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图形可能性不大吧。
我查了下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
同济科技的子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已经有2000多万的收入,看来汽车研究方面不仅仅是概念了。
早在2012年4月,就有报道,相关氢能源研究与实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介绍说,我们的燃料电池车一次加氢可以跑300公里,百公里加速15秒,性能和汽油车很接近了。在工程技术方面,比如储氢技术和国外还有差距。通用的储氢罐的压力是780帕,我们是350帕;因此行程短一些。但是我们率先在氢动力车上嫁接了混合动力技术,使氢动力车的效率有效提高。另外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日益完善,铂金属的用量下降,燃料电池的成本越来越低,到2015年,中国的氢动力车也将接近商业化。
余卓平教授谈到氢来源的多元化,他举例说,氢比电池的储能密度高。太阳能、风能发电的电力存储是一个难题,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用来电解水,制氢气。他还告诉我,在上海进行燃料电池车示范的时候,用的是工业副产氢气。上海有庞大的钢铁产业、化工产业,生产中有大量氢气副产品。他作了一个统计,如果把上海工业的副产氢气拿来给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话,大概可以支撑40万辆汽车。工业副产氢气一公斤35元,1.1公斤氢气可以跑100公里,比较一下,已经比汽油便宜了。在上海发展燃料电池车,氢气资源就是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