-30 22:10

0
Android新平台走向封闭:页面定制等全由谷歌接管
2014年06月30日 09:38
来源:凤凰科技 

99人参与 64评论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30日消息,科技博客Ars Technica记者安德鲁·坎宁安(Andrew Cunningham)近日撰文指出,谷歌将全面接管Android Wear、TV以及Auto页面等内容工作,这与其此前针对Android手机和平板保持开放性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OEM厂商而言,未来将不能在智能手表、TV以及汽车应用上定制化UI界面,但对消费者而言,却可享受完全一致的用户体验,不会再被Android系统碎片化问题所困扰。

以下为文章梗概:

直接控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三星和LG推出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平台产品Gear Live和G Watch软件操作方式几乎如出一辙。虽然两家产品存在些许细微差异,但不论是在操作界面、系统版本还是版本号方面却是完全一致。对于一直以来由OEM厂商控制UI界面、系统版本以及预装软件的Android平台而言,这一变化显得非比寻常。

谷歌工程技术总监大卫·伯克(David Burke)近来也证实,该公司旗下Android Wear、Android Auto以及Android TV在内的新系统平台,将由谷歌统一接管操作界面以及系统版本,摒弃了此前将这一权限下放至OEM的传统。

“从这点而言,用户界面是产品重要一部分”,伯克说,“我们希望用户能拥有统一的体验,如果用户同时拥有不同品牌的Android TV,谷歌希望这些电视能够保持一致的操作方式和用户界面。设备厂商可以将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或者预装自家服务,但其他方面应该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伯克还表示,谷歌将直接对这些产品的系统更新升级进行管理。就以Android TV为例,谷歌目的是将其打造成自动升级以及无缝连接的平台,与Chrome浏览器一样,同样Android Wear和Android Auto也会采用上述措施。

背道而驰

对于Android狂热粉丝和谷歌美学追求者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原因在于不必纠结于繁杂的Android各种版本,而是专心投身硬件工作。但在另一方面,对那些想要自己定制UI的极客而言,无法向此前那样轻松打造针对Android Wear和TV以及Auto的定制内容。

这与谷歌之前在Android手机和平板采用的战略理念背道而驰。在Android面世早期,是OEM较量的场所,可以建立自家应用商店、系统UI,同时还可以在硬件产品上刻上自己品牌推向市场。

随着Android日渐成熟,这一自由性策略的双面性也越发明显。OEM厂商特别是运营商都会对系统界面、软件以及服务烙上自己的印记,对于主打差异牌的时期来说,这点非常有必要。但Windows系统硬件厂商却已然向外界传递了信号——硬件厂商弄不来设计精良、功能完善的软件。

Android早期版本并不完善,无法同苹果iOS抗衡。谷歌直到2011年才推出Android电影和音乐商店,同时,Android标准界面错综复杂,这一问题到该公司后来推出的“冰激凌三明治”(Ice Cream Sandwich)和“果冻豆”(Jelly Bean)推出才有所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谷歌“不惜代价抢占份额”留下不小余波,最明显的便是Android平台碎片化问题,在2014年,市场仍有15%的设备使用2010年推出的Android系统版本;48%设备运行2012年推出系统;只有24% Android设备为最新版本系统。  不过,谷歌在I/O大会上的态度,基本剔除了OEM厂商定制化Android系统的自由度,这令厂商难以去同存异,但同时却也节省了研发成本,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一致的、安全的、去碎片化的用户体验。(编译/晚酩)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