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长田(
光线传媒 CEO)
整理:王根旺
上映首日以4650万打破《泰囧》的首日票房纪录,而截至5月1日长假结束,《致青春》6天累计票房达到3.2亿,对于导演赵薇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成绩。
而对于投资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来说,该片带来的收获也颇为丰厚:《致青春》上映首日,光线股价随就涨了7.61%,每股收于28.41元,较半个月前累计上涨了48.74%。而五一小长假后的开盘首日,光线传媒的市值就冲破140亿元,达到141.27亿元,将对手市值129.12亿元的对手
华谊兄弟 远远甩在身后(事实上华谊兄弟的股价也在4个月中上涨约70%)。而此前光线传媒CEO王长田曾对外透露该片只要票房超过2亿元,公司就可以“赚钱”。无疑,《致青春》将很大程度上扮靓了光线传媒二季度业绩。
光线传媒CEO王长田
而据黑马哥了解,这并不是王长田第一次“赌”对了影片和新导演。“没有剧本,一个文字都没有。徐峥从来没有搞过电影,给我讲20分钟故事,要2500万,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当回忆起商业上最成功的华语电影、票房突破10亿元的《泰囧》制作过程时,王长田讲述了这样一段轶事。
“赌亦有道”,往往看起来最为简单的成功法则却有着复杂的运行机制,在日前的的深交所“走进上市公司”活动中,王长田详细道出了光线电影的所谓的成功秘密。以下蓝色字体部分问题王长田口述。
我们拥有全行业最完善的从投资到发行的体系。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敢在体系的完整程度上跟光线竞争。比如说,我们在70个城市有驻站的发行人员,他们已经做了4年了。他们每一天和影院、和当地的人打交道,所以我们公司了解每一个城市的年轻人聚集在哪里,最热门的餐厅在哪里,了解3000个影院的大厅是什么样子,每一个海报的位置是什么样子,多大,适合什么样的东西。我们的影片在上映的时候会有70份计划,而不像别的公司只有一份计划。
(注:此前,在接受创业家杂志采访时,王长田对发行体系有着更详细的论述,“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
当然,我们有自有的媒体的宣传渠道,我们拥有我们的活动公司,为我们的首映式和发布会来主办一些活动。我们还有最好的预告片的剪辑团队和海报的设计团队,都是在我们公司内部的。
我们有很好的宣传团队,是由我们各个影片的制片人、主编、策划组建的一个电影宣传部门,每一个人都非常强。这个系统是别人没有的。很多电影公司把业务都外包,宣传公司包给一家,预告片包给一家,首映礼包给一家。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能代替一个发行公司从市场角度形成的判断,然后反馈到你的具体的执行部门。这个在我们内部去这样做的话,是非常直接的,非常高效。如果你要跟外部去沟通,我觉得这个难度非常大,效率很低。这个就是我们电影的秘密。
(注:王长田曾用五个指标衡量一部影片,“发行公司的判断是连着好几头的,需要判断其他发行公司的片子,院线的态度,观众的态度,演员的号召力,导演的号召力,成本问题。”)
我不认为行业内其它公司已认识到我们这方面的优越性,或者他们不一定愿意承认我们这一点。但是我们现在会证明给他们看。我觉得我们这个系统是优于别的公司传统发行模式的,我们用新型的发行模式大概能够提升30%—40%的票房。这是我个人的估计。我的发行团队的数量几乎是行业内其它公司的总和。
“大家千万不要过度解读泰囧,它改变不了什么,充其量带来某些思考。于我自己而言有以下几点:1)发掘与培养内地新导演是必须的。2)纯正的商业类型片堪当市场主力。3)到了全面提高影片立项及制作标准的时候了。4)品牌化系列电影有钱景。5)周密的营销确有价值。”年初,在总结《泰囧》带给自己什么启示时,王长田在微博这样写道。同样,黑马哥不希冀诸位看官过度解读《致青春》的成功,毕竟成功就是成功了,“失败了,什么都是狗;成功了,狗屁也是战略。”
著名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首日票房高达4500万元,超出《泰囧》首日票房1000万元《致青春》能火的原因是什么?看作者王静总结的10个理由。
1、名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她自己粉丝多,因为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更容易获得赵薇圈内众多巨星好友(众巨星好友粉丝也多)的支持。《致青春》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内地著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著名演员韩庚、赵又廷、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等领衔主演,歌坛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致青春》,流行音乐教父张亚东配乐,著名艺人韩红、潘虹、杨澜等友情客串。豪华阵容本来就是一部电影大卖的前提。再加上徐峥的《泰囧》超好票房做了榜样,大家有预期,只要片子不太烂,都会捧场的。
2、《致青春》的源头——同名原创小说本来就很火。这就让《致青春》埋伏了一大批潜在的粉丝。就像每有导演翻拍金庸的小说一样,未开拍就会有一大批粉丝或翘首以盼或口水齐飞,到播放时赚足眼球和钞票。
3、选对了女主角。选了一个知名度不高的杨子珊来饰演女主角郑微。杨子珊够清纯,没什么绯闻,能让男人女人都爱,能让粉丝们无限YY(意淫)。
4、定位为“大众青春文艺片”,类型对了。之前《泰囧》的成功是因为其定位为轻喜剧这种类型片。电影的成功,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某个类型片的成功。《致青春》将目标观影人群瞄准了大学生,青春文艺片是最好的电影类型。
5、名字起得好,一看就知道说的啥。之前有一些国外的大片,片名不知所云,赛德克巴莱就吃了片名的亏,它要是叫个中国版勇敢的心》,票房起码上几个点。《致青春》主打学生,所以片名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点文艺,和青春、恋爱、伤感挂钩。
6、内容怀旧打动人心。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压力加大,大家日子都不是太好过,起码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情感的宣泄口。当现实过得不太好,人就喜欢不过脑子的“傻乐”(比如看《泰囧》)或者怀旧,《致青春》打的就是怀旧牌。
7、社会化传播给力。这继承了之前《失恋33天》的经验。首先是官方的微博,微信;接着是演员的社交工具矩阵。这些演员本身的粉丝不少,他们成为拉动票房的有力渠道。社交工具的传播核心是话题营销。一开始就营造气氛,离别,伤感,每个人都有什么样的青春……关键是让目标观影人群处于预设好的情绪之中。
8、上映时间对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适合推《致青春》:马上要离开校园了,对《致青春》所传递的情绪感同身受,这个时间点论文基本忙完,工作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怎么与舍友、恋人、朋友挥霍剩下的一两个月的大学时光,这时三五个学生一起去看个《致青春》,正好。当然还赶上了五一次假期,也可大量吸引那些出不了远门的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白领。而这个档期除了有一些国外大片,基本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国产电影跟它争,所以保持了很高的排映率。
9、一首有传播力的主题曲。《致青春》的主题曲由张亚东作曲,天后王菲献唱,王菲那把声音,想不打动老老少少都难埃
10、最重要一点,又是光线传媒发行的影片,票房有保证。光线传媒有啥厉害的?看看前写的文章《王长田赌泰囧,赚了8个亿》
其核心是光线传媒在电影发行上有独到的做法:在各大城市设置发行人。“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王长田曾这样对说,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效率颇高:“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