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三大技术:电池、电机、电控。
电池、电机都不是特斯拉自己的,电控技术上我的认知是包括了电机控制和电池控制,即BMS。
电机控制情况我不了解,不过没有特别出彩。而BMS是建立在7000多节18650上的,一个很牛x的东东,相信大家在很多报道中看到了。
不过在目前,除了少量车企之外,大电池才是主流。而且18650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也多次暴露,特斯拉自己就着了好几次了。这就是说特斯拉的电控技术可移植性,甚至可借鉴性都少的可怜。
而特斯拉成功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基于18650设计的电池包,这个无可置疑。另一个就是所谓互联网思维。综上看来,特斯拉唯一可以借鉴的就剩下互联网思维了,或者可以直白点,就是营销手腕……这个需要专利么?
根据提问补充一些回答:
1、特斯拉技术的可山寨性?
特斯拉很牛!
首先在理念上,特斯拉系列产品是明确的以“电动汽车”为理念创造出来的汽车。车体结构完全创新式设计,不能说没有借鉴传统汽车,但是其围绕的核心是电池,而不是发动机。其次是电池包,这个不多说了,网上被反反复复的说了无数遍了。很多人说我贬低这个东西,也是因为媒体宣传中对好处说的太多,却没有提过问题。实际上,在电动汽车刚起步的时候,18650也是主流选择之一,后来还有其他类型的各种规格动力电池单元。但是后来被放弃就一个原因:数量的庞大导致复杂度失控,可靠性直线下降,难以忍受。但是特斯拉用惊艳的电池管理系统搞定了大部分问题。不过,复杂度依旧存在,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我多次表示过,这不是特斯拉技术的问题,而是对人类科技水平的挑战。所以,大部分车厂放弃了小电池,转战大电池。
牛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惊艳的电池管理系统并不是拍拍脑袋灵光一闪就出来的,而是靠一点点实验,实打实的焊接做出来的,其后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特斯拉的高售价并不仅仅是豪车定位的原因,本身成本也是因素之一。
特斯拉系列产品从根本上看,就是一个高成本高售价解决方案。对于民用领域来说,这种方案是没有普及性的。
2、开放专利的影响?
特斯拉虽然名声显赫,却不是销量最好的电动汽车,Leaf和Volt才是。特斯拉也不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个大车企实际上都研究这个东西十数年了。特斯拉更不是电动汽车的普及者,在这方面,特斯拉连
比亚迪都不如。
特斯拉开放专利,只是加深了对电动汽车行业了解不深的特斯拉粉的崇拜狂热度,但是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助益甚微。
3、降低售价?
特斯拉本身就是豪车起步,他从出现开始,就没有把降低售价作为主管或者客观的目标。想法,作为富豪的玩具,这玩意价格还就偏偏不能低。可以说,特斯拉是已经抬高了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他开放的专利,也不会有助于其他电动汽车降低成本,所以降低价格还要靠比亚迪这类平民车企的继续努力。
4、做大市场?
那要看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如何,以及为何如此。电动汽车目前是各国政府(中美日欧……)努力推进的项目,几乎各国都在给予补贴,但是行业声音大,市场反响小。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动汽车目前技术和成本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在技术上讲,电池的续航里程一直是最头痛的问题,400km、500km的车一直存在,但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堆电池。而电池是有重量的,也是要空间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平衡问题。同时电池也是有成本的,电池价格已经成为电动汽车中占比一半以上的配件。所以后来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主流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都在120-160km左右。比亚迪第一个把里程提升到了320km,在业界得到的评价是“堆电池”。相反看特斯拉,同样堆电池,堆的比比亚迪还多,却成了创新领袖,不得不赞叹特斯拉宣传之高妙。
就是这样抠门,各大车企的电动汽车售价还是减不下来,几乎都是同级别汽油车的2-3倍左右。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电动汽车就是特斯拉,所以对特斯拉崇拜的五体投地,却不知道先行者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之所以他们不肯走特斯拉路线,原因就是汽车行业更希望出现的是一个面对平民的普及型电动汽车市场,而不是富豪玩具市场。
所以特斯拉的开放专利行为,对于做大市场来说,或许有理念意义,但并无现实意义可言。
5、统一标准?
这就更是可笑了,美国有遍布东西海岸的充电桩体系,日本有
丰田汽车城,中国的国家电网已经在全国布设了成百上千的充电站点,过去的数年里,国际电动汽车行业开了无数的会议研究充电标准问题,吵吵合合文件都出了好几个了,这个时候都突然跑去特斯拉说:马斯克,你太牛了,我们以后都延承你的标准吧。
这可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