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还不入梅?都是厄尔尼诺在捣乱
2014-06-19 11:45:00
今年会不会炎夏?江苏的梅雨为什么迟迟不来?前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等专家进行了一场"圣婴"搅天?直击天气活动聚焦厄尔尼诺”的座谈会。原来,迟梅、高温、暖冬都是“圣婴”厄尔尼诺搅和出来的!厄尔尼诺是什么?到底会影响我们什么?请看专家讲述。
厄尔尼诺年?
未来几年气候或又将变暖
如果今年厄尔尼诺要发生的话,专家预计可能是一个中等以上的厄尔尼诺年,“热带中东太平洋(
601099 ,股吧)的海水就偏暖了,海水偏暖以后,热量是很大的。假如它放出大概一个单位,大气就要增温3500倍。就是说如果海水变暖了,就可以通过交换加热大气,这个加热的倍数,微小的变化就可以使大气发生很大的变化。”专家分析,一般厄尔尼诺年一发生,整体上全球温度要上升0.1℃,10年可能平均增加0.2℃,这样就又恢复到全球变暖的那个速度上去了。
虽然0.1℃听起来很微小,但根据资料统计,地球过去100年才上升了0.74℃。这么看来,1年就增加0.1℃就非常大了。但专家也说,这个事情有不确定性。很多科学家关心今年厄尔尼诺到底有多强,如果非常强的话,肯定会使得未来几年的温度逆转,气候变暖趋势稍微减缓的状态又抬头。但是,这都是科学家们的预测。
发生在何时?
基本7月发生,年底达到最强
厄尔尼诺会发生在何时?是6月份、7月份,还是今年下半年发生?
专家解释,从现在监测的公报来看,5月份已经进入到厄尔尼诺状态。如果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这三个月一直维持在正的0.5℃以上的平均海温,可能到7月底的时候会认为已经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而如果7月份掉下来、8月份又升上去,又要从8月份重新开始算了。
从大多数模式预测的结果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7月份基本上就能够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当然这个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还不好判断。但是基本上从厄尔尼诺事件整个演变过程来说,它都是到年底12月份左右达到一个最强的峰值。也就是今冬、明春交际之时,可能会形成一个异常的高气温。
一般来说,在厄尔尼诺年,登陆台风是偏少的,特别对我国来说,相对常年有减少。“因为厄尔尼诺在形成之后,在南海菲律宾以东这个地区会形成一个反气旋的异常高气温,这个主要发生在冬天和春天,或者初夏,甚至要发生在明年。”
至今没入梅?
厄尔尼诺年,季风到来比较晚
气象专家说,“我们报的入梅时间是6月17日到20日,每个省不一样,可能有点差别。20日以前部分地区入梅,20日以后是长江流域整体入梅,总的来讲是晚了,因为前10年,由于气候变化的结果,梅雨入梅都偏早,今年厄尔尼诺突然一出现,使得梅雨延后了。”
专家分析,如果是厄尔尼诺年,一般来说,季风的爆发和推进都比较晚,那就是南风推进时间就比较晚,这样一来季风到达长江南部的时间就会晚一点。“今年梅雨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梅雨先推进到长江以南地区,大概包括福建的北部、浙江省,再加上两湖盆地这个地方,这些地方先入梅,入梅的时间在17日到20日。第二个阶段在此之后。”
看来江苏省今年入梅是进入第二阶段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今年的入梅较晚只是和前些年相比晚了,但和正常年还是差不多的。 记者 东尔
读报词典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圣婴”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大约每七年出现一次。
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