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般成分越多,不同药物之间的反应就越复杂,越不可控制
清开灵注射液
【成 份】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辅料为依地酸二钠、硫代硫酸钠、甘油。
人群中致敏率高达9.1%
警惕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
清开灵注射剂是由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和金银花制备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智不清;临床用于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上述证候者的治疗。清开灵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和冻干粉。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首次通报了清开灵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近年来,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不良反应表现的23%,多数患者治愈,少数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喉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大疱性药疹、大疱表皮松懈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抽搐、惊厥、昏迷、四肢麻痹、四肢痉挛、嗜睡、意识障碍等;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脏停搏、突发性早搏、心力衰竭等;其他损害包括呕吐、腹泻、溃疡性口炎、呕血、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衰竭、肾功能异常、血尿、尿失禁、溶血等。
清开灵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1%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8%存在多种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合并用药品种在1-6种之间,主要为利巴韦林、头孢噻肟钠、地塞米松、林可霉素、双黄连注射剂、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茶碱、阿米卡星等。死亡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左心衰等;除药品因素外,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等因素。
典型病例:患者,男,2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克林霉素0.6g、利巴韦林0.5g 和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清开灵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滴速50滴/分。第一组液体完毕后,继续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3分钟时,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呼吸困难,随即意识丧失;血压30/10mmHg,脉搏110次/分,呼吸30次/分;立即停药予吸氧,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2分钟后患者恢复意识,血压80/50mmHg,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继续抢救治疗,2日后痊愈出院。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中心收到的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配伍禁忌用药:将多种药物混合配伍或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先后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没有其他液体间隔。
典型病例:患儿,男,1岁,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清开灵注射液10ml、头孢唑林钠0.5克静脉滴注, 15滴/分。静滴液体量约20毫升时,患儿突然出现口唇紫绀、口吐粉红色、白色混合泡沫痰,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体温39℃、心率210次/分、呼吸5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性罗音,立即停药,给予强心、利尿、持续高流量给氧、醒脑等抢救措施,19小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儿童用药问题:死亡病例中,27%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存在多组液体、多种药品混合滴注的现象,输液量较大,其中2例为左心衰抢救无效死亡,可能与输液量大、输液速度快有关。
典型病例:患儿,男,2岁,体重10kg,因感冒、发热给予0.9%氯化钠250ml、头孢噻肟钠0.5g,5%葡萄糖100ml、炎琥宁80mg和5%葡萄糖250ml+清开灵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30分钟(约80ml)后患儿出现畏寒、寒颤、面色苍白、四肢痉挛、神志清。立即停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未见好转,转送上级医院。到达上级医院(此时距开始用药时间2小时20分钟)时患儿全身抽搐、口唇发绀、面色青紫、随即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3.过敏体质用药:部分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使用清开灵注射剂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典型病例:患者,男,61岁,对磺胺类等药物过敏。因发热予以复方氨林巴比妥2ml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呋辛1.5g和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清开灵30ml静脉滴注,数分钟后出现胸闷、濒死感,随后全身皮疹、腹痛、腹泻,血压90/60mmHg,心率90次/分。立即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后逐渐好转。
4.超适应症用药:11%的病例存在明显超适应症用药现象,如用于高血压或心脏病、子宫肌瘤等。
典型病例:患者,女,59岁,因子宫肌瘤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用药过程中突然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三、相关建议
1.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清开灵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
2.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
3.清开灵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清开灵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4.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对于老年人、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清开灵注射剂,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5.对于医疗救治能力相对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卫生部等三部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谨慎使用清开灵注射剂。
