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迎小情人,假期回来看老情人!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孔子不是万能的,他有时代的局限性。
因材施教的“材”,也不可以仅仅理解为才能,包含了“兴趣“,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兴趣这么形象的词。
而且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在某些方面崭露头角,因此他能看出他的学生的才能也不足为奇。
小孩子哪来的才能,只有兴趣而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在上了年纪的人看来是对的,在年轻人看来是错的。
很显然,在当今这个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的时代,大多底层的人穷尽一生的努力也突破不了成为上层,因此社会矛盾也在进一步加剧。
但是这只能怪”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是社会结构问题,不能因此定义为”王侯将相有种“的理论。
出生不能改变,后天教育是很重要的。
0
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在某些方面是有共同点的。
孔夫子说因”材“施教,重点在于这个”材“字。李白也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人才,没有废物,因此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兴趣来因”材“施教。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我跟leciel讲的是心理学重要性,自信的问题。我们俩的观点没有冲突,因材施教我认为是对的。
我之所以反对自我设限,是因为自我设限的危害性不光是为自己或他人画个"框", 而且会因为这个框影响到孩子的自信。
我讲过一个例子:有的父母从小对他的孩子说”你就是个种田的料“(按照我们中国农民的理解种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意思,区别于外国的农场主),这是一种否定,会影响孩子建立自信心。如果因此自信心丧失了,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真的就能”种好田吗?“,未必。
有自信的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没自信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个理论对不对,各位可以在生活中观察身体的例子,为何有的人直到三十岁四十岁还在寻找自信而碌碌无为。
中国还有一句俗话: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
quote]原帖由谷峰在2014-05-25 19:28发表
木槿花又落
孔夫子说因材施教,为什么?
有年纪的智者如孔子,是可以看出孩子的材料的。
至于一般人,当然准确度很差。
这个争论无益,年轻人相信自己可以,坏处不大。至多是老了明白了,把经验留给子孙。[/quote]
0
手下管着几个90后小女孩,尼玛天天都有当爹的感觉。。都是你们这些当爹的在家哄着捧着“惯坏了”
0
孩子教育是挺复杂的!
0
@木槿花又落 孔夫子说因材施教,为什么?
有年纪的智者如孔子,是可以看出孩子的材料的。
至于一般人,当然准确度很差。
这个争论无益,年轻人相信自己可以,坏处不大。至多是老了明白了,把经验留给子孙。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个。。这个。。。O(∩_∩)O哈哈哈~
0
0
谷峰兄,你说“从老往小看,绝对。”,从事实看也确实100%以上是这样的。正如我们看K线图,从后往前看,一目了然。
因为从老往小看,你看到的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也就是说成功者已经自动归类到“能成为工程师”的行列,而不成功者已经自动
归类到“是卖牛奶的料”的行列,这是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做出的归类。
对于小孩子来说,未来还是不确定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甚至走后门,托关系,贵人相助等)来改变的。
因此,不能给孩子教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你就是个卖牛奶的料”,像我们农村有的家长直接对孩子说你就是
个“种田的料”。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会影响到孩子对人生方向的选择。
这种在心里学上叫“自我设限”,给自己画个框。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的时候受制于这个“框”。说
严重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即使只有1%的希望能通过努力变成“成功者”,谁也不会想成为“loser”。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女汉子容易成为剩女。
楼主早点引导为妙,多给她买好看的衣服,裙子。
女孩得到赞美才更认同自己女孩的身份。
一旦牛仔寸衫穿多了,这辈子都脱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