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邦 老李,好,
请教一下,我从小到现在睡觉的时候都出很多汗,最近睡觉的时候出汗,背部感觉冷,嘴里却上火、口腔溃疡,做梦,梦见做很累的事情。从网上搜到一些信息,感觉我的情况可能是脾胃的问题(而不是补肾),和下面的描述的情况非常相似,其中附了一个药方,您觉得这个我属于这个情况吗?这个思路怎么样?用这个药方怎么样?谢谢。
下面是搜到的一些信息,可直接看红色部分
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 芍药 生姜各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龙骨 牡蛎各9克)在中医的历史上,古代的医家们一直在琢磨,到底怎么才能最有效,怎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大家的思路不同,所以出现的流派很多。其中,从脾胃来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派别。
这一派的创始人之一应该是李东垣,当时李东垣向他的老师张元素学,张元素创立了易水学派,这派就是重视脾胃,后来被称为“医中王道”。
在这儿之前,中医理论框架中,对身体的各方面其实都论述到了,但是正是李东垣,着重提出了脾胃的重要性,并写了一个著名的著作《脾胃论》。
中医有句话,叫“肾为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这个先天的肾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一个人的禀赋如何,其实在出生的时候基本是一定的,后来再长得如何,关键是看脾胃了,因为我们后天生长的物质来源,主要都是从脾胃吸收的。
所以,这派理论有多重要,大家就能想象得出了,严格地讲,我也是信奉这一派的理论的。
在人体内,上为阳,下为阴,这是和大自然相对应的,阳气向下走,阴气上承,这就构成了人体气机的升降,大家看八卦图,就会发现代表阳气的白色的鱼,头一定是向下的,代表阴气的黑色的鱼,头一定是向上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阴阳之间,则就是中气了,这个中气,就是我们的脾胃,属土,土居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为气机升降之
枢纽。
这是清代的医家黄元御所特别重视的,他这一辈子所写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别强调脾胃的枢纽功能,他认为如果脾胃虚弱了,那么整个人的气机升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中气不败,则人体会生机勃勃,如果脾胃虚弱,则水泛土湿,中气虚败,气血匮乏,诸病丛生。所以黄元御治病,多从脾胃调理开始,让人体中土健运,升降复常,则气血充旺,经脉通调,疾病自去。
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小伙子,通过朋友找到了我,在没人的时候,他向我介绍了自己的病情。
原来,他是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手淫,当时可能是接触到了一些色情的东西,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有一段时间是几乎每天都有,这样,到了青年时代,问题来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一塌糊涂,比如:体力不好,稍微运动就是满身大汗,喘息不止,根本不像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浑身冷热不匀,经常感觉腰腿发冷,但是上面还总是上火,嘴里面经常有口腔溃疡等;情绪总是不好,焦躁,不安,思想不能集中,思考问题的时候感觉混乱;性欲强,但是功能不行,和女朋友几乎不能完成性生活,最后分手(是他自己觉得不能给人幸福,主动分的手),等等,总之他的症状我都几乎无法描述了,他给我讲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讲完,估计一般的人可能都没有耐性听下去。
他的求医经历也是很曲折的,最后有的医生几乎说他有心理疾病了,我分析,心理稍微失调是正常的,但是身体的问题是主要的,现在他的问题太多了,反而让人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不真实的。
现在,他苦恼到不想活下去的地步,因为生活是灰暗的,未来自己还能成家立业吗?这是他心里的一个大阴影,而长期的治疗,没有什么效果,也让他几乎绝望,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么渡过吗?
我望着这个小伙子的脸,也感到很悲哀,我想,如果他知道今天这样的情景,他当初是不会选择过度手淫的。
我能帮助他吗?
其实,这样的小伙子我见过很多了,在我的邮箱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希望得到帮助的网友,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帮助,就寄希望于网络,因为在网络上他们至少可以叙述自己的隐私,在平时可能他们不能对外人讲述,有很多邮件是长长的,要打印几页,他们的症状千奇百怪,但是基本和前面的这位小伙子很相似。
我翻开他曾经服用过的中药,一看,都是补肾的药,什么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药,量都很大,用的时间都很长,但是,效果一般。
这是现在大家治疗此类疾病的一个常用思路,不是手淫导致的吗?那么就是肾气被戕害了,所以要补肾。
可是,这些补肾的药也是助阳的,结果导致患者性欲更旺,往往虚火上浮妄动,似乎是病情好转几天,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反而最终没有什么效果。用这个小伙子的话说,就是每次换一个医生,开始的时候总是见一些效,但是若干副药以后,就不见效,有的还出现一些新的症状。
那么,我们该怎么调理这个病呢?严格地说,这不应该算是一个病了,应该是这个小伙子整个的身体都出现了问题,所谓诸症丛生,一般确实无从下手,尤其是补肾居然都没有效果,这样留给我们的思路就不多了。
但是,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张仲景论述过,这种“失精”的虚损患者,还有女子“梦交”的患者(就是女子总是做一些性生活的梦),张仲景认为这都是虚损导致的,可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来调理。
这是一个什么思路呢?这就是一个调理脾胃,补足中气的路子,张仲景给的是一个方子,但是我们不能死守这个方子,我们要领会,张仲景给我们的是一个思路。
这个思路就是:很多时候单纯补肾是不行的,此时,补足了脾胃,补足了中气,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因为,我们后天的生长,毕竟要靠脾胃吸收的营养,脾胃强壮,则人才能有生机。这个桂枝汤,在张仲景之前叫“小阳旦汤”,这是《辅行诀》里面的称呼,是升阳之用的,而加入饴糖,芍药加倍,就叫小建中汤,是补脾胃用的,加入黄芪,叫黄芪建中汤,也是补脾胃调中气的。所以整个方子的思路是补足脾胃,张仲景就用这个桂枝汤加上龙骨和牡蛎来治疗这个虚损,而加入龙骨、牡蛎,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使得补进去的药力不至于散去。
我给这个小伙子调理,用的就是这个思路,一味补肾的药物都没用,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用的基本是奔脾胃去的药,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小伙子的体质就全面改善,一共大约用了也就是没到二十天,他自己觉得就已经没有什么症状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一点善后的食疗的方子,不知道他后来服用没有,我没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