6.生产企业应加强药品安全用药的宣传,详细全面的告知药品安全性信息,促使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合理使用该药品。
7.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展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0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水银莫与砒霜见,最是搞笑
0
正是因为中医对单味药,不同药物配伍之间的长期副作用,都没有研究,所以才要尽可能避免吃中药
中医也有十八反这些,但是这些,一般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吃下去立刻会死人的,这样他才会列出来,像吃下去立马就好了,然后过几年出肾衰竭了,肝衰竭了,中医就不管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一,是药三分毒也要看是什么毒,明明可以避免的,会死人的毒,还去吃,那不是有病嘛
二,如果开方子,那就永远都列不完了,还有,这些毒素很难因为其他的药物作用而降解,这些中毒案例中,也没有谁是单独吃一味药的,都是吃的古方子,有的甚至的千金方,还是出事了
三,15味太多了,伤胃,5味就够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熊胆粉问题本来就多
还是注射到血管里的,吃也就算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13,细辛
这是一个大类,有很多种,但是,全部都有毒
土细辛、大细辛、杂细辛、杜衡、细辛、金耳环、土金耳环、乌金草、花脸细辛、台东细辛,北细辛、华细辛
不良反应:【马兜铃酸含量】0.22~0.58mg/g (对照:关木通0.49mg/g)。细辛除了含马兜铃酸,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化学成份是黄樟醚,有较强的诱发肝癌作用;有中枢抑制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本品少量给猫及家畜长期服用则产生磷中毒样的症状,肝脏及肾脏呈脂肪变性。
也就是同时含有马兜铃酸和黄樟醚两种剧毒毒素,是最可怕的植物药材
中药介绍:
《十八反》:诸参辛芍叛藜芦。故不能与藜芦同用。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中医也是一直知道这个有毒的,但是和这个相比治的病,似乎还是得不偿失,尤其是里面的很多介绍,似乎是不良反应,比如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中的胸中结聚,似乎是呼吸麻痹的症状
案例:
细辛的中毒剂量非常低,自古就有“辛不过钱(3g)"的说法,中医及民间用细辛治病时有中毒病例。
1. 安某,男,70岁,因感冒自煎自服含细辛中草药汤剂200ml左右,服后1h,即出现了头昏、头痛,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现象、小便失禁、昏迷... 《陕西中医》1999
2. 女,67岁。半个月前因“右跖骨骨折”疼痛不适,自服用中草药四叶细辛约10g。因“抽搐、昏迷12h"入院,终因低血糖昏迷伴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2岁,体重42kg,于2006年7月18日下午,因牙痛,服用医院中医师自行配制的治牙痛胶囊2粒(内含细辛),2h后,突感头晕(患者服药后尚未离开医院),急送内科,自诉四肢麻木,濒死感,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神志清,面色苍白,测BP60/40mm Hg,P52次/min,R28次/min,脉搏微弱。急给输液,5%葡萄糖500ml快速静脉滴注,安慰患者,10min后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全身抽搐,急给安坦10mg口服,速尿40mg入壶,30min后症状缓解,继续给液体1000ml。诊断为细辛过量中毒,观察1夜后,病情平稳,自行出院。1周后患者在家中再次出现上述中毒症状,较前稍轻,自行缓解。自此后患者精神紧张,失眠,胆小易惊,心悸,日间1人不敢在家,自己不敢上街,总觉濒死感,面色萎黄灰暗,经常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100~120次/min),1个月时间痛苦不堪,头发变的干黄,皮肤干燥,灰暗无光泽,眼周青紫。期间医院医生认为系植物神经紊乱,服用相关药物,效果不佳。
0
所有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大叶青木香、滇南马兜铃、南木香、管南香、三筒管、苞叶马兜铃、朱砂莲、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葫芦叶马兜铃、广防己、通城虎、海南马兜铃、汉中防己、藤香、南粤马兜铃、凹脉马兜铃、淮通、背蛇生、管南香、关木通、寻骨风、革叶马兜铃、假大薯、蝴蝶暗消、白朱砂莲、逼血雷、白金果榄、小南木香
土细辛、大细辛、杂细辛、杜衡、细辛、金耳环、土金耳环、乌金草、花脸细辛、台东细辛,北细辛、华细辛
0
记得曾有网友说过,他嗓子痛看中医,中医给他开了蝉蜕,并解释说蝉嗓子好叫声大所以吃蝉蜕可以治嗓子痛,自此他不再信中医。
当然,可能人家这个逻辑,也是有道理的,何况蝉蜕也是没什么毒性的,多吃吃没啥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补充一下马兜铃酸系列的案例
【收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患儿】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男2例,女l例,均出生于1999年8月,发病年龄17~22 d
【发病经过】无嗣产期并发症、母亲围产期体健,无感染性疾病,生后母乳喂养,均因黄疸未退于当地服用相同的中药汤剂(其中每份中药含木通、泽夕、云苓各6g,茵陈10 g),分别服用木通9—l4 g。例1急性期即入我院诊治,例2、3急性期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转至我院门诊诊治。
3例患儿的首发表现均为拒奶、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尿量减少,例1还伴有抽搐、浮肿。急性期实验室检查表现为高血钾、低血钠,肌酐、尿素氮显著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表1)。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用药史和家族性遗传病史,感染相关指标均正常,例1、3肾脏B超显示双肾稍增大,皮髓质分界不清,提示双肾弥漫性病变。
【诊断治疗】例l在未规律服用枸橼酸合剂及钙剂的情况下逐渐出现了方颅、肋骨外翻等佝偻病的临床表现,经过纠酸、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后症状缓解。
例2和例3在治疗初期即规律服药枸橼酸合剂、维生素D及钙剂,并未出现佝偻病的表现。
【结局或预后】经过对症治疗后肾功能在3~4周恢复正常,5~8个月尿蛋白转阴,3个月~1年尿氨基酸转阴,9个月~3年尿糖转阴,5.0~5.5年尿pH值降至7.0。5.5 ~6.0年后停止服用枸橼酸合剂。3例患儿随访12年,前11年内3例患儿的血清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近期随访显示2例患儿的血清肌酐升高,例3的血清肌酐正常。
【医院结论及建议】:新生儿马兜铃酸肾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小管功能损害,经过对症治疗肾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肾小管损害可持续多年,需要长期随访。
【文献出处】王丹华等,三例新生儿马兜铃酸肾病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11年11月份
0
痰热清仅从成份分析,肯定是存疑的。
楼主继续各种中药的毒性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