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市好文记载

14-05-22 21:02 9863次浏览
投资stock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牛股冠豪高新炒作图曝光:操盘手林广茂坚守高地2014年05月22日 07:28
[不支持站外图片]
 作为2013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第一大牛股,冠豪高新

(600433.SH)的惊艳表现曾让投资者无不为之咋舌。5月21日,继前一交易日曝光其幕后推手之后,通过公司当天披露的一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彼时公司股价炒作的路线图也得以浮出水面。  此前一天,公司发布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于2014年5月19日收到公司股东林广茂通过邮件转发的关于中国证监会对其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公告表示,自2013年1月起,林广茂账户与“赵某”账户大量买入公司股票,且林广茂操控“赵某”账户买卖股票。  2013年3月6日,“林广茂”、“赵某”两个账户合计持有公司3157.7884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比例为5.31%(首次超过5%).  截至中国证监会调查日,上述两个账户合计持有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超过5%。但林广茂未就该两账户合计持股达到5%比例事项履行相关报告义务,通知公司并予公告。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林广茂责令改正,给予其警告并处以罚款。  二级市场上,冠豪高新股价在去年一季度曾出现大幅飙升,从上年年末的9.14元快速拉升至25.98元,区间涨幅高达184.25%,位居当时沪深两市涨幅榜首席。  不过,牛气冲天的节奏却因公司资产重组流产的消息而被打破。此前,公司原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控股股东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下属粤华包B
全部股份,从而整合纸业资产的计划,经过近4个月的推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去年10月21日,公司股票复牌后股价便开始出现断崖式“跳水”,至今也没能再收复“失地”。截至5月21日,冠豪高新终盘报收9.80元。  当天,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林广茂最初靠炒作棉花期货发家,后转战A股。不过,林广茂在转战A股后,整体业绩并不佳。像他在2013年折腾的冠豪高新,投入资金量大,其间也没有逢高出局,最后却是在为机构‘作嫁’。”  炒作路线图曝光  当天,冠豪高新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已印证了林广茂账户与“赵某”账户就是当时炒作公司股价的主力推手。  对此,林广茂表示,操作冠豪高新股票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因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以自有资金买入公司股票,并向“赵某”账户转入资金买入公司股票。  但因对相关法规学和了解不够,以致未意识到本人账户及“赵某”账户买卖公司股票合计达到 5%的情形须依法履行通知公司并予以公告的义务。  而截至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签署日的5月19日,林广茂仍持有冠豪高新股份4033.9766万股,占冠豪高新目前总股本119028万股的 3.39%,“赵某”账户也持有冠豪高新股份4709.1366万股,占冠豪高新目前总股本的3.96%。林广茂账户与“赵某”账户合计持有冠豪高新股份 8743.1132万股,占冠豪高新目前总股本的7.35%。与今年一季度末相比,其持股不变。  对照冠豪高新今年一季度季报发现,报告期内,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除了林广茂期末持股4033.9766万股以外,与期末持股4709.1366万股相符的股东为赵嘉馨一人。也就是说,林广茂所称的“马甲”——“赵某”就是赵嘉馨无疑。  另据冠豪高新公告披露,去年1月1月22日至1月31日,林广茂曾以11.335-13.51元/股增持了752.071万股,按增持平均价格计算,共投入资金9342.602万元。与此同时,赵嘉馨在去年1月仅试水买入了8.41万股。  事实上,冠豪高新股价“坐火箭”正是在去年2月间。在该月,林广茂账户与赵嘉馨账户分别大手笔买入338.9168万股和1355.6722万股,买入价格区间分别为15.17-18.95元/股和14.45-20.32元/股,前后分别斥资5781.9206万元和23568.3612万元,合计高达29350.2818万元。  进入3月,冠豪高新二级市场股价已快速拉升至21.00元以上,但林广茂账户与赵嘉馨账户仍在高位继续买入。截至当年3月6日,上述两大账户再度分别增持了268.06万股和522.07万股,投入资金分别达6338.60万元和12099.01万元,合计为18437.61万元。  截至2013年度一季度末,林广茂和赵嘉馨两人分列公司第六大股东和第四大股东之位,合计持股3659.67万股,占比6.15%。较2013年3月6日再度增持了501.88万股。  等到2013年中期,两人合计持股数量继续增加。除去公司10转10增加的股数外,两人还高位增持了1949.76万股。  等到去年四季度,林广茂少量减持了519.98万股至4033.98万股。但“马甲”赵嘉馨持股不变,仍为4709.14 万股。自去年年末至今,这一持股数量均维持不变。  为机构“抬轿”  对此,前述私募负责人称,从林广茂对冠豪高新的炒作路线图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买入持有为主。“事实上,在触及5%的举牌红线之后,林广茂的两个账户还在高位继续增持。”该负责人表示。“而真正受益的则是高位出逃的一众机构。像最初低价参与公司定增的那波机构就是最大的赢家。截至目前,林广茂只是在帮别人抬‘轿子’。”  该负责人认为,林广茂曾经在棉花期货市场上有过辉煌的业绩,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成功复制到A股市场上。  “从他的背景和盈利来源来看,主要是来自于棉花。之前,他跟踪棉花长达七八年,对棉花的基本面不可谓不深,加上中纺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0.96%],造就了他的辉煌,所以他的能力圈应该是在农产品
,特别棉花上面。不过,可能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大,可以跨越整个资本市场,所以他将自己的投资方向伸向了股市。”该负责人称。“但自从他转战A股以来,战绩并不佳,几番亏损,也有盈利,总体来讲并不好。与其如此,还不如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林广茂坚守的同时,早在2011年参与公司定增的四大机构股东在去年四季度均已悉数出逃。继另外三家股东先后减持套现之后,宏源证券
也在去年四季度清空了其所持股份。  2011年9月,宏源证券以8.45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了1750万股冠豪高新定增股份,共出资1.48亿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宏源证券尚持有3641.82万股,位列公司第六大流通股股东。若以冠豪高新去年四季度均价11.12元/股推算,仅宏源证券一家在去年四季度的套现金额已高达4.05亿元。  另据调查表明,除冠豪高新以外,赵嘉馨还出现在精工钢构
(600496.SH)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期末持股达1590.52万股,位列该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东。截至当天收盘,其持股流通市值为10211.14万元。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7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投资stock

