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接触互联网很早,94年就开始拨号上北京电报局,给国外发邮件。
=======
这个也和我一样。当时有一个邮箱,还记得后面部分:public3.bta.cn
拨号上网的帐号和这个邮箱是电信局送给我单位的,归我来用了
0
说的就是我啊!
说起“神枪”,我还见过一面,呵呵
赞一个
1
枯燥才是挣钱的最大原因
1
楼主喜欢思考,只喜欢借力,还没思考过主动发力吧?资本市场交易容量足够大,投资收益是转嫁来的利润,并非自己亲手创造出的新价值,故社会成就感有限。同时受自身各方面限制,还没能达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自信泰然,所以被其所困。我相信不乏把精力更多投入事业的,在投资上同样能取得巨大成。他们的慧眼如炬是偶然的吗?
2
社会分工严重损害了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国富论》中说,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效率大幅提升。即使小如扣针,一个人独立地做出来,便是一件小手工品、一点小成就,甚至可以因为比其他人做得更为精致,而颇感自豪。如果一天到晚只做拉直、切截、抽铁线、或者装圆头,个体的劳动与最后的成品之间,就再没有任何联系。广东的工匠合作生产挂在墙上的艺术品(更准确说是工艺品),想必头脑里也从未出现过“成就感”三个字。成就感不能当饭吃,产量、成本才是关键,劳动人民从来最实际:干活拿钱,其他都是废话。
社会分工挥舞着效率和利润两把利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几百年来战无不胜,其理论基础在于: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忍受枯燥,高效率地生产出尽量多的产品和服务,社会的产品总量跨越式增长,个体同样的工作时间,可以交换到的物质和产品越来越多。而成就感、兴趣、刺激等人类喜欢的字眼,完全可以从消费和越来越多的业余时间中找回。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工作岗位都拥有特权,卖肉的、卖饼干的、卖文具的,全部可以对顾客爱理不理甚至横眉冷对,工作的时候很爽。但是卖肉的去买饼干买文具,就只好受委屈了,消费的时候很痛苦。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终于反了过来,工作的时候都很痛苦,消费的时候都很爽。
全球化、互联网,不断在强化赚钱的难度和花钱的爽度。欧美工人在罢工声讨中国制造导致大量失业时,不会想起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多么便宜。自从淘宝、京东大行其道,很多行业的毛利率都在急剧下降,用户只要点一下鼠标,你和竞争对手的价格就一目了然,哪还有什么毛利率可言?可是在淘宝、京东上消费,在优酷、土豆上看电影,在智能手机上玩游戏,只要花一点小钱甚至免费,就可以享受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乐趣、刺激,无处不在。
然而总有一些人还是不知足,他们不仅在消费时要有趣,在赚钱时还要有趣,不仅在业余时间不能忍受枯燥,在工作时间也忍受不了枯燥。至少我个人对炒股的浓厚兴趣、无法控制自己投入炒股的时间、以及无法控制自己随心所欲的交易行为,都跟无法忍受枯燥有关。
0
万类霜天竟自由。
0
加精油!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楼主至诚,苦恼人的笑,颇为不易,引为知己
0
顶,希望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