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复星医药,估值严重偏低

13-10-24 11:34 7457次浏览
weilans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复星医药 进入主升期,目前处于上涨中续,整理后10月底到年底攻击更加凌厉,14年到80元毫不夸张

前两年是复星PE业务的收获期,所以对复星的印象凝固在一家医药PE公司上。但随着复星医药 PE业务结算逐步完毕,复星医药的新业务规模和利润增长来源会由之前并购的医药公司及投后管理后完成。而随着公司从07年开始投入的研发业务进入收获期,公司直接研发平台的制药业务将开始贡献利润。


复星医药会选择这样的成长路径,一部分原因是由公司的投资属性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优质药品的研发周期长。在07年前后,复星医药已经开始大幅强化了研发业务的投入,但是研发投入属于长周期投资,且中国目前的研发更重要的是研发体系的建设,而不是需要超巨大资金量。而投资公司的一个本质就有可以更加合理和优化的使用资金杠杆,所以,在研发业务发展的前中期的空档中,会长期混搭着PE业务和并购业务。

复星医药的估值

首先我先来说一下,未来会影响复星医药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1) 资源集中的业务区域,及多元化的收缩的效果

(2) 产业投资的情况

(3) 资金杠杆的质量,及融资渠道的开拓

(4) 研发业务的进程,及对比同业内强势的研发地位

(5) 医院并购业务情况,及投后管理和整合的情况

(6) 是否能更好的激励管理层及有更好的激励机制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只谈(1)和(6)对复星医药的影响。由于研发周期长,且费用大,而产品的复制成本又非常低,制药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公司。如果去看世界知名药企的成长史,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制药公司都尝试过多段多元化的经营,时间长达数十年,但最终都因效果不佳而开始收缩,最终这些医药公司都在少数几个领域或子领域里集中投入资源,竖起自己别人很难无法撼动的护城河,然后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对于制药行业来说,中国的路径极大概率和世界的规律是一样的。对于(1)来说,复星医院目前已经开始了多元化收缩,而关键是复星医药的多元化收缩质量及资源重点投入的领域。

而再说(6)以前,我先和大家讲一个小故事。2011年末是,伯克希尔旗下的基金经理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管理乐BRK约17.5亿美元资产(这两位也是巴菲特退休后,继续管理BRK资产的继任者)。而巴菲特考核他们的方式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两人80%的业绩薪酬来自自己的投资,而20%业绩薪酬来自同伴。而巴菲特这样做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是希望两人可以相互合作,避免竞争,进而强化BRK所珍视的价值。和选老婆,选老公,选股票一样,考核基金管理人是一个全球的难题。复星医药有着出色的管理层及工作人员,而复星医药这家公司在未来的一个很长周期的发展上,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主要股东对管理层是将如何进行激励。

总的来说,我认为复星医药是非常优秀的医药公司。虽然,我也不是能很清晰的了解也没那么的深入。但是即便非常保守的考虑,我认为复星医药的合理PB目前也应该在2.5-3或以上。复星医药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家公司未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我有些自己的想法,但在这就不乱说了。。。总的来说,如果我能摸到中等手气的牌,复星医药的估值会高于上边所说的PB。

第一部分:制药业务及制药公司并购业务

复星医药的核心制药公司大约是在9-10家左右。其中业务涵盖范围很广,从做肝病药的重庆药友,到做精神病药物的洞庭药业,再到做中药的摩罗丹。总的来说,复星医药的制药业务内生性增张可观(公司这9-10家制药公司中有5家保持在20%左右或以上的ROE,而其中最大江苏万邦还是由于承担了公司很多的潜力项目,因此导致的ROE暂时较低)。

若论起源,这9-10家公司绝大部分是并购而来,非常少量是重组进入。从这9家公司中复星介入最早的02年以增资扩股进入重庆药友开始算起(当时复星医药还是叫复星实业),复星医药实际上是有多年投后管理的经验,并且也实践出了一条适合自己整合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先是参与重庆药友的重组,之后接着才是国药控股的重组,重庆药友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国药控股试投的作用。借助已并购或亿投入的公司,扩展和加固公司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圈,之后再继续延伸投资方向,这是典型的复星投资的风格。

