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惊天阴谋——夏、商、周以前的上古史,大家努力找出答案,还原真相

13-05-21 09:47 15728次浏览
忘忧股虫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前天在天涯看到的,目前还在更新中,体育老师教历史的我居然有兴趣看到半夜2点,转过来大家分享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到原帖和楼主讨论。为了不移到生活区,说一下股票,这几天大盘正在逐渐走好,突破了60日线,日线、周线、月线三浪共振会出现吗?期望啊。反正我是全满。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6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忘忧股虫

13-05-21 10:18

0
奉上郭店楚简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股民乙

13-05-21 10:14

0
欲乱其国,必先乱其史
楼主不要天涯,阴谋之类的了
手艺人

13-05-21 10:10

0
掉书袋
忘忧股虫

13-05-21 10:08

0
是在鬼话里的,前两天还上天涯头条了。
忘忧股虫

13-05-21 10:02

0
五.史书中的五帝
  在五帝之前,所有的人物都不见于史料记载。
  再来看看通史中的五帝:《史记 黄帝本纪》记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经此推测出来的家谱为:黄帝(妻:嫘祖)——玄嚣——蟜极——帝喾(高辛 妻:陈锋氏)——放勋(尧)——丹朱黄帝(妻:嫘祖)——昌意(妻:昌仆)——颛顼(高阳)——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商均黄帝(妻:嫘祖)——昌意(妻:昌仆)——颛顼(高阳)——鳏——禹——启——太康
  世袭帝位:黄帝——高阳(颛顼)——高辛(帝喾)——放勋(尧)——舜——大禹
  按《史记》记载,黄帝娶了擅长养蚕的嫘祖为皇后,嫘祖一共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一共生了25个儿子,其中跟他姓的有14个,玄嚣、昌意应该就是其中的两个。
  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个媳妇叫昌仆,生了个儿子叫高阳 ,这位高阳 就是大名鼎鼎的颛顼,是五帝中的第二个帝。
  黄帝和嫘祖还有一个儿子玄嚣;玄嚣的儿子叫蟜极;蟜极儿子叫高辛。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高阳)驾崩后,帝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穷蝉,而是给了他的侄子高辛,这个高辛就是帝喾。帝喾是五帝中的第三个帝。
  帝喾(高辛)娶妻娵訾氏女,他们生了个孩子叫挚;帝喾同时还娶了陈锋氏女,生了个儿子叫放勋。放勋是挚的弟弟。帝喾(高辛)原本先将帝位传给大儿子挚,但是挚能力有限8年之后被废,于是又让二儿子放勋(尧)坐上了帝位。尧,是五帝中的第四个帝。
  五帝中最后一个帝,是舜。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重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目有双瞳。再继续推:颛顼(高阳)当年并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穷蝉,而是给了他的侄子高辛(帝喾)。穷蝉的儿子名敬康;敬康的儿子叫句望;句望的儿子叫桥牛;桥牛的儿子叫瞽叟;瞽叟的儿子叫重华(舜)。尧死帝位传给了舜,舜应该是黄帝的第8代孙子。
  然后舜又把帝位传给大禹,然后大禹又把帝位传给了伯益,伯益没在位多久就被大禹的儿子启(母亲涂山氏)推翻。启就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
sysysy

13-05-21 10:02

0
求原帖链接
忘忧股虫

13-05-21 10:02

0
炎字的图腾更奇怪,看着像某种动物但绝对不是龙。古人也许是用一种很厉害跑得很快的动物来喻义炎帝,就如同西汉时期伏羲、女娲像用圆规和直尺来代表高深科技一样。到了甲骨文时期,才结合了某种特征,不再使用复杂难辩的图腾而是造出了一个上下两座山的炎字,演变到了隶书后变成上下都是火。相比之下,黄帝的“黄”字在甲骨文里含义就太平淡了
下图是甲骨文里的“帝”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种看法认为”帝“的甲骨文形状像架起来的木柴,所以觉得“帝”应当是“禘”的较早写法。“禘”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名称,场面非常隆重。最大的禘祭是用来祭祀天地的,到了祭祀那天,要杀许多牲畜,把它们的脑袋割下来给天神们享用;还要燃起昂贵的木柴,让木柴的烟气飘荡到天空,就好像皇天上帝正在享用那香气——(梁惠王) 
  还有种看法认为甲骨文里没有“花”字,亦没有“华”字,所以华、花二字在甲骨文里先写成“帝”字。到了后期才造出“蒂”字与“帝”区分。
  看了这几个甲骨文和字义,我迷惑了,不由得高呼:黄帝、炎帝到底是真实的人物还是神?
忘忧股虫

