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泰电子电话交流纪要(交流主要高管:公司副总经理兼速递易董事长 贾勇)
三泰电子11年制定了股权激励制度,连续三年都处于股权激励阶段。12年的时候没有达到股权激励的利润要求;13年由于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新产品的推出以及BPO业务从量变到质变,带来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收入增长了30%多,利润也达到了股权激励要求。此外,公司在12年底推出了“速递易”这个新的经营模式,这是公司给自己比较艰巨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不太了解三泰电子公司发展流程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认为这是公司的一次跨界投入,所以可以理解大家对主营业务的关注。在这个大前提下,经营层和管理层都认为,保证传统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是保证三泰电子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公正评价的重要要素,所以经过13年公司的奋斗,可以说交出了一份让大家满意的答卷。
问答环节
1、市场上出现的猫屋、宝盒等竞争对手,未来速递易跟他们将维持怎样的关系?猫屋和宝盒确实属于两种不同的形态。猫屋是以店铺的形式,通过很多已经可以实现的盈利模式,来维持店面的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叠加代收包裹的功能。他们一开始的理念就与速递易就不一样。速递易是通过包裹收寄来增强客户粘性,在这基础上来根据客户需求发展其他可能的增值业务,而速递易就发展成为平台。这是他们的区别。
对于猫屋这种盈利模式,其实跟社区的连锁超市区别不大,而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堪忧的。店主加盟之后,普遍反映店铺经营费用支出以后,增值的业务实现盈利却比较困难。
上海宝盒比三泰电子早一年从事自提柜这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他在布局后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实现单点盈利上面。在我们决定全面进军这个行业后,他们依然关注在盈利模式上面。
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需要前端和后台做支撑的,这就需要规模效应。分众传媒虽然广告大部分集中在本地化,但是大家看中的是他全国联网的优势品牌效应。快递,电商本来就是互联网特征,用区域性的商业模式取代无边界的互联网特征企业,我们认为很难获得成功。我们由于一开始就确定了互联网思维运营,所以用力比较单一,追求的是布点规模。
综合来说,我认为应该最终会多种形态共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公司什么时候启动加盟和众包形式?三泰一开始就对加盟抱着开放心态,开放与合作是思维上的保障。众包是在有盈利模式后再谈比较合适。我希望我们社区的居民都能通过加盟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事业来,使得布点速度加快。
3、配股的方案什么时候可以上报证监会?12月份过了股东大会之后理论上我们就应该尽快启动,但是参照以前的案例,在这个时候上报的话会追交年报。所以我们把年报时间往前提了。现在年报出来了,我们就会尽快上报配股方案了,这样速度也会快一点。
4、速递易的收件功能估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收件功能可以单独开发,送包裹能完成的话寄包裹肯定也能完成,只是寄件人需要有身份认证,此外别无大区别。
5、公司未来假如要在速递易上面加装液晶广告屏,将以怎样的布局加装?一套柜子估计能加装多少广告屏?公司是否具备获取广告商的渠道? 首先我们是坚持第三方的身份来做速递易业务,我们想将速递易做成平台。尽管广告是最快产生收益的方法,但是作为平台的话,我们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加功能,而是先把功能尽量简化,再根据需求进行叠加。
广告的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只要将柜门卸载下来,然后根据不同的尺寸,加上夹具就可以换上屏幕。如果要做精准推送的话,只要将屏幕接到后台的大数据中心即可。同时这个平台对所有的广告商都是开放的。目前我们的广告主要是在成都和重庆进行试点,在成都的广告的推行大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有一家合作广告商。我们想在布点完善后再释放这个盈利模式,使得广告效果更好。
6、目前在手已签未安装两千多个点,是否绝大部分来自彩生活、万科等大型物业,后面能否保持这么快的签约速度?我们跟万科总部谈判是有困难的,因为他们做了幸福驿站。跟他们谈判的时候他们比较强势,要求我们必须提供某些增值服务,甚至要求我丧失第三方的中立性,所以我们跟万科总部的合作并不顺利,但是跟万科地方公司已经顺利的全面开展了合作。
大家可能关心我们是否存在客户荒的问题。暂时最大的物业客户应该是彩生活了,他们今年可能要做1500-2000个物业。如果他们能够做成,当然是我们的大客户,但是他们也没有达到我们20%的比例,所以我们不会受到大物业的牵制。此外,跟大物业其实谈判难度较大,对方可能甚至会要求我们丧失第三方中立性,这时我们就可能会终止谈判或者暂缓。我们选择的是采用递推的方式,先做中小物业,然后来影响大的物业接受我们,这是我们的推广策略。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大家可能认为能够与大物业总部合作会是更大的利好,但其实中国大部分的能够给我们产生收益的楼盘是小的物业公司。
7、在北上广和杭州是否已完成战略布局?实现了全城区域的条块分割? 我们在一个城市的拓展,是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的目标。在北上广深这些重点城市,我们有区域化集中布放和规模化集中布放。每个城市的需求不同,也不排除通过在某个区域进行局部测试来试探地区对这个模式的适应能力和需求,再全城推开。但是同时,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底下的楼盘可能是散布在一个区域的各个角落的,所以跟他们合作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在区域集中的同时,会产生区域各处的零星布放。
8、寄件功能方面,如果通过APP来实现,那如何确定跟哪一家快递公司合作?如果寄送的物件是有运输安全问题的话快递员如何处理?与物业签合同时是否存在排他性?目前投件方面,真实市场情况是我们签约时,主要是跟地方性的机构合作,例如快递末端。很多快递公司的末端是外包的,快递末端看重的是效率和收益的问题,投递包裹方面是源于真实需求,而非物流公司自身想提高物流效益而产生的需求。业主寄件是一个反过程。在用户选择使用速递易来寄送快递的时候其实已经选定了快递员,因为快递员本身就在机器上面注册了,没有注册的快递员是不能接收到该快递的。
第二个问题是排他性问题。产品要生存下来,是需要市场化的。如果市场需求是10000元一个月,我们蒙蔽了物业拿到了1000元一个月的租金,这样的合作就丧失了愉快合作的基础,最终就会失败。三泰电子本项目本来就立足于市场解决问题,所以排他性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