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直看楼主的文章,楼主是个很善于思考的人,穷究其理,行文逻辑也很精密,赞一个。
0
期待楼主精彩继续。
那句【恐惧大于贪婪】看得俺是会心一笑啊,俺也是那样。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哪儿是什么人品问题。
无需自己吓唬自己。
心理学小常识而已。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你炒股离稳定赢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首先建立赢利模式;就是概率大于50%以上的个股赚钱机会;
0
我也有这个问题啊,归根到底,是人品不好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正是如此!以后更详细的分析中会说到类似的观点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赚到,有幸福感
亏掉,有痛苦感
只不过对于这两种情况(金额相等),幸福感与痛苦感却并不对等
无穷苦恼,皆是为此
0
火钳刘明。无油干推。
5
行是知之成,我在近几年中也有一直坚持得很好的行为模式,比如仓位控制,其背后有知在支撑。我经常告诫自己:炒股并不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消费,消费永远要适度,即使商场里一折甩卖,让你两眼冒绿光,也不值得将所有钱都花光。
其实A股的二级市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个消费市场。九成股民在二级市场里亏钱,只是一个表象,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其背后的原因,主流意见通常归咎于监管不力、天量大小非、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固然是散户炒股亏钱的重要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于炒股这种行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显现出消费行为的特征。即使上述监管问题全部迎刃而解,长期跑下来,大概率依然应该是八、九成股民亏钱。
从行为特征看,炒股票和看电影、打网游非常相似。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得花钱买票,换来两个小时的快乐,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从来没有看见哪个人对花钱看电影有意见。可是炒股票亏了钱,就有骂人的冲动,有的人骂别人,有的人骂自己,原因是将股票当成了投资,将股票和赚钱联系在一起,仿佛炒股天生就应该赚钱,没赚到钱,要不就是自己太贪太蠢,要不就是政府、庄家、大小非太坏。
干一件事要赚钱,大概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4
以上基本总结完了我的实际操作经历,包括操作标的、操作惯、损益情况等,其中有三点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上面所说,为什么明知道炒个股持续亏损,炒指数还能勉强小赢,却忍不住还要经常买卖个股?
二是我在三、四年前,读《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华尔街幽灵》的时候,就从理性上了解和认同了顺势操作的观点,要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亏损应当清仓,盈利应当加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是在截断利润,让亏损奔跑?
三是我明明知道将时间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赚钱的效率明显高出炒股,为什么还在股票上投入大量时间?由于控制了仓位,我在二级市场输赢的绝对数值基本无伤大雅,为什么仍然会引起很大的心理波动?这种无节制的时间和情感投入,其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上述知行不一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未知,未能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
简单说来,我觉得所有人炒股票表面上都是想赚钱,其深层次原因并不完全如此。比如前面说过,钱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炒股票一定要赚钱,可能只是因为一定要成功,要证明自己,要追求智力上高人一等的快感。有些人实际股票操作水平未必高明,却偏要在论坛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高人,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有类似之处。
除了证明自己、追求成功以外,炒股票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动机,比如寻求刺激,渴望舒适等,至少在我个人的行为动机中存在这些因素。在详细分析上面的三个问题之前,先说说对炒股这种行为本身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