13-05-21 10:00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么炎帝呢?仅仅是表示火吗?炎帝又称为赤帝,赤字的甲骨文是上面一个“大”字下面一个“火”字。《说文解字?赤部》:“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赤者,光明显耀也。
  经大火焚烧或者太阳烘烤后的地方,一切不复存在,所以古人把一无所有或空尽无物称为“赤”。如《韩非子 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焦竑说:“古人谓空尽无物曰赤。”
  炎字的甲骨文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山”,比“大火”的赤字更厉害。“炎”不但能发强光,还带来上下两山逼仄的压迫感。
  把“赤”、“炎”二字综合一下,除了表示很大的火,还可以表示非常强烈的光或者红光、灼热感,还可以表示两座像山一样大的庞然大物压迫过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忘忧股虫

13-05-21 09:59

0
言归正传,继续推测:最大的可能是部落首领太典、少典被外来者用武力取代了!
  那么少典究竟是谁呢?少典极可能只代表了一个部落,只代表一种文化传承。传承文化的这个部落就是“有熊氏”!极有可能在“有熊氏”首领被诛后,余下族人尽数归顺。取代者来历不明不白,史学家无奈之中就杜撰了太典是炎、黄二帝的爹!

  先杜撰一种可能:炎、黄二帝之前的燧人氏、神农氏一脉相传,都属华夏原始居民,而以原始人类逐渐演化的过程而分别命名,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之低下、记忆之深刻。华夏原始人类正是从会使用火、巢居、开荒、种植农作物这样一步一步从蒙昧过度到了原始农耕社会。
  这些名字能够一直流传到现在并且一直被附会,则反证了华夏文明是突然间产生的。

  下图是甲骨文里的黄字,黄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人做出各种动作,或站或坐或跑。黄字粗看像个天字,细看是个人戴着头盔穿着护甲,护甲为“日”或“田”字形。山东泰安大汶口考古结果亦证明当时的人有死后葬龟甲的俗,龟甲放在腰部做为护甲。这大概就是黄字的本义了。黄帝,就是腰间缠着护甲上阵杀敌的首领。
忘忧股虫

13-05-21 09:58

0
我们还知道,古人取名常常用伯字、仲字、季字来表示辈份排行。那么这三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伯字表示长,仲字表示次,季字表示从,古人惯用这些字来区分排行辈分。打个比方说:刘伯温,一看就知道排行老大;孔子名丘,字仲尼,表示排行老二(孙老二这个叫法就是这样来的);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王季友,我们一看就知道他在家中排行老三。

  顾颉刚在商周史研究上是很有成就的,他提出了关于古史的观点,即“累层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1)在古史记载中,“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汉以后是盘古。

  假的古史一旦被造出来了,质疑他就成了危险的事,甚至就有了不爱国的嫌疑。司马迁写史记开篇讲五帝不讲三皇,曾遭到好多人的指责;顾颉刚替商务印书馆写教科书的时候,否定三皇五帝为信史,把戴季陶给惹火了,要罚商务印书馆160万元(顾颉刚晚年口述《中国史学入门》,提到过这段往事)。

  直到前几年,国家还斥资几千万,搞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此种心态下,中国的文明史被越拉越长,实在是并不奇怪的。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母亲50岁你爱她,如果她年龄被记录错误,你是绝对不爱的?荒谬!

  再来看看少典:少典为什么不直接叫“典”或者叫有熊典,非要多此一举加上个“少”字呢?夏朝有太康、仲康、少康;商朝有太甲、小甲。不管是太、仲、少,还是太与小,都表达了血脉相传的含义、自诩正宗。据此能肯定在少典之前,还有一个叫“典”或者“太典”的人存在。

  那么史书里面有没有关于太典的记载呢?没有!黄帝、炎帝的祖父太典竟然没有相关记载,太可疑了。少典难道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炎、黄二帝的父亲少典呢?史料里面全是神话及传说,同样没有任何确切的记载。因此我敢断定,这世上要么没有少典这个人,要么少典之前的历史全部被抹去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