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三中全会前瞻: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将成开发重点

13-11-03 08:05 879次浏览
zss5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张家振、李慧敏、谭志娟

  最近两年,我国经济在区域特征上已经呈现出“东慢西快”的特点。目前,“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热词”。在11月9日至12日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区域经济将在新一轮改革中呈现什么特点、有哪些看点?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区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上述问题做深入讨论。

  改革将双向、全面推进

  《中国经营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社会各界都从各自的角度对于这次会议寄予很高期待。根据以往的改革经验,你认为这一轮改革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陈耀:中国30多年以来的改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从来不是全域推进的,而是先从某个区域开始试点,逐步向其他地区、行业拓展。

  这是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平衡性,由此造成了改革的土壤也存在差异。目前,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多、体制机制障碍更深、发展阻力更加突出,这就决定了改革将从相对成熟的地区率先推进,通过区域实践,再将成功经验向全国传递,比如最近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措施由点及面、由沿海到内陆,这是中国改革的最大特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面临的改革形势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可能变成双向的改革和开放,沿海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的改革进程将会同时推进,形成全方位、更加全面的开放格局,而不是将改革试点经验采取由沿海逐步向内陆传递的方式。

  易鹏:目前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设置将更多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可能会提及,但可能不会有重大突破。

  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当前是进一步推进公平、公正、统一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面临着在改革进入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时候重新为改革定调的重要任务。总体来看,中国的改革比较注重节奏,有重点突破,也有全面推进,两者将会结合,但不会激进。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反复,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将通过开放倒逼改革的方式,谋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庄健: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内容涉及局部的内容会比较少,改革将围绕全国范围的格局调整和重点领域的变革,比如金融改革等。

  区域格局将出现“哑铃状”

  《中国经营报》: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区域经济的总体特点是由东到西、梯次开发。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从目前已经显现的一些开放、开发的迹象来看,你认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肖金成:我认为,未来区域经济将呈现集中发展的特点。在我国,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这就是集中发展的结果。

  今后西部大开发还是要考虑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发展,区域性的重点城市,选择条件较好的、生态宜居的,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西部大开发需要有新的举措。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体现了集中发展的思路,是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向西开放,西部地区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我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我国正在研究和规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线路,一种可能是陇海兰新线通过中亚地区到达欧洲,新疆将会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另一种可能是从云南通过缅甸到达印度洋,那么云南将会成为第三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未来怎么规划还在研究之中。

  陈耀:从目前传递的信息来看,未来区域经济的格局将在总体上呈现出“哑铃状”的格局,沿海、沿边、长江流域将同时推进开放、开发,形成东、中、西部一体化发展局面;在这个“哑铃状”的格局中,长江经济带将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轴线,将会成为互动、传递的纽带。

  这种空间格局将更加强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以成渝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因此,这三大中心节点将会迎来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也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

  在西部地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发展重点。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的国内政策,而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开放合作的总体战略布局。“丝绸之路”在空间上形成了串联中外的轴线,成为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纽带。对于国内的一些地区来说,这是重大利好,因为这一战略将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都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易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未来比较明确的政策获利地区将是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当前,中国再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二是可以推进区域之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水平,尤其有利于消化中国严重过剩的各种产能;三是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中国西部大开发,促中国东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我认为是我国最有潜力成为“第四极”的经济带。

  庄健: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开放,特别是西部开放将比此前更深、更广。“丝绸之路”已经被赋予新的含义,中国将进一步加强跟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扩展西部省份对外开放的力度。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动力减缓的状况,需要寻求新的动力。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放可以倒逼改革,也将有助于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需要进行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一方面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转移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能被动全盘地接受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应该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结合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有选择地参与转移。

  我认为,未来西部发展有望超过东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应该避免复制过去东部地区高投资高污染的环境破坏模式。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