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大数据公司价值与误区,附原创分类导图

13-05-21 15:29 3439次浏览
xiuz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支持站外图片]


刘德寰:大数据的五点思考
[本文作者刘德寰系北京大学传播学系教授。]
大数据不在乎体量有多少,而是背后用它的那个大脑。实则大众对大数据依然存在不少误解。刘得寰教授在微博上发表了其对大数据的五点思考(后续可能还有更新),对近期大数据被大众捧为瑰宝的做法提出了自己不同观点:
任何一个网站的数据都是人们互联网行为数据的很小的一个子集,无论这个子集多么全面,分析多么深入,都是子集,不是全集。对于企业来讲,竞争对手的数据价值远远超过自己网站数据的价值,从量级上,对于所有公司都一样,自己拥有的数据远远小于全集数据。看起来的全数据恰恰是残缺数据。
数据量的大幅增加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来源不同的信息混杂会加大数据的混乱程度。研究发现:巨量数据集和细颗粒度的测量会导致出现“错误发现”的风险增加。那种认为“假设、检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已经过时”的论调,正是大数据时代的混乱与迷茫,人们索性拥抱凯文凯利所称的混乱。
互联网用户的基本特征、消费行为、上网行为、渠道偏好、行为喜好、生活轨迹与位置等,反映用户的基本行为规律。体系完整是所有分析性工作的第一步,完整的框架甚至胜过高深的模型。人类的认识最大的危险是不顾后果的运用局部知识。如果只关心自己网站数据,其分析基础必然是断裂数据。
现在谈到大数据,基本有四个混乱观念:第一,大数据是全数据,忽视甚至蔑视抽样;第二,连续数据就是大数据;第三,数据量级大是大数据;第四,数据量大好于量小。对应的是:抽样数据只要抽样合理,结论准确;连续只是一个数据结构;大量级的噪音会得出错误结论;大小与价值关系不大。
大数据不是新事物,天气、地震、量子物理、基因、医学等都是,借鉴他们的方法有益。他们用抽样调查。互联网数据挖掘方法论也如此,不同的是更难,因为人的复杂性。既然是关于人的研究就需应用所有研究人的方法梳理大数据。只要懂编程、懂调动数据的人就可以做大数据挖掘的说法是谬误。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看看再说

13-09-01 09:59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寒江钓雪11

13-09-01 09:49

0
看你说到秦桧,有个“对话秦桧”很有才,你可能已经看过了。有人说,拆拿文化是被下了毒的,且以为呢?
寒江钓雪11

13-09-01 09:31

0
呵呵,楼主这个帖子可以跟,不错。

人文那个帖子还没看完,就想跟帖,鼓吹一下,楼主相当不错。

想说的是:无论如何,只有“依法治国”是唯一路径。
孤单芭蕾YJ

13-05-30 08:51

0
学了,楼主的每帖必读,受益非浅。谢谢。
xiuzi

13-05-23 12:11

0
互联网时代,人们没办法给淘宝,腾讯这样的公司估值。
5年或更早以前,人们对这样的公司投资概念是模糊的。

“移动互联”时代和“互联”时代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多了个“移动”。

云时代的大数据,一定要好好理解“端到端”。
“端到端”,“移动”是两个精髓关键词。

举一个很局部极端的例子,比如手机的“推送”。
类似图书馆检索这种,根本不是大数据,谨慎观察拓尔思之类的表演
xiuzi

13-05-23 10:32

1
这么含蓄的推定位服务。
rikaihou

13-05-21 21:01

0
Mark
xiuzi

13-05-21 15:44

1
图里所举的谷歌亚马逊淘宝,属商业向其它覆盖的典型。
很快要走大数据趋势的几个行业没有列出,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其过程比较漫长。

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来得更慢,除非政策出力。
sino

13-05-21 15:38

0
很好的帖子,楼主喜欢从技术上分析行业,我喜欢看,加油!
我觉得未来大数据相关公司也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很大,工程巨大,信息安全也很重要,所以无论是服务提供公司还是参与建设的公司都应该具有很高的资质和商业信誉。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