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从惠程财务报表分析耐高温除尘滤料等新材料的销售拐点

13-10-27 16:25 10703次浏览
惠程孤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从惠程财务报表分析耐高温除尘滤料等新材料的销售拐点:

注:本帖所引用数据,绝大部分来自惠程财务报告及公告内容。
  
  经与公司沟通,已确认三季报中的1318.7万元为长春高琦所收取的客户订货订金,与公司三季报中的相关说明一致,但比例不一定都是订单金额的25%,据介绍,具体预收比例要按订货合同约定执行,由于订货的客户有数量较多,因而具体到每份订货合同预付款比例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但长春高琦与金轮沃德、微纳先材两家签署总代协议的经销商约定的25%预付金比例是目前客户中最高的,因为他们对公司履行订单的要求更苛刻,时间性也更强,并专门约定了诸如延误交货等违约情形的赔偿条款。而且,如果他们出现违约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因而预付订金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客户。
  
  我查询了一下签署总代协议的公告:“深圳惠程: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有限公司与相关方签订轶纶纤维销售总代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公告日期:2013-08-24l
  
(四)订货及供货

(1) 经双方协定及认可,甲方接下乙方的订单后,甲方应积极为乙方组织生产,保证及时向乙方提供货源,尤其是甲方生产及原材料紧张时,更必须优先保证乙方的订单。

  (2) 乙方下年度批量订单时,应预付订单金额的25 %给甲方,作为订金;日常订货执行款到付货。
  
  从公告内容看,与这一说法是吻合的。而且,预付款涉及的均是批量订单,长春高琦日常的现款现货式销售还在外,因为现货销售的收入都直接计入营收项下,不会体现在预收货款项中。也就是说,长春高琦的市场需求情况实际上要好于订单合同反映的金额,因为日常现货销售是不包含在预收货款这项之中的。
  
  也就是说,除两家总代外,其他客户的预付款比例都低于25%。按目前市场通行的预付款比例大多为订购金额的20%。以此而言,高琦1318.7万预付货款所对应的销售合同金额应在6300多万。从签署总代协议公告可知:“(二)乙方承诺(2)乙方接受甲方授权后,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甲方下50 吨订单。”50吨纤维的销售金额应为1000万左右,25%的订金应为250万。
  
  再来看看今年以来公司所收预付货款的变动情况:年初时为176万(为2012年底结转),一季报为196.6万,半年报是313万,比年初仅增加了137万。而三季报时则猛增到1318.7万。1-6月月均预收款为22.83万;而7-9月预收款增加了1005.4万,月均预收款为335.13万,比1-6月月均预收款数猛增了13.68倍。
  
  再来测算一下高琦截止今年9月30日在手订单量:两家总代按25%订金订货约1000万元,刨去两家总代所预付的250万,其余1068.7万预收货款按订货金额的20%比例测算,则对应的订货总额为5343.5万,因此1318.7万预付货款对应的订单总额约为6343.5万。
  
  从公开信息可知,高琦服用纤维的推广由于缺乏平台优势,一直推广不利。也正因为如此,公司才下决心与两家总代签署销售协议,其中深圳微纳先材与邓兆萍时尚设计机构侧重服用市场的培育推广,而金轮沃德则主打航天领域应用推广。也正是在深圳微纳先材与邓兆萍时尚设计机构的努力下,高琦服用纤维才首次赢得了50吨的批量订单。因此可见,高琦这6343.5万订单中,除了1000万为服用纤维外,其余绝大多数应为耐高温除尘用PI纤维。
  
  而根据公司签署的总代协议约定,在今年底前两家总代还需向高琦下约50吨的订单,年内潜在订单还有1000万。
  
  还有另一组数据可体现高琦的销售拐点,这与预收货款所反映的订单总额情况高度吻合:

在三季报中,“存货”数据为2.089亿,变动原因为“期内母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及吉林高琦为销售所做的半成品及产成品储备增加”。母公司是指惠程电气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应该是指电网产品,估计是电力公司项目建设滞后导致惠程完成产品制造后延迟发货造成的,这在2012年年报时公司就有专门说明:
  
  深圳惠程:2012年度业绩快报 公告日期:2013-02-01
  
  三、与前次业绩预计的差异说明 由于部分用户推迟交货期,导致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比预期减少;公司第四季度回款额比预期减少,导致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政府补助延递收益比预期减少。
  
