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全球金融史九大怪异事件

14-06-11 08:10 1623次浏览
jhfppp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全球金融史九大怪异事件(一)

几百年以来,在金融市场和人类历史的交叉点上有很多荒诞离奇的故事,它们有的是恶作剧,有的是蓄意灾祸。如果正儿八经的金融理论令你昏昏欲睡,那么就来看看过去五百多年来一些鲜为人知的怪异事件吧。

?荷兰“郁金香泡沫”受病毒驱动

你一定听说过著名的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但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植物病毒才是其中的主角。

首先需要科普一下。郁金香球茎分为三类:单色、多色、变种。恰恰是变种球茎成为最稀有的、最被投机者疯狂追逐的品种。这种球茎培植出来的郁金香花瓣异常美丽,但却是因为植株受病毒感染所致。今天,人们把当时的那种非致命性病毒称为“碎色(breaking)”病毒。这种病毒对花卉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郁金香花瓣能够显示出马赛克般的斑斓色彩。然而,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病毒几乎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这种植株非常稀少,才引发了贵族的巨大热情,拥有奇异花瓣的郁金香价格扶摇直上,市场上由此出现了惊人的投机狂潮。

在郁金香投机狂潮达到顶峰的时候,黑死病在欧洲大陆爆发。一些人丧失了理智,人群中出现了宿命论式的心理效应,没人能预见未来几个月自己将活着还是死去。同样的瘟疫式心理效应在郁金香投机潮中蔓延。在一场重要的郁金香球茎拍卖中,没有一个买家露面。表现上看是因为人们害怕传染病。但卖家慌了手脚,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争相抛售球茎。于是,正如后人所知,郁金香泡沫就此全面崩溃。

?18世纪20年代的法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股市泡沫高度相似

郁金香泡沫破裂80年后,也就是在18世纪早期,通过引入纸币代替硬币,苏格兰人John Law彻底改变了法国金融市场,或者说,他把当时的法国金融体系搞到崩溃。这就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John Law先是说服当时负债累累的法国皇室发行纸币,此后又不断宣布金银币对纸币贬值,这样,法国财政负担大幅减少,John Law也成为法国皇室的大红人。从此,法国开始大量发行纸币。John Law在法国皇室的支持下成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向公众大肆宣扬法国殖民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地开发权和在东印度群岛、中国等地的贸易垄断权。传说中的密西西比公司前景如此辉煌,以致于上上下下的法国民众疯狂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连带着整体推涨了法国股市。而为了满足股民对购买股票产生的货币需求,法国皇家银行更是加大了纸币发行量。

这一切导致法国尤其巴黎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由于纸币大量增发而飞速上扬,劳动报酬也跟着飙涨,人们的消费需求大量增加,各个行业全线开工以满足民众的购物需求。法国就此沉浸在一片虚幻的经济繁荣当中。

最终,金银币总额远不及纸币总额,而密西西比开发计划也成为泡影。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暴跌。公众极度恐慌,纸币持有者成群结队堵在皇家银行门前,要求兑换真金白银。密西西比泡沫宣告破裂,法国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这场危机还引发了很多荒谬的事。法国皇家银行为了减缓人们兑换金银币的速度绞尽脑汁。比如,银行柜员在数金银币的时候行动缓慢,他们大幅消磨取硬币的时间从而令后面大排长队的人们感到沮丧。或者干脆让银行职员佯装客户排队取金银币,取出后再直接将金银币再送回金库。银行最终的目的就是减少金银币流出银行的速度和数量。

然而,200年之后,同样的一幕在美国再度上演。在1929年—1933年期间,美国遭遇了更为后人所熟知的“大萧条”时代(the Great Depression)。民众疯狂挤兑,超过43%的银行在这场危机中关门倒闭。美国犹他州一家银行也像法国皇家银行一样,令职员大幅减缓工作速度。尤其在兑换小额存单时,硬币被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以此减缓硬币出库速度和数量。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但在金融灾难来临时,银行在应对客户焦急提现方面似乎并未想出任何创新办法。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jhfppp

14-06-23 08:16

0
全球金融史九大怪异事件(三)
 泡沫/投机/原油/金融史/怪异事件  文 / Yveline  2014年06月21日 20:00 来源:华尔街见闻
随时随地读懂华尔街、到手机上看这则新闻 >>
?发现泡沫

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能发现泡沫。毕竟,如果真有,泡沫就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了。不过,泡沫倒是有一个共性:当回过头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它当初是多么的明显。就像我们现在回头去看互联网泡沫、白银星期四、南海泡沫、或者其他金融泡沫的时候,摇摇头嘲笑我们的前辈们是多么容易的事。不过,如果我们能做的只是事后诸葛亮,那么未来,人类总是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身处其中的人未能察觉到的金融泡沫。

