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大族激光持股IPG

13-05-21 20:15 7204次浏览
逢买必赚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首先声明,本帖信息纯属个人记录用,兼分享予有缘之人。切不可作为买卖依据。

据OFweek激光网讯:大族激光 作为国内激光行业龙头,该公司被认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和深圳国家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推广示范企业。具备年产3000台激光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信息标记设备制造企业。2012年营收达到4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43%、6.92%和40.41%;基本每股收益0.59元。预计201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65.58万元。

 从2009年2月起,大族激光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大族香港资本的全资BVI公司Sharp focusinternational ltd,在纽约NSDQ二级市场收购了部分IPG股权,加强与IPG积极进行战略合作。截至2012年末大族激光持有IPG股权642200股占比1.25%,投资成本3690万元,期末账面值26903万元。

  IPG于1998年注册成立于美国特拉华州,该公司为多种高性能光纤激光器的主要开发商和制造商,其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分布在美国、德国和俄罗斯。

  早在2008年,大族激光就与IPG合作,双方致力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在工业各行业中的材料切割与焊接的应用,并于2009年在国内率先推出G3015F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2011年5月24日,大族激光董事长、总经理高云峰,副总经理陈燚、吕启涛一行,在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伊萨尔河畔的Munich,与IPG公司CEO Valentin先生举行了战略性洽谈,将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全球,共创光纤激光切割与焊接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近日,全球领先的光纤激光器制造商IPG光子公司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在该季度里,IPG总销售额为1.4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1.232亿美元增长15%;总利润为7564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451万美元,增长超过38%。

IPG光子公司负责人Valentin Gapontsev博士表示:“公司在材料加工方面的业务年复增长率高达29%,占我们总收入的94%。由于生产成本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我们的利润率得以保证。在材料加工方面,我们的高功率激光器销售年均增长率高达19%。强劲的材料加工需求使得我们的销售持续增长,尤其在亚洲和欧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第一季度里我们从德国某汽车制造商获得了我们史上最大的订单合同。在收购方面,我们预计收购案的支出费用为2330万美元”。

  IPG光子公司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取得的总收入介于1.55至1.65亿美元之间,稀释每股收益在0.72至0.82美元之间。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2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逢买必赚

13-05-27 18:45

0
大族激光与北航联合实验室启用 进军航空制造

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大族-北航激光技术与自动化应用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软、硬件设备、人力资源、研发计划等相关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正逐步投入使用。

  据悉,联合实验室装备多台10千瓦级以上激光器及先进的平面、三维切割、焊接机床,并引进了研发所需的各类型、高精度检测设备,至此,联合实验室已具备了较强的研发及专业检测实力,正逐步依计划开展研发工作。同时,与实验室配套的人力资源方面工作也按计划进行中,北航及专业领域内多位具备高、精、专的技术人才将陆续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工作。另外,事业部获得审批建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博士计划也已公布,相关人员将陆续招聘到位。

  此次联合实验室的筹备完成并投入使用,将有效促进事业部新设备的研发、设备性能的提升、工艺技术的提高、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工作,对实现2012年销售业绩的持续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事件回顾: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于2011年5月初,由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筹划建立,计划在“高功率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激光切割、焊接、熔覆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与自动化技术,光电与材料技术”等诸多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最终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使双方优势互补,推动双方人才培养,并使之转化成为强劲的市场优势,实现双赢。
逢买必赚

13-05-27 18:31

0
大族激光:科技竞争力

由于在高科技领域的持续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大族激光已经在激光器领域获得可观的优势地位。
成立于1996年的大族激光,是持续成长榜单前50名之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之一。它是中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激光器制造、精密数控技术等方面拥有大量核心技术。此外,近年来大族激光在PCB设备(印刷电路板)、LED设备以及排版印刷领域也已经确立了不俗实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由于在高科技领域的持续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大族激光已经在激光器领域获得可观的优势地位。在宏观经济低迷情况下,2012年上半年大族激光仍然实现营收17.42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激光切割机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公司基本上已实现除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以外的其他激光器的自产,同类产品的售价约为国外产品的一半左右,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在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等小功率激光设备方面,大族也取得了连续而长足的进步。其生产的信息标记设备获得了与高端智能手机品牌相关的较高市场占有率;焊接设备领域中,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加工应用为主的设备销售大幅增加。预计受消费电子行业设备需求增长,小功率信息标记、焊接仍将有较大增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以来,苹果、富士康等国际大公司进入大族激光的前5大主要客户名单。目前,其对苹果公司的销售占比已达到14%,iPhone银色Logo 及苹果产品内外部机身和线缆文字打标,和制造过程中精密焊接均为大族设备,其已成为苹果主力激光设备供应商。这些都标志着市场对公司大族产品认可度的提高。2012上半年,大族传统优势业务如打标和焊接设备,已经把握住了苹果及智能机等主流消费市场,大幅增长31%和145%,且毛利率均超过50%。