  看看去年底到今年三季度的存货变动情况:去年12月31号为1.4413亿,今年6月30号的存货为1.4483亿,数值基本一样,可见这笔1.44亿左右的库存仍是某电网公司推迟发货所至。而3季报存货一栏中仍然注明了“母公司部分产品延迟发货”这一原因,显然是这笔1.44亿左右的电网产品仍未能发货,这种延迟发货会导致公司资金占用及不能确认收入,对业绩形成负面影响。当然,由于公司的电网产品客户为国网及南方电网,签有正式采购合同,这批产品发货是迟早的事,确认收益也是迟早的事,届时会冲回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将过去的损失补偿回来,只不过是体现收益的时间延后而已。

当然,此非重点,重点在于这笔2.089亿存货中,还包括了“吉林高琦为销售所做的半成品及产成品储备增加”这一条。由于高琦在签订订单收取预付货款后,应按订单要求组织生产,高琦既直接销售纤维,也把纤维编织成过滤毡销售给滤袋厂家,以及服用的絮片。半成品应为正在加工生产中的产品,产成品是已完成等待客户提货的那部分。
  关键是这2.089亿存货中,高琦占多少份额?今年6月30号的存货为1.4483亿,到9月30日却突然增加了6400万,而高琦订单对应的总额为6343.5万。很明显,7-9月增加的存货部分,就是高琦为完成客户订单而增加的。由此可见,今年第三季度,高琦营销已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这勿庸置疑。

至于某些“人”质疑高琦现有产能状况,据我了解的情况是3000吨产能建设已基本到位,只不过由于之前下游市场销售尚未打破僵局,因而公司有意放慢了“收尾”进度,因为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一旦3000吨竣工投产,该项下的数亿资产将立即转入固定资产项下,开始计提折旧及财务费用。这对于当时销售尚未破局的高琦而言无异于重负。而主动延迟扫尾阶段工作,则可使项目处于“在建工程”状态,按规定是不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如今高琦销售迎来拐点,则扫尾工作可迅速完成,使3000吨产能迅速释放。

对此,亦有公司财报及公告数据为佐证:一、今年半年报中“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变动情况”显示:截止6月30日,长春高琦3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投资进度为100%,此300吨应该是高琦之后开发的轶纶-95服用纤维项目。10月25日,深圳惠程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又决定在长春高琦新建1000吨服用纤维产业化项目,使服用轶纶纤维产能达到1300吨以上。

二、今年半年报中“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变动情况”显示:截止6月30日,吉林高琦(长春高琦全资子公司)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投资预算为3.314亿,工程投入占预算比例为86.43%,即2.864亿。公司募资投向的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的耐高温除尘滤料生产基地就在吉林高琦。但长春高琦、吉林高琦虽然投资进度已近完成,但二者转入固定资产仅840多万元。

三、10月25日,深圳惠程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向长春高琦增资新建1000吨服用纤维产业化项目,公告里有一个细节透露了这一信息:4、审议通过《关于批准公司参与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 截 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 , 深 圳 惠 程 公 开 发 行 募 集 资 金 余 额 为 人 民 币4,746,469.57 元,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8,886,651.55 元,二者合计73,633,121.12 元。若深圳惠程以剩余募集资金对长春高琦进行增资,应先由长春高琦董事会审议增资事项,再由深圳惠程董事会审议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增资事项。

其中,“深 圳 惠 程 公 开 发 行 募 集 资 金 余 额 为 人 民 币4,746,469.57 元”,是指2007年8月IPO募集剩余资金,而“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8,886,651.55 元”就是指2011年初定增募集投向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使用后剩余的资金。也就是说,公司在定增时承诺以募集资金投入高琦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3.314亿元,如今已完成投资2.6253亿,尚余0.6887亿。由于惠程持有长春高琦84.63%股权,以此测算高琦的全体股东共同投入已达3.1亿。根据公司当初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高琦3000吨项目投资总额为33140.83 万元,如今股东各方投入3.1亿,再加上国家及省、市无偿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可见项目已足额投入,基本建成。

另外,根据证监会的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在利用募集资金投向承诺建设项目时,必须保证承诺投向,在承诺建设项目未完成建设时,没有合理理由不得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否则会受到监管处罚。但公司在意图变更0.6887亿元募集余额资金时并未专门说明理由,且三季报显示公司手握现金3.2亿,并不是“穷”得要打“冒险”主义,因此只有一种情形能合理解释:公司承诺投向的高琦3000吨项目已基本建设到位,无需再行投入,因此公司变更募集资金余额就全全符合规定了。以此看来,长春高琦已基本形成3000吨产能,并正向4000吨以上产能迈进。
  