然而,过去发生的事也是有益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如果非要找出历史和当前之间的相似点,以判断当前的市场究竟是否处于泡沫之中,那么我们就面临着两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随着世界发展,通过大幅改善的通讯手段和技术,有必要找出如今的状况与历史上的金融泡沫有没有相似、或相对应的地方。一百多年前,一旦传言或者负面消息刺激了市场,那么它很可能就像野火般迅速蔓延,斟酌判定它需要数周时间。而如今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获得全部消息并迅速做出判断。

另一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挑战:即使泡沫已经相对明显了,却仍在试图揣度市场是否即将到达顶点。1999年12月,那些沉浸于互联网泡沫中的人们原本已在纳斯达克指数即将接近峰值时有机会大赚特赚。然而,他们却经历了随后的纳指暴跌,并最终投资失败。尽管投机者将把资金继续留在市场中等待持续获利,但是,在泡沫真正破灭前、相关征兆出现时就及时退出可能更为明智。

互联网泡沫——1995年—2001年,在欧美亚多个国家的股市中,科技与互联网相关企业的股价狂飙突进,以致于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达到了5132.52这一历史峰值。这股狂潮还引发了全球大量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天,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早晨出现,投资者跟风清盘,仅仅六天时间,纳斯达克指数就下挫了9%。充满了投机气味的互联网科技股泡沫就此被戳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白银星期四——美国德克萨斯石油业大富翁哈罗德森·亨特(Haroldson Lafayette Hunt, Jr.)的两个儿子造就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段金融投机传奇。尼尔森·B·亨特(Nelson Bunker Hunt)和威廉·H·亨特(William Herbert Hunt)兄弟二人在1979年大手笔买入白银期货和现货,持有总量高达上亿盎司,约占除政府储备之外的1/3。当年,白银价格就从每盎司6美元疯狂上涨至惊人的48.7美元,涨幅近800%。

1980年年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专门出台白银新规应对这两兄弟的囤积操纵行为。新规先是大幅限制了使用保证金交易大宗商品的做法,随后干脆宣布只允许平仓。新规发布后短短四天,白银价格就暴跌50%。由于亨特兄弟恰恰是通过大量借贷买入白银,因此当经纪公司Bache要求追加1.35亿美元的保证金时,两兄弟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且面临17亿美元损失。

为了清偿债务,两人开始大规模平仓。1980年3月27日,两兄弟仍然未能缴纳保证金。这一天恰好是星期四。这一切引发了期货市场、银行及经纪公司的恐慌。1988年,兄弟二人被指控操纵白银市场,并被裁定赔偿上亿美元。两人就此宣布破产。

图:白银星期四事件(点击小图可查看高清大图)

?《绿野仙踪》是一个贵金属寓言

19世纪晚期,美国人非常纠结于一点:究竟是将黄金作为硬通货的基础,还是选择白银,亦或二者同时选择。这场争论竟然被当时流行的一则儿童故事反映出来了。它就是后来被改编为电影的《绿野仙踪》(原著名为“奇妙的奥兹男巫”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这本书出版于19世纪90年代,作者是L. Frank Baum。该书的主要元素一一展现了当时这场争论的主角、情形和社会背景。

●故事中那通往男巫奥兹家的黄色地砖路面代表着金本位制度;

●那双有魔力的银鞋子代表着银本位制(不过,当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为了影片视觉效果,银鞋子被红宝石鞋所替代。因为当时彩色电影非常罕见,而红宝石鞋在荧幕上会显得非常出挑。);

●当故事的主角Dorothy Gale离家出走,却被一股龙卷风吹倒在地昏迷不醒时,这就同当时的美国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面临的金银本位制度差不多——他们都无法自由选择;

●翡翠城(Emerald City)代表着美元。纸币美元的最大支撑力量就来自于美国国民。在19世纪盛行的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也即美元汇率由货币含金量来决定;

●统治着翡翠城的男巫奥兹代表着虚伪的政治家——看上去力量强大、极具智慧,但事实上却是一个躲在幕后的、愚蠢的人。他们还试图恐吓和掌控人民;

●稻草人代表着美国农民;

●胆小的狮子代表着William Jennings Bryan——当时美国自由铸造银币运动的领导者;

●邪恶的西方女巫代表着美国西部;

●飞猴代表着无家可归的美国印第安人(在影片中,飞猴首领对Dorothy说:“做一个自由人,快乐地生活……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久远到奥兹还没有来到这片土地统治这里的一切。”);

当然,最终Dorothy利用这双银鞋子回到了她所渴望的、从前那简单、安全、稳定的生活中。
潮信

14-06-11 08:55

0
支持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