18-04-12 23:41

1
致长江薛教授:科大讯飞还会涨![淘股吧]
2017-09-02 10:10 人工智能/财报/股价
其实这篇文章我很早就想写了,但是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去挑战学术权威,或者说我去挑战对我自己有什么意义。但是看到某些学术权威对投资的认识,我真的忍不住想要说几句。

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来源于最近的一些朋友的热议。每天读小龙女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小龙女在6月份在科大讯飞30多块钱的时候曾经写文章分析科大讯飞的投资价值,并给予了50元的目标价,至于后面涨到接近65,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们很多人也都是到了50就卖掉了。原文链接:下一只翻倍股是它?

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媒体关注科大讯飞,可能因为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在股市一线奋斗,所以并没有发现机会的能力。随着讯飞股价的上涨,写他好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记得股价到50的时候,有篇文章把科大讯飞吹的那是天花乱坠。直到股价涨到了60块钱,这个教授出现了,说科大讯飞风险巨大!

当然这引起了很多踏空者的共鸣,说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小龙女的观点:这些人其实都是哗众取宠,博眼球。


其实这样说一位长江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可能确实比较犀利。教授的数据分析是没错的,但事实是,会计立足于过去的数据,而股票立足于公司的价值和未来现金流的预估!

对于教授的言论,我有几点质疑:

1.教授说这家公司的质地很差,管理层没有赚钱能力只有花钱能力,意思就是说从上市以来这么多年可能就是个很差的公司,那么教授为什么不在30块的时候出来说公司风险巨大?

按照教授的理论,科大讯飞市值是大公司,盈利是小公司,所以风险巨大。那么相对2亿元的净利润来说,当时400亿的市值也是绝对高估的。为什么教授不在那个时候说风险巨大?因为教授知道那个时候股价处于安全平台期,在当前人工智能火热的背景下,股价很可能上涨,被打脸的概率太大,所以教授选择在股价高位提示风险。对于需要交智商税的小散来说,你一提示风险,结果股价就跌了,一定觉得你投资水平超级高,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专业投资者来说,这不是什么本事,因为我们早就出货完毕了。一个公司估值上升需要很多个阶段,至少在这个阶段,它已经完美完成。后期的结果是缓慢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估值之后平台整理,等待下一次公司战略的落地,再来下一次飞跃。所以在高点提示风险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如果你在2008年以复权价1元钱买入了这家公司,并达成了9年60倍的收益的话,我才会佩服你!

2.教授说这家公司盈利能力很差,不配这个市值?

存在即合理。要知道京东的市值是3000亿人民币,但是连年亏损,直到去年才赚了10亿元。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科大讯飞比京东还强了不少,至少一直都是盈利的。教授说这两家公司商业模式不一样,没有可比性。那么请问教授,是人工智能是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前沿还是电商在前沿?通常来说,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市场的估值会更高,因为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持有的乐观态度,并且科技前沿的公司会产生爆发性的增长,这是用过去的财务报表无法预测的,这就是市场为什么要追捧这种高估值品种的原因。而电商,恐怕中国10亿人都已经覆盖掉了,按照教授说科大讯飞对市场的覆盖率太高没有增长空间的话,电商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3.教授说科大讯飞只是个概念,技术没有含金量?