第二部分 国药控股29.9%股权

国药控股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分销公司,复星医药持有国药控股29.9%股权,这部分资产的确定性会是复星医药未来确定性非常高的业务。一般物流有很强的规模效应,规模越大会使得每运送一吨货物的成本越低,进而会继续扩大企业的规模优势,步入正循环。而医药物流的一些行业特性会对比常规物流有更高的门槛,主要原因有

(1) 考虑到交易规模,医药物流小公司很难参与(很多医药公司都是大公司,医院规模也不小,所以中间商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规模)

(2) 医药物流会比常规物流有更高的标准,比如药物在储藏过程中对温度或湿度,运送时间等有很高要求,比如一些疫苗和药物需要冷藏运输

(3) 由于医药物流具要求很高的安全性,厂家直销和消费者直采变得非常困难。而这部分医药物流分销公司未来实际也可以参与。(大部分厂家是没有配送能力的)

这也是这个行业在成熟市场(比如美日,欧洲诸国)前三强的市占率一般都在50-90%。市场化的国家的这个行业的前三强的市占率一般都不低。国药控股是中国医药 分销行业龙头,

和医药分销行业最有关系的是医药市场销售规模,而这部分增长极为确定,国药控股坐在了一个类似旱涝保收的位置。而在未来5-10年,对于国药控股来说唯一的比较大的变数是,到底医药分销行业和应该以怎么的比例从整个医药销售市场里分配利润。

第三部分:研发业务

我先说一下,我在1-2年以前对复星医药的研发业务是一个什么看法。当时这方面的信息披露几乎没有,我也只是大概知道可能是个什么情况。但是我比较清楚的有两点

(1) 复星医药的人的业务素质非常高

(2) 复星医药投入大量费用到研发上

下边给大家看一个表,这个是复星医药的研发费用和一些主要以研发见长的医药公司之间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出,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和这些公司对比,并不落下风。而复星医药很多主力药品这几年皆是并购得来,并不需要研发投入,所以复星研发费用实际上会比会计学上的这个数值更多。



我当时虽然知道复星研发的一些情况,但并没有那么细致。不过,以当时复星整个体系的运营和决策效率,再结合研发的投入规模来说。我虽然不能很精确的理解这些行动,但是觉得他们人加上投入这个规模的钱,最后的结果有可能是不赖的。

所以,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由于我们买入的价格非常便宜,所以即便我们看错了也没什么大事。在复星医药的投资上,我们的价格有非常理想的容错率。

复星医药目前主要是有4个研发平台,这四个平台分别承担了不同的研发方向的职能。其中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签约化合物海外知识产权转让的重庆复创,以及做肿瘤药的复宏汉霖。

第四部分:医院业务及医药连锁零售店业务

由于医改的不确定,所以医院和医药连锁零售店成为了不太确定的一部分资产。医院的情况不会太差,而零售药店的业务前景,很大程度上会由医改进程而决定。复星的5家医院有一个共性,就是在不断突出肿瘤科室的优势。(其中两家是肿瘤专科医院,此外很多新病床和科室都是以肿瘤为主建设的),这部分到时会结合复星在16年左右上市的肿瘤药,以及复星参股的做肿瘤诊断及精确用药的SDB。

复星医药目前的5家医院,病床数约在2500-3000张左右,目前这些医院中其中2-3家医院在加盖新楼,新楼完成后,病床数约会在3500-4000张。复星医药目前的目标15年底达到10000万张床,而一个系列并购的完成进度,除了取决于复星医药医院组的能力外,好取决于市场的项目供给量及竞争程度,如果竞争激烈,而项目供给又有限,达到1万张床的时间会延后,而目前的情况就是再往这个方向发展。

复星医药的医院业务如果后期希望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很可能会和大股东复星国际的地产及地产业务基金业务结合在一起。

第五部分:排除掉前四者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

复星医药的长期股权投资可分为两部分

(1) PE业务的存量投资

(2) 之前公司小比例参股的公司股权

对于PE业务投资,公司很可能会继续寻求合理退出,找到好机会出掉其中部分。而对于第二部来说,公司会择其中优质的部分存留,剩余部分处理方式可能会和PE业务投资接近。这部分会和公司的去多元化收缩策略结合在一起。

