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文
1
人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自由。而追求自由的前提就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只有不用为了钱担心的生活,人才能去追求真正的自我,也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资本市场是一个最自由的市场,无论买或者卖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越自由的市场,竞争就会越激烈,注定了只有极少数人成功。
0
每天都来看,
写得很好。
请继续。
谢谢。
0
写得真好,谢谢楼主了。
0
多谢abdgc兄的鼓励!写得慢主要是因为头脑里的思路本身就比较模糊,需要慢慢理清,希望能用尽量准确的语言和逻辑来表达,不完全是偷懒:)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我自己已经收益良多,还能有一些朋友愿意伴随本文看下去,更是心存感激。写这篇文章是一时兴起,到现在所得已经远远超出预期,理所当然会有始有终。谢谢!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楼主,我在看,继续写
1
炒股赚钱无疑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理想工作,甚至比之看电影、打游戏,都要刺激有趣许多。A股市场尤其精彩,今天几十个涨停板,明天十几个跌停板,如果只有区区三五个,就会不由感叹:盘面令人昏昏欲睡!股民们谈起股市,有一肚子苦水,但是我还没见到谁说炒股很无趣。在股市中,可以体会到各种强烈的感情:懊悔与得意、沮丧与狂喜、贪婪与恐惧,每天在这些情绪的波峰与波谷中浮沉,其刺激程度,任何一个电影大片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然而枯燥乏味并非卖票、加油等低端工作的专属,而是赚钱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条件。国外提到高薪职业,最喜欢用牙医来当代表,《随机致富的傻瓜》中就经常强调,牙医比大多数华尔街的人更有钱。但是牙医的工作实在枯燥,每天拿着个钻头,对着一口破牙钻洞,还得忍受带血的唾沫横飞,这样的事情一辈子干上几十万次,人生哪里有一点亮色。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极力推崇社会分工,实质是将工作多样化变成专业化、熟练化、枯燥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做每一件事都必须有效率才能生存,而效率来自专业和熟练,来自反复做自己最擅长的事,牙医每天在钻洞、会计每天在计算、客服每天在接电话、生产线工人每天在安装同一个零件,他们都是在高效地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在极其乏味地工作。
七、八年前,我去潘家园买画,一套装裱后的梅、兰、竹、菊,价格不到30元,仔细查看,确实不是印刷品。当时很纳闷,怎么能将成本压到这种程度,后来一打听,原来广东那边有很多《国富论》的粉丝,将专业分工引入到了低端艺术品的生产中。有人负责拿支笔蘸着红色颜料画梅花,一天点数万个红点,有人负责拿支笔蘸着绿色颜料画树叶,一天写数千个撇捺,每一幅画都是经过多道工序,将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最枯燥、最无趣的生产线。枯燥就是熟练,枯燥就是效率,枯燥让他们达到了目标:赚钱。
1
第一要枯燥乏味,比如看电影,又刺激又有趣,一点都不枯燥,只好从口袋里掏钱给别人。我小时候有个街坊,自称看过十次《少林寺》,除此之外,再没有认识什么牛人,反复看同一个电影。消费,图的就是个新奇。
反之,同样在电影院里,先跟顾客交谈几句,然后收钱找零,最后打印票据,一天重复几百次,一个月干二十几天,一年干十二个月,只要愿意干这样的活,一定有钱进账,先不论多少,至少不会亏钱。
除了排出九文大钱的消费者,电影院里几乎处处枯燥乏味,卖票、检票、导座、放映,无一例外。娱乐场所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工作地点。我有时到加油站加油,或者上高速公路时缴费,会突发感慨,工作无非谋生的手段,考虑工作的趣味,本身已经是一种奢侈,现代教育思想提倡兴趣导向,强调寻找自己最喜爱的工作,不知是否算得上精英阶层掌握话语权的标志。这种观点至少有点,无视残酷的客观现实,除了工资以外,我想不出任何理由,会让人喜欢每天给人加油或为往来的车辆收费,可是为了生计,还能奢谈什么喜欢不喜欢。
感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枯燥无味的工作都已经被机器取代,但是现代教育也大幅度提升了人们对职业的预期,水涨船高,幸福指数并没有明显提升。过去的生活很悲惨,但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长大应该辛勤工作、养家糊口,工作缺省就是件辛苦、无趣的事。现在理想的工作被定义成充满乐趣,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现代人的贪心不足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0
楼主,我们还在等你更新呢,又到周末了,千万别太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