如果教授要这样说科大讯飞,我只能说教授你根本不懂人工智能。虽然说科大讯飞现在基本都立足于语音识别,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何其广泛。因为小龙女团队有一部分业务是智能投顾,其实是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一个尝试,所以我们参加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会议和活动。目前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相关的活动,科大讯飞都是作为一个行业的标杆来介绍经验的,可以说科大讯飞目前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龙头企业。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它的市值应该是多少?千亿市值起步,现在还没有到千亿,可以说它的成长还没有结束。从我之前的分析文章看,这几年科大讯飞更多的是在蛰伏和研发,要业绩爆发还需要一点时间,只不过市场提前于它业绩爆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了。股票市场向来如此,如果教授一定要等财报好看的时候,那么就没有机会买进龙头了。

一级市场有个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叫商汤科技,做人脸识别的。目前估值已经15亿美元,100亿人民币,不过目前的财务报表应该是还没赚钱。如果说财务报表不好看,这公司就没有投资价值,教授是要说这些一级市场的VC,PE都是冤大头?

还有一个公司叫华大基因,目前500亿市值,目前的净利润也就几个亿而已。国人把它依然炒得很热,基因测序龙头。如果你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家公司有相似的问题,甚至更严重。华大基因说是龙头,事实上只是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中游,提供服务的,最赚钱的是上游的测序产品的生产厂家,而且这两年增速开始放缓,比科大讯飞更应该忧虑。。。但是市场就是喜欢行业龙头,估值就是高,这就是股市!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来说,这个行业是强者恒强的,容易出现大公司垄断效应。如果说现在还是人工智能多头竞争的局面,几年以后可能就是只有几家独大了,科大讯飞就是其中一个。那个时候整个行业呈现盈利的时候,科大讯飞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政策面上,人工智能将会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研发,应用,商业拓展上都会是一个风口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就是在微风开始,大风快来的阶段。。。

4.教授的观点永远是静态的,过去的。

这是股市很多人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我们试过按照会计砖家的标准选股票,基本都赚不到钱。因为投资的逻辑跟会计学的逻辑有差别。投资是立足于财务数据,比如说找一个公司的安全边际,确实是要立足于当前的公司财务数据。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也讲到,有人预测未来的财务和发展趋势是不正确的,证券的安全边际必须立足与当前公司的价值。但是这是考虑安全性的思维,而不是追求盈利的思维。追求盈利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的,而且当前的市场环境,一定要在业绩兑现之前就进场。如果真到业绩很好,PE低的时候,股价可能才真是风险很大了。你看叫赣锋锂业的公司,2016年中股价接近40,市值接近300亿,不过当时的财报,年利润只有1亿元,这估值多高,自己算算。现在你再看看呢~~~~

5.教授认为看看数据就能称出企业的重量了?
教授给予科大讯飞一系列的不值得投资的证据基本都是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研究一家公司可以足不出户,那么容易就研究明白,各大投资机构就没有必要养那么多的研究员,天天出差,现场调研了。投资大家费雪说过,要清楚了解一家公司的价值,最好的方法是“闲聊”。通过跟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员工聊,通过跟供应商聊,跟客户聊,跟竞争对手聊,从而获得最真实的一手信息,去确认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相比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财务报表是一门艺术,它包含了公司股东的复杂利益,所以财报反映的一方面是经营的数据,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战略,如果足不出户只看财报,恐怕就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

6.我很怀疑教授发文的动机是什么?
教授在自己的文中还不忘宣传一下自己的直播课程,哈哈,怎么感觉跟小龙女这种个体户似的?哈哈
因为这个事我特意下载了一个喜马拉雅app,搜了一下教授的课。
单价199,37.7万次播放,不知道缴费的有多少人,反正几百万的收入是轻轻松松的。
虽然说商学院教授出来搞直播,现在也政策比较允许了,比如清华有个肖星教授也是很多平台都做直播。但是像薛教授还搞vip群,指导投资的真是不多。小龙女就是个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一个创业的个体户,这样做相同的事多少还是符合我的身份的。而薛教授这样做,是否符合身份呢啊?

总之吧,我不认同薛教授的观点和做法。科大讯飞这轮肯定会正常的技术调整,但放到更长的眼光来看,科大讯飞未来会是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市值会超过千亿,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 

小龙女的投资哲学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