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雪球——自来也:
$三泰电子(SZ
002312 )$ 三泰电子未来2-3年能否成为千亿市值以上的大票。取决于未来半年的几件事情。
第一,明年年中全国完成不低于5000个的网点建设;
第二,明年上半年完成配股,最迟3季度要完成配股。
第三,未来半年,不会有超级重量级的竞争对手入场。
第一点,基本上问题不大。第二和第三,其实还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证监会这帮大神的想法,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超级重量级的对手。一般的对手不足惧,唯一要警惕的是马云会不会一下子心血来潮猛砸钱进来。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马云还没动这方面的心思。
不过,退一万步,公司也已经形成了在四川和重庆的绝对优势,到明年上半年,肯定就会形成在这两个省份的垄断地位。在深圳和广州也会确立强有力的优势。即使配股不成功,转而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司未来几年做成几百亿的市值仍然是大概率的事情。重庆和四川合计1.6亿的人口,加上广东,接近3亿的人口。足够三泰电子的发展了。
关于盈利模式,其实这个是最不用去担心的问题。作为平台型的公司,一开始就考虑盈利模式是肤浅的事情。潜在的用户规模、用户黏性和可转化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其实,单纯目前的快递收费和马上要开始的广告费,就足够它赚得盆满钵满的。速递易这个平台的盈亏平衡点比市场预期的要来的更早,盈利空间也会远超市场的预期。 现在最乐观的研究员也仅仅是把三泰比作分众,其实速递易的发展潜力根本不是和分众一个数量级的。单纯广告业务的空间,就远非分众能比。
关于壁垒,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释清楚。去看看上海的宝盒速递和速递易在成都的竞争就应该知道这个行业是一个后天建立壁垒,并且壁垒越来越高的行业。宝盒速递5月份进入成都,到现在就10多个点,而且分布零散,心生退意。宝盒的失败是必然的,当初看他们进入成都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因为物理网点资源是有稀缺性的,而速递易这个商业模式恰恰需要的是片区规模效益。宝盒速递易进入成都之后,很快被速递易围剿,无法形成片区规模,也就无法和快递公司形成合作。其实,当时速递易在成都也就是200来个点的规模,但网点区域分布更均衡,团队更强大,速度更快。到明年年中,除了四川和重庆,深圳和广州的网点都会在600个点以上,届时都将在这些城市形成强有力的壁垒。新进入者,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还不一定能成功。占据了省会城市,下面地市县也很难进入新来者,因为没有规模效益。目前的宝盒速递 福州友宝 深圳智莱科技 南京云柜,北京的校园100,这是都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至于深圳的猫屋,北京的收货宝这些商业模式,其内在的缺陷决定他们完全不堪一击。
很难理解国内很多机构的投资理念,以PE和PB去理解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羡慕国外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理念看待国内新兴行业的企业。当然,现在要说速递易还是一个概念也可以理解。确实它的网点数量还不够多,盈利也还没有。
投资三泰电子,其实不需要太关注很多的细节,这个是方向和速度决定胜负的投资。如果看好中国的电子商务,看好城市的物流配送,看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就有理由看好速递易这个商业模式。绝大部分线上的需求,最终都会转化为线下的包裹。微信是互联网的入口,速递易是线下包裹的出口。未来,也许速递易也会成为互联网的入口,携具备高度粘性的海量社区用户成为超级互联网平台。
我们唯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决心,团队的执行力和公司的资源。到目前为止,这些都还让人放心。
当然,在目前这个价位上,我并不建议我的朋友们进场重仓买入这个股票,毕竟我们进场很早,成本很低。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不过,就我内心而言,我认定三泰电子在这个领域的胜出是大概率的事情。
半年之内,梦想能否成真,就会见分晓。我愿意再等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