有3个因素促使大族激光的近期发展被看好。

第一,今年是苹果设备升级的大年,当前 iPhone5和 iPad mini面临的供给瓶颈势必会使得大族产能继续扩张。富士康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由人工向自动化升级,这会给大族带来持续成长增量。目前,大族已有 5个部门配合苹果研发,未来前景可期。

第二,公司在PCB和LED设备领域也已经成功卡位,这两个领域的产品已经为大族贡献了可观利润,如果未来下游行业复苏将带来较大弹性。此外,在新技术新领域如光纤激光、3D打标、光通讯、动力电池等方面,大族均有研发和市场投入。

第三,作为高科技企业,大族的管理层也一直保持了决策清醒。大族确定以高端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为长久方向,从去年开始剥离周期性较强的大族光伏及3家亏损子公司,并专注于打标焊接主力业务,顺势而为的决策有助于未来保持持续成长。

转载自《商业价值》杂志。
逢买必赚

13-05-27 18:19

0
大族激光吕启涛博士在德国慕尼黑做演讲 
新闻关注链接http://optics.org/news/4/5/24

LASER 2013: China's competitive nature 
16 May 2013 
Still dependent on high-tech imports, China is learning on customer experience, but home-grown laser sales and exports are on the up. 
By Matthew Peach in Munich 
 
Asia calling: Laser Marketplace 2011 featured four reviews and forecasts on these markets. 
The 11th International Laser Marketplace presentation organized by Optech Consulting this year had a distinctly Asian flavour with no fewer than four reviews and forecasts dedicated to the significant markets of China, Japan,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nd Singapore.

Dr Qitao Lue,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t Han’s Laser, opened proceedings with his generally positive assessment of the Chinese laser market which carried the ingenious title of “Presence and Future”, hinting that if a foreign laser company wants to succeed it really needs to have a base in the country.

By his reckoning, sales of laser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the country have grown steadily since 2006 ($399m) to reach an estimated value of $2200m this year. There were two phases of the sales: relatively slow progress to 2009 ($740m) then a surge during the past four years.

Imports and exports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imports of laser systems averaged around $800m, tailing off somewhat last year, suggesting that the country is beginning to supply itself, although it was not obvious whether Lue was joking when he commented, “The Chinese laser market is still under foreign control.”

However,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expansion of China’s homegrown laser systems is provid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export figures which rose from $98m in 2010 to $134m in 2011 and $202m in 2012. The big names in Chinese laser-making are: Han’s Laser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here!), turning over $460m in 2012, Unity Prima ($90m), HG Laser ($80m), Chutian ($50m), and Lead Laser, TianQi Laser and GD Laser, all with sales around $40m.

Lue also presented the 100-strong conference with his estimates of sales into China by some of the bigger international laser and optical component players: IPG Photonics ($100m), Rofin-Sinar ($100m), Coherent ($45m), SPI ($15m), Synrad ($10m), Scanlan/CTI/Raylase ($20m), and Gooch & Housego ($5m), although the year (2012?) and the sources of these data were not available.

The types of laser that Chinese companies bought in 2012 were predominantly lower power CO2 sources (10-60W; 15,000 units), medium and high power CO2 (100W to kilowatt; 2,300), low power fiber lasers (<50W; 13,000), higher power fiber lasers (>1kW; 300) and DPSSL systems (6,000).

 
Candid: Lue described the reality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Challenges

After talking extensively about the types of end user market and geography of the client companies, Lue moved on to the interesting topic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Considering challenges, he sai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yers and sellers are not as strong a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many customers have a short-term investment view of just a few years.”

The slides labeled Challenges covered such issues as lack of core technologies, low margins due to strong competition and, in Lue’s own words, “Price, Price, Price! Price is a massive issue. For example, low power marking lasers have seen a 50% price drop since 2010, while higher power cutting lasers have also fallen in price by up to 25%.”

