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字的图腾更奇怪,看着像某种动物但绝对不是龙。古人也许是用一种很厉害跑得很快的动物来喻义炎帝,就如同西汉时期伏羲、女娲像用圆规和直尺来代表高深科技一样。到了甲骨文时期,才结合了某种特征,不再使用复杂难辩的图腾而是造出了一个上下两座山的炎字,演变到了隶书后变成上下都是火。相比之下,黄帝的“黄”字在甲骨文里含义就太平淡了
下图是甲骨文里的“帝”字
一种看法认为”帝“的甲骨文形状像架起来的木柴,所以觉得“帝”应当是“禘”的较早写法。“禘”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名称,场面非常隆重。最大的禘祭是用来祭祀天地的,到了祭祀那天,要杀许多牲畜,把它们的脑袋割下来给天神们享用;还要燃起昂贵的木柴,让木柴的烟气飘荡到天空,就好像皇天上帝正在享用那香气——(梁惠王)
还有种看法认为甲骨文里没有“花”字,亦没有“华”字,所以华、花二字在甲骨文里先写成“帝”字。到了后期才造出“蒂”字与“帝”区分。
看了这几个甲骨文和字义,我迷惑了,不由得高呼:黄帝、炎帝到底是真实的人物还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