最后

复星国际是我非常敬佩的公司,而复星旗下的复星医药即便在集团内也是非常优质的业务群。我很高兴我能在复星医药还是一个灰姑娘时,我就牵起了她的手。只不过这次和之前的投资的区别是,我是带着我服务的基金公司一起牵起了她的手。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eilansi

13-10-24 11:58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做T
夏天的程子

13-10-24 11:57

0
无油干推...不做T了,,,不然容易下车。。。
weilansi

13-10-24 11:52

1
收购华南两家医院,布局民营医院!
转让新研药业权益专利获利38.8亿元人民币,还有八年市场销售百分之十的销售收益,又有核新技术和创新技术
这么多利好,今天应该能涨停!但里面基金太鸟多了超过100家,希望主力资金不要有分歧
weilansi

13-10-24 11:50

0
复星携手安盛洽购法国度假公司
  
  2013年05月27日 20:06  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22人参与)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晚间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内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携手法国安盛私募投资(AXA Private Equity)周一出价收购法国著名旅游度假品牌地中海俱乐部集团,后者正寻求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市场。
  
    复星和安盛私募投资已是地中海俱乐部主要股东,共同持有后者近20%的股权,拥有近25%的投票权。两家公司称该“友好收购”——已经获得地中海俱乐部管理层支持——旨在通过扩张公司新兴市场业务来加速发展。
  
    复星和安盛私募投资出价为每股17欧元,这较地中海俱乐部周五收盘价13.85美元高出23%。地中海俱乐部股价周一升至收购价附近
weilansi

13-10-24 11:50

0
0倍PE、0.9倍市销率:郭广昌的复星将以8458万欧元收购希腊FF集团9.5%的股权、进军奢侈品市场 
  
  【 转帖: 三点  2011-05-21 16:40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2614/3  复制分享 】 
  10倍PE、0.9倍市销率:郭广昌的复星将以8458万欧元收购希腊FF集团9.5%的股权、进军奢侈品市场
  
  复星入主希腊名牌 8千万欧元收购9.5%股权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14:44  人民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之一复星国际有限公司正式与希腊著名时尚产品集团Folli Follie(FF)签署协议,复星将以8458万欧元的价格收购FF集团9.5%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weilansi

13-10-24 11:50

0
Conan的投资笔记:
  
  很可能被低估的投资人——复星CEO梁信军采访纪要
  
  我觉得中国所有投资公司里最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的就是复星国际
  
  投资集团复星国际过去投资成绩非常好。但复星的CEO梁信军基本上也不怎么见媒体,复星几个创始人也都没微博之类的。这个13年3月的采访算是梁信军说的比较多的了。
  
  复星国际是我的重仓股,最开始分析复星时,就多多少少感觉梁信军的投资水平很可能相当可以。不过,尽管比买入复星股票之前,对复星的投研体系有了更多了解,但还是无法精确确定梁信军在复星投资体系里发挥的作用到什么程度。所以,只能说梁是很可能被低估的投资人。
  
  在复星的4个创始人里,几个创始人对公司作用可能的排序(总体情况,而非投资业务)我的个人理解是,郭广昌的作用最大,梁信军次之(当然你把他当BRK的芒格来理解,也成),汪群斌就负责了更多执行,比如当原来复星医药 的董事长,范伟原来负责复星地产,露面最少,这几个月还因身体不好休假。
  
  我觉得梁信军的很多话,从过去看,还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尽管他说话很少。。
  
  不过,梁信军给我印象特深的一个事是,他在采访里说他特喜欢打三国志4。。。(一般人都是说自己玩三国,梁还特指了三国志4。。。虽然我觉得那个是三国志1-12里做的最好的一代。。。)
  
  下边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对中国经济的未来的分析
  1 未来中国服务业会爆发时增长,主要原因有
  (1)  中国有54%地区,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
  (2)  在未来6-7年,全国的人均GDP都会超过7000美元,超过后会有4-6点新增GDP百分点出现
  2 互联网会改变未来中国投资版图
  