  有人或许会疑惑:既然高琦销售已开始放量,为什么公司2013年业绩仍会预减?这应该与订单的交货及结算周期有关,也与高琦销售尚处于放量初期有关。订单一般有几个要素:一是产品规格,二是价格,三是交货时间,四是货款结算方式。而下批量订单的客户一般都会提前几个月下订单,其约定的交货时间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之间,因而这6300多万订单中的一部分难以在年报中确认收入,再加上补贴递延收入大幅减少,几个因素导致了年报下滑。以三季报同比为例:去年三季报公司净利润为2158.6万,其中补贴1254.5万;今年三季报净利润1607.2万,其中补贴为307.4万。在扣除一次性补贴收入后,惠程主营赢利去年三季报为904.1万,今年三季报为1299.8万,同比实际上增长了43.8%。但因一次性补贴大幅减少,体现在报表上反而是下降了25.14%。我想,年报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实际上主营赢利增长,但受一次性补贴收入大幅减少拖累,报表业绩下滑。因此,要从公司报表利润下滑的表象中看到主营利润增长的实质,这才是体现公司造血机能的因素。

而且,客观而言,6300多万订单也才合300吨左右纤维的销售量,数量并不算大,仅相当于高琦3000吨产能的10%,仅此数额也难以对业绩产生实质性的拉动,因此即便今年全部结算也对业绩贡献影响很小。但这仅仅是高琦一个季度接受的订单,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幅增长的趋势。随着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政策的日益严厉,市场对耐高温除尘滤料的需求已现暴增,这点无论从三维丝 业绩高增长,还是高琦三季度订单猛增都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因此,今年四季度至明年高琦接单数量继续大幅增长会是大概率事件。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曾较为悲观地表示:在未来3至5年内释放消化全部3000吨年产能。殊不知随着国家新政出台,高温除尘滤料需求大增,仅7-9月高琦就接单300吨,这应该是年初时公司始料不及的。由此可见,到明年高琦的3000吨产能便能基本消化,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又急着决定新增投资1000吨服用纤维产能的真正原因:明年高温除尘滤料需求会占用高琦的大部分产能,而服用纤维这块需求也在放量,产能捉襟见肘的预期促使惠程提前加大产能建设的步伐。由于高琦千吨级生产线的技术工艺已经成熟,复制产能的周期较短,多则一年少则几个季度便能完成。
  
  纤维市场的放量,还会对高琦的业务结构产生连锁反应。曾经因下游推广受阻而停顿的万吨聚酰亚胺树脂投资计划有望重启。目前高琦已建成千吨级聚酰亚胺树脂生产线,已突破了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障碍。随着下游市场放量,高琦对聚酰亚胺原料的需求会大增。从确保原料供应及降低成本考虑(高琦两步法生产聚酰亚胺树脂成本比杜邦、德固赛等国际化工巨头采用的五步法合成聚酰亚胺成本低30%),高琦都具备了重启万吨聚酰亚胺树脂的要求,以我看来,万吨项目不会全面铺开,而会与纤维产能需求同步配套建设。
  
  长春高琦生产聚酰亚胺的原料成本: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报价53000元/吨,二胺(二苯醚二胺,ODA)报价78000元/吨,异构二酐(自给),按中间体35%毛利折算,报价34450元/吨,二甲基乙酰胺(DMAC)报价10800元/吨,综合测算吨现金成本约8万元(含税)。一旦高琦明年释放3000吨产能,其成本将直线下降,赢利空间可期。
  
  由此可见,明年高琦消化3000吨产能后,惠程业绩出现大幅向上拐点已是大概率事件。投资重在预期,有人因年报预降而仓惶出逃,亦有人利用这短期利空制造恐慌,浑水摸鱼。我看重公司未来经营的重大变动因素,只要经营状况开始大幅向好,就是我坚定持有惠程的理由。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24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psxk2

14-01-14 18:42

1
绝望了。割肉出局。。。
惠程孤旅

14-01-07 11:12

1
优势技术产业支撑+优秀管理人团队,是成就伟大企业的必由之路。

惠程经过6年磨砺,已构建起以聚酰亚胺为核心的高分子新材料主业平台,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也是探索与反复最漫长的阶段。再加上空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正如双翼齐振,惠程未来的发展路径,已勾勒成形。
惠程孤旅

13-11-16 12:02

1
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坚持“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南引导,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立项方式,以原始性创新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结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究。
基技合璧

