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聪明的投资者开始抛售中国房地产

14-05-06 10:28 5761次浏览
稳健基金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多年来,精明的投资者一直把房地产市场作为分享中国经济盛宴的一张最稳妥的入场券。

现在,一些最知名的投资者已经开始从房地产市场撤资,至少目前如此。

相关报道
博客:中国住房市场风光不再
中国楼市增长放缓 市场各方忧心忡忡
博客:有关中国楼市供应过剩的问与答
去年9月份以来,被视为亚洲首富的香港大亨李嘉诚卖出了位于上海和广州的写字楼和商场项目。他的次子李泽楷(Richard Li)则在今年4月初以9.28亿美元价格出售了位于北京三里屯的一处综合物业。

今年2月份,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发展房地产项目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Soho China Ltd.)以人民币52.3亿元(约合8.3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的两个写字楼项目。

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MGI Pacific董事总经理博加尔(Colin Bogar)称,目前看来,抛售房地产项目确实是明智之举。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在中国经济整体走弱的背景下,房地产似乎也不能独善其身。随着经济学家警告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开发商已开始下调小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在供应过剩加剧之际,许多房企还面临信贷紧张、回报率下降、需求减少和竞争激烈的困局。

据地产咨询公司第一太平 戴维斯中国(Savills China)介绍,今年3月份,上海甲级写字楼每平米售价达到人民币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4%,较2010年3月上涨65%。

但租金的上涨速度却没那么快。地产咨询机构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的数据显示,北京和上海两地写字楼的毛收益率(税前年投资回报率)已较上年下降。

高纬环球驻上海的资本市场主管Kent Fong说,如此之低的租金回报已经促使部分投资者重新考虑在这一领域和地理区域上的投资选择。

据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总投资规模为3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这是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当时中国商业地产的投资规模下降了57%。

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的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7.7%,至人民币1.11万亿元。

当然,有卖就有买,买方通常是将当前价格下探视为逢低买进机会的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基汇资本(Gaw Capital Partners)执行合伙人彭庆邦(Humbert Pang)表示,他们认为现在是买入良机。

基汇资本本月从李泽楷手中购买了位于北京三里屯的零售、办公、酒店式公寓项目盈科中心。

Imaginechina/Associated Press
2008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出售了上海世纪商贸广场。
房地产卖家过去也遇到过好时机。200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开发了40层的上海世纪商贸广场,并于2008年6月以人民币49亿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总部位于香港的私营投资公司亚太置地(Asia Pacific Land)。知情人士称,亚太置地于2011年3月将该项目以人民币44亿元的价格出售,但人民币汇兑收益帮助该公司抵消了售价上的损失。

SOHO中国上述两个项目的售价也高于该公司的买入价。该公司2011年收购这两个项目时共出资人民币40.7亿元,这两个尚未完工的项目今年2月份的售价为人民币52.3亿元。SOHO中国很少出售整栋大楼,该公司过去主要开发和销售商业地产。

SOHO中国的首席执行长张欣说,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到国外寻求更高利润率。在本月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她强调了中国目前很高的融资成本。她说,北京和上海房地产项目的租金收益率仅为5%,而银行贷款利率为7%,她因此有2%的损失。

她补充说,在曼哈顿,租金收益率为5%,但融资成本仅为2%。去年,张欣和来自巴西的合作伙伴收购了曼哈顿通用汽车 大厦(General Motors Building)的股份。

张欣上个月对《华尔街日报》表示,SOHO中国共计有人民币220亿元现金,正在等待市场出现调整。她说,去年夏天看到了第一轮信贷紧张行情。她说,该公司已经感觉情况会变得更糟,流动性将会枯竭。

Rolento Photography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年10月份,李嘉诚以1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陆家嘴 31层楼的东方汇经中心。