  喜欢的投资类型和投资哲学
  1 消费品,特别是高端的;服务,特别是高端的(比如医疗,体验式旅游,文化,其实梁信军说的这三个都是复星重点投资的,采访中没提到的文化方面的投资,有一个是完美世界)
  2 复星投资前会问自己的问题
  (1)  它是否符合价值投资理念
  (2)  符合中国动力吗
  (3)  能够抵抗日益严峻的通胀吗
  (4)  2013年新加入的问题,它受益于互联网吗
  3 要保持对新行业的热情,但不应该每天去做产业转型之类的选择题,这个选择题可能10年需要你做一次,但这2年就是需要做选择题的时候(关于互联网)
  4 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
  到海外投资尚未打开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通过帮助这些品牌分享中国市场实现投资回报
  5 这两年投资的一些海外公司具有以下特点(中美互利(高端医疗),地中海俱乐部(旅游度假酒店),Folie Follie(高端时尚零售)
  (1)  符合高端消费,高端服务的投资方向
  (2)  都是细分行业里的龙头
  (3)  在中国大陆有广泛发展空间
  
  投资案例的情况
  1 投资的地中海俱乐部12年的利润,比10年投资时增长70%,在中国已有2家分店。
  梁认为地中海俱乐部受益于,中国人均收入提高的后的带家庭出去旅游的需求的增长
  2 Folie Follie中国部分销售额年增长超过50%,连续2年,对比1年半投资以前,中国的开店数翻了一番
  Folie Follie中国的销售可以带动公司年销售额和利润增长6-8%
  Folie Follie复星买入后,股价下跌,公司继续增持
  3过去可能高估了海外投资的公司欧洲业务的情况
  
  对一些行业的看法
  1 个人金融会有高成长,比如可以为小额投资者服务的基金,梁认为最好的投资者并没有能服务到这些人,未来会有好业态出现,海外就有。
  2 12年互联网占到中国整个零售额将近7-7.5%,过去几年维持40+%的复合增长
  梁12年8-9月时和马云谈过一次,谈过话对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有了重新的认识
  3 互联网12年影响了电器分销渠道,整个渠道是亏的,但是电器销售是增长的
  互联网12年影响了百货业,整个销售品类是上升的,销售额零增长
  互联网影响电视行业,12年,现在只是至少有几家,单频道一年收入和最好的电视台接近了。
  4 以后体验式的消费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领域
  
  发展方向
  1 采访中提到复星过去是GE模式,现在是伯克希尔模式
  
  这点我补充一下(感觉有点像芒格。。):复星其实一直都是双模式走路,GE模式特点是输出管理,并且砍掉在规模经济下落后的业务板块,把资源像规模经济好的板块转移。这点在复星上边体现比较多,特别是输出管理者部分;而BRK模式在复星上更多体现在投资哲学上。BRK早期可以在保险业务分一杯羹,一个环境是当时美国保险业很产业集中地低。而复星投资时,这个情况根本不存在,中国保险业产业集中度很高,保险集团反过来并购复星从规模上还差不多。复星现在的思路是通过较少有人涉及的香港再保业务绕道进入保险市场。(再保也是BRK的成长过程中的王牌业务)
  
  2 复星计划分三步走到BRK模式
  (1)  过去20年来,用自己资金投资
  (2)  进入资产管理行业,做GP,可以避免使用过度负债杠杆模式,这个模式大概花7-10年
  (3)  最终是BRK模式,做一个保险公司就是十几年
  梁认为和BRK模式最大的差距是保险浮存金
  3 梁认为复星优点和缺点都是中国专家(个人觉得这话他们还是挺有远见的。。)
  
  对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看法
  1 认为从投资来看,巴菲特的模式是全球最好的投资模式
  如果把投资公司看成生产型公司的话,有两点很重要
  (1)  便宜的项目(产品)
  (2)  便宜的钱(生产资料)
  巴菲特的保险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有承保利润,相当于是贷款是负利率(梁举例的承保利润率是8%,这个到时得查查,我自己查BRK的情况,大部分时间是有承保利润的)
  2 巴菲特投资资金的60+%是保险的浮存金
  3 梁认为巴菲特敢说,也能说,
  他们和巴菲特差距很大
业余一段

13-10-24 11:43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远处有云

13-10-24 11:37

0
支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