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评论转自网上
1、"逻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定性比定量更重要",首先定量本就很微观,而且变化永远超过预计,多数机构所谓的定量也就是毛估估,还有一些就是瞎扯谈,更何况速递易这种创新事实,其实根本没办法去定量分析.认同自来兄的观点"方向和速度决定胜负"......
长期看好三泰,影响市场短期走势的因素太多,不预测.
2、有球友私信给我,说这个文章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很少。其实我们在5月份就已经做过详细的定量分析。在雪球这种论坛上透露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数据并不合适。
另外,就投资而言,逻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定性需要深入思考,定量动动手就够了。
3、阿里目前的兴趣是在干网,在最后一百米采用的是和各大超市 便利店合作的模式。和阿里合作做大的问题就是阿里都要求独家排他性的合作。阿里即使要做最后一百米,能否建立起独立开放的第三方平台也是个疑问。之所以各大快递公司现在雷声大雨点小,都只是在高校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布点而不进社区,就是因为无法建立起针对所有快递商的开放平台,投入成本和效益无法匹配。
4、猫屋不是阿里投资干的,是两个自然人在前海投资成立的企业。做为天猫线下服务站。其希望通过快递收发功能吸引人流,并在这基础上开展020业务。天猫每个包裹支付1块左右的费用。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将来速递易在深圳大面积铺点完成之后,如果每个包裹收4毛,天猫就没有理由对它支付1块的费用。4毛的费用,超市便利店都是要亏损的。其人流很容易被速递易拦截了。
多人误解便利店这些收发快递成本很低,其实不是这样。100个包裹的话,需要3平米左右的场地,这个租金成本不少。100个包裹从接受到取走,最少需要600分钟,也就是10个小时的时间。会耽误一个营业员一天大部分的时间。算上租金和人工成本,其成本比速递易要高几倍。
所以收货宝 猫屋这些商业模式要是早出了几年,还有生存的基础。现在已经晚了。
5、确实,当初我也担心成都人的效率。因为城市文化就是这样。但三泰的董事长补建还是魄力很大,速递易的负责人贾勇也是个猛人,执行力也强。整个进度还是符合预期的。
6、中间提到的一点,阿里巴巴是不是对这块有兴趣。虽然只是顺笔带过,但细想也不排除,马云和海尔战略合作前谁都没有想到的。马云会不会看好这个“入口”?值得研讨。
分众的广告传播对于受众而言是强制性的,$三泰电子(SZ
002312 )$速递易的广告是基于客户使用黏性的,这是二者很重要的区别,效果及模式更富有想象空间。
分众的渠道,看似覆盖人流量很大。但无法做到精准区分,效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