去年10月份,李嘉诚通过旗下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和长江实业 (Cheung Kong (Holdings))以11.6亿美元的价格将上海陆家嘴31层楼的东方汇经中心(Oriental Financial Center)卖给了交通银行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和光大集团(Everbright Group)。此前一个月,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表示将以30亿港元(合3.87亿美元)出售广州购物中心西城都荟(Metropolitan Plaza)。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房地产价值已经见顶。基汇资本的彭庆邦说,盈科中心9.28亿美元的价格相当于每平米不到人民币3.4万元。他说,在相同地理位置上找不到另一块地有同样的价格。他补充说,他的公司善于提取价值。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干巴巴

14-05-06 14:42

0
房地产拐点一旦出现,经济将一地鸡毛。10几年的超级繁荣造就了多少过剩的产能。先钢铁,再工程机械,水泥。。。。看看 600031 ,0157的走势和业绩变化就知道了。
稳健基金

14-05-06 14:19

0
地产的上升趋势的终结就如历史的车轮一样不可阻挡。
thomas808

14-05-06 10:39

0
现在跳出来的不见得多聪明吧
稳健基金

14-05-06 10:29

0
2014年 05月 06日 07:18
野村:中国房地产泡沫已正式破裂 
  
正文
评论(3)
更多中国实时报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102
英文 
字体

Reuters
武汉市郊,一部挖掘机正在拆毁一处房屋,为即将在此建设的商业区铺平道路。


村(Nomura)称,中国房地产调整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住房供应过剩,再加上开发商资金短缺,造成了中国住房市场的滑坡,或拖累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至6%以下。

野村分析师在周一公布的报告中称,对于野村来说,问题已经不是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出现调整,而是这个调整会有多严重;而且,政府在应对相关问题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

野村分析师张智威表示,没有什么政策是适用于一切问题的。

一段时间以内,野村都是最为看空中国的投资银行之一。野村曾经做过一些大胆预测,不过这些预测并不总是正确的。举例来说,野村曾在4月初时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常项目将出现赤字。这一数据近期得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仍然处于经常项目盈余状态,不过只有70亿美元,为三年来最小的季度盈余规模。

所以野村这次能否预测成功还有待时间考验。

野村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基于观察。野村观察到,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26个省份中有四个省份的房地产投资是负值,其中即黑龙江和吉林的降幅超过了25%。对于野村来说,这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类似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中国其他省份。

投资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工和销售水平滑坡。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房地产行业增速放慢就意味着GDP增速放缓。

从一方面来看,野村可能是保守的。该行估计,房地产及钢材和水泥等相关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为16%。其他经济学家给出的比重则为25%左右。

野村公布报告后不久,瑞银(UBS)也公布了自己的房地产评估报告。这份报告也看空楼市,但看空程度不及野村。瑞银说,政府仍有意愿和办法来减轻房地产滑坡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扩大基建投资和放宽房地产政策。尽管如此,瑞银仍将2014年GDP增速预期从7.5%下调至7.3%,将2015年GDP增速预期从7%下调至6.8%,以便体现该行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担忧。

尽管一些分析师仍预计今年中国将完成政府所设GDP增长7.5%的目标,但毫无疑问的是,今年房地产行业的消息一直不太好。

私营数据提供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公布,4月份该系统监测的44个主要城市房产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19%。该系统还公布,4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9.1%,环比涨幅创2012年年中房价止跌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仅从2010年才开始发布“百城价格指数”。

野村认为,政府的政策选择极为有限。如果继续执行微刺激措施,那么今年的GDP增速可能会降至6%以下。有利的一面是,开发商不会加剧中国长期存在的住房和债务问题。

另外一种选择是,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力度,比如,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野村预测,这样做政府可能会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至7.4%。

但野村认为,采取这样的方式只会令中国住房供应过剩的状况恶化,把经济下滑的时间推迟一年而已。野村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GDP增速将降至6.8%。虽然把问题推后一年可以让领导人有更多时间落实那些能够在长期内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改革措施,不过野村也认为,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GDP增幅加速下降并开始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根据野村的定义,经济“硬着陆”指的是GDP增幅连续四个季度低于5%。

真是左右为难。

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消息提振中国经济。比如住房市场的下滑步伐或许比野村预计的要更为平缓,或者是全球经济好转并极大地促进中国出口。不过张智威并不押注这两种可能性。他说,世上没有灵丹妙药。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