In a special slide entitled “Challenges – tricky game”, not included in the delegate pack, Lue was more candid about the reality of doing business there.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offer cash incentives or land in return for technology companies investing in certain areas. But over-support or intervention by these bodies can lead to over-capacity bubbles, he suggested.

And on the corporate, side there are unscrupulous new companies unsupported by realistic business models, there is abuse of government funding, some people want to get property “on the cheap” because land values are rocketing and there is also much stoking of stock prices. But one would not need to be too cynical to say these practices are not the exclusive preserve of emerging Chinese companies.

Future trends

Getting back to the program, Lue considered what will happen to China’s laser business in the coming years. “There will be rapid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laser technology is reaching beyond the large industrial sectors into SMEs and job shops and garages. There is strong growth in automotive, consumer electronics. Chinese laser manufacturers are catching up and improv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the local supply chain.”

But in wrapping up, Lue repeated his earlier remark about gross margins being squeezed; marking and cutting systems by 20 to 40% and welding and micro-processing systems by 20 to 50%. He concluded, “The right business models and philosophies are needed to grow sales in what will soon b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market in the world. Good luck!”
 
About the Author 
Matthew Peach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to optics.org.
逢买必赚

13-05-26 13:33

0
1、28日亚洲激光论坛大会 2、3D打印大会 3、29日分红。
逢买必赚

13-05-24 20:54

0
轻松突破前高,特大单资金继续抢中小单散户筹码,今日早盘介入,计划持股至本月月底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和第七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应用技术论坛暨创新展。
晴扬

13-05-23 22:33

0
今天是个好卖点
大闸蟹

13-05-23 22:30

0
油~
L656594

13-05-23 22:25

0
楼主已经买入大族了?如是,恭喜楼主。楼主眼光不错,佩服!
逢买必赚

13-05-23 21:50

0
时机已到,搭便车共享月底3D盛宴,哈哈
逢买必赚

13-05-23 00:12

0
继续关注一下。月底3D打印会议估计还会有一波行情,等待介入时机。

大族激光( 002008 ):持续关注3D打印发展趋势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彭超) 激光技术、3D打印成为最近市场最热的题材,而大族激光(002008)已从一个小型激光设备贸易商,逐步通过资本积累、技术提升、管理规范,成为了国内激光领域的头号品牌。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各类激光应用产品广泛受到了苹果、三星等世界500 强企业的认可与采用。公司高管也表示,将持续关注3D打印发展趋势。

记者最新了解到,在本月28日于深圳举行的"第七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应用技术论坛暨创新展"上,大族激光副总陈焱还将以《 高功率光纤激光应用实例》为主题进行演讲

据悉,作为激光领域的领先者,目前公司具有自主生产2-4千瓦大功率CO2激光器的能力,已经大批量用于大功率切割机上、替代进口激光器。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方面,公司与行业的领头者IPG公司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董事长高云峰也向投资者表示,公司一直注重研发投入,每年都有新产品投放市场。2012年度已完成大功率焊接设备、PCB相关设备、CNC钻铣攻牙中心项目等项目的研发和生产,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点。

受益于电子行业的发展,大族激光一直为市场所看好,公司也表示,目前电子类客户占比7成,也是基于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长期看好,公司对未来业务充满信心。

事实上,公司在激光领域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高云峰就表示,公司近年来PCB设备、高功率切割、焊接设备业务的快速成长以及小功率设备向消费电子高端需求领域成功转型,其主要原因正是依赖于公司拥有一个光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制造、销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吸引人才与技术。

市场分析人士称,公司已经从一家单纯意义上的激光厂商,转型为全方位的高端装备制造龙头,年内CNC产品将会为公司创造价值,因此,这一块的成长性也为大族未来的发展注入动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作为市场最热的3D打印概念代表,市场一直关注公司在3D打印领域的动作。

当问到大族激光在3D打印领域的发展情况时,公司董事长高云峰表示,公司持续关注3D打印领域的发展趋势。他详细介绍说,激光技术是3D打印设备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大族激光有激光3D应用的设备,只是由于"3D打印"在社会上目前成熟的应用还不多,所以公司的3D设备目前用来做3D曲面的表面标记,并在2012年就批量销售。因此,公司将继续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