13-11-05 19:13

1
楼主所说合理,资料也是看得比较详细,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质疑者欠了解,楼主给予解释即可,语气上可以委婉一些,以后注意些就是了,不必给予咖啡卡。毕竟质疑者也是花了功夫了解过的,只是了解的角度方向不同而已。[淘股吧]
有些结论或推论也未必就一定正确,如6000多万元订单完成后就一定能保证未来订单暴发性增长?虽然现在的除尘大环境看起来有这种可能,但也很难说就一定如此。原来的烟台氨纶即现在的泰和新材的间位芳纶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温除尘,但在如此大好的大环境下并未看到泰和新材除尘用的间位芳纶销量大爆发(要知道间位芳纶对泰和新材来说早已是大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其更高级的对位芳纶也号称打破国外垄断,全国只有三家半公司能够生产,产品主要用于防弹衣等高附价值产品,但三四年过去了依然不见它放量。
再扯一下,芳纶是聚酰胺纤维,与惠程聚酰亚胺纤维只差一个字,也可以用于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除尘用,只是它的耐高温程度不如聚酰亚胺。芳纶的耐温性能和芳香族的聚酰亚胺差距很大,基团一个是酰胺键,一个是五元环。聚酰胺主链上的是酰胺基团,但是聚酰亚胺是含有酰亚胺五元环机构的,最受瞩目的是芳香族的聚酰亚胺所具备的耐高温等性能。
pualgj

13-11-05 17:01

1
不能回避的几个问题:

1、一个企业,如果连自己的大股东都不看好,连续减持,居然去买别人的股票,这样的企业你居然看好?
2、 一个号称要做高科技的企业,连最基本的严谨理念都没有,连续多少个公告都出了低级的失误,你叫别人怎么相信的技术是可靠的?
3、一个企业增发去做项目,居然募投的基金一个接一个的减持或者割肉走人,股东人数越来越多,股价越来越低,只有你这样的人还在这里叫嚣,号称比人家专业的机构有眼光,其他投资机构都是傻瓜?
pualgj

13-11-05 16:59

1
5万元的一等奖第一名,还没我们公司年度第一拿的多,哪里的山寨奖啊,国务院已经明确规定不许搞这些收费评比了
pualgj

13-11-04 21:06

1
长期在公司任高管并且是公司第三大股东的匡晓明,从年初开始大幅减持,三季度继续减持400万股,楼主给的解释是其个人有资金需求,当然真的有好项目也罢了,可是在 000034 公布的三季报里匡晓明却惊艳亮相成为该股的第七大股东,原来是卖了惠程的股票去买了000034的股票,这才是晕哦,同样是股票不要自己知根知底的惠程转而去买个很一般的000034,看来确有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啊,希望以后不会在其他股票里看见第一大股东的身影。
pualgj

13-10-27 17:35

1
老实说真真正正搞高温滤料肯定有前途,即使有挫折也不可怕,就算3年3个亿只搞出600吨产能也没什么,慢点就慢点呗,谁叫聚酰亚胺制造难度大了,这本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可是二货公司该干的不干,全乱来,大举进军服装面料,这才晕死人,苏宁都知道从传统零售卖场向互联网转型在讲点故事,一切都好了,这二货公司直接从环保转型羽绒服保暖内衣家纺,中银绒业、孚日这些公司估值就10倍左右,以前靠着环保新能源概念还能享受下高估值,这下好了自从8月19日进军服装一路下跌,彻底像纺织股看齐了。
pualgj

13-10-27 16:39

1
3亿就是搞的纤维,2900吨耐热纤维,80吨超强纤维还有20万平米什么东西,这是当初可行性报告上明确说明的。如果真的形成2900吨产能,就算楼主说的现在有6000万订单,那么明年订单就算翻一倍,达到1亿多,也不过600吨产量,产能利用率也只有16%,为什么不直接利用现在的产能转产服装面料呢?有必要再花2亿来专门搞一个1000吨的服装纤维吗?公司经过三年研发聚酰亚胺,应该说技术比较成熟已有大量正在运行的生产线,再上新生产线成本应该是降低才对,怎么3000吨纤维用了3个亿而现在1000吨服装纤维却要两个亿呢?公司的做法完全不符合逻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3000吨纤维生产线根本已经失败,所以这次再上1000吨服用生产线,而且此生产线完全重新摸索,所以比较昂贵。第二种是大股东们忽悠不下去了,争先恐后减持,同时看上惠程账上最后的现金,并让惠程大量借款,利用所谓投资套取资金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