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复活拯救A股?
飞鸟冰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僵尸”复活。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A股账户数据指:截至5月30日,沪深两市期末有效账户数为13460.95万户,比上一周增加了7.74万户;而期末休眠账户数为4250.77万户,比上一周减少了0.64万户。统计显示沪深两市的休眠账户连续多周减少,截至4月18日尚有4254.71万户,而今已有近四万“僵尸账户”苏醒。
他们要来抄底救市?显然不是。IPO启动在即,估计都是盘算着打新炒新赚快钱的。这也难怪,如此弱市之下,除了打新炒新,还有什么能聚集人气呢?俗语讲是“尿憋得越久喷得也越高”,话糙理不糙。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长期关闸之后放行的新股大都能提供获利丰 富的投机机会。因为等待已久,排队竞争的公司越来越多,出于对市场期望值和发行形象的考虑,首先上市的股票往往是含金量最高的。所以,这样的新股是值得倾力参与的,和买双色球是一个道理,中签等于中奖。在这样的情绪感召下,“僵尸账户”批量复活是意料中事,若有死多头一定要把这一现象描述成A股触底的信号,无疑是自欺欺人。
但复活之后的“僵尸”要想正经赚到钱,恐怕还是要谨慎挑拣,尤其是打新不成转而炒新的人。
5日晚,证监会再发第33批3家企业的预披露和预披露更新信息,3家全部在上交所上市,加上此前32批披露的442家,目前已有445家企业发布了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信息。按照证监会此前给IPO定下的发行节奏,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如此算来每月约有15家企业发行上市。加上首轮IPO开闸后已经发行的48只次新股,未来次新股的市场供需矛盾将得到进一步缓解。而且,次新股队伍中已经出现了好几只破发的个股,一些新上市的公司业绩变脸也一度令市场哗然。以上种种,都在给摩拳擦掌意图炒新者敲响警钟。
而且,政策的微调和配套细则的陆续出台,也在压缩着打新炒新的投机空间。首轮新股上市时频频出现的“秒停”现象,正是遏制游资爆炒新股的手段。5月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的决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备案管理细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细则》,从承销业务、投资者备案管理和网下配售等三个方面对第二轮的新股发行进行了规范和限定。当天,沪深交易所对投资者市值配售也做了修订。第二轮新股发行的配套措施均告落地。长远看来,这一系列举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一个良性的新股发行环境,但短期而言,它们势必成为投机者的绊脚石。
当然,最为核心的问题依旧是大势之低迷已令人发指。股指犹如一个被不断注水的乒乓球,反弹一阵弱似一阵,多方机构除了拿出诸如“A股正处于牛市酝酿期”之类的外交辞令来,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病急乱投医,如若打新炒新在激活“僵尸”之后,再吸引来一批增量资金入场,也算是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