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ZT:tesla的划时代意义

13-05-14 11:16 1778次浏览
tracyyuan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Tesla Motors(TSLA)$
TESLA的另一面——革命就是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一、TESLA的本质

原本我不想写出这些东西,因为TESLA$Tesla Motors(TSLA)$实在太热了。特斯拉盈利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特斯拉是储能行业(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第一个实现盈利的公司。即使以后TESLA未能统领行业或者破产了,但它对于行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把TESLA和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能制造商放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本质相同,都是新能源革命下的新秩序的建立者。

我们往往喜欢讨论苹果$苹果(AAPL)$,尤其喜欢讨论的苹果的竞争对手。然而,相比较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旧秩序而言,谁是苹果真真正的敌手呢?早年的收音机、计算器、照相机都是属于消费电子,索尼是其中的翘楚。然而,早已在苹果的冲击下奄奄一息了。苹果的对手是是索尼,是微软,是谷歌,或者是三星,甚至可以是INTEL。其实,这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革命下所建立的新秩序的一种新生态。而人们往往喜欢拿旧秩序的案例来比较新秩序下的公司。可是,新秩序下新生态往往让那些分析师难以下手。

二、未来新能源的方式

毫无疑问,未来的新能源必然是太阳能的天下。因为面对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只有太阳能是接近无限的。算一算太阳每天照射在地球的上的总量,除了可控核聚变,这根本不是现有任何能源可以比拟的。新能源革命的结果就是能源非常便宜(当然不仅仅是非常环保),就好像现在的网上信息一样。

能源的利用方式不外乎经过生产、中间过程(存储或运输)、消费三个阶段。太阳能的生产在中国生产商的近似自杀的疯狂举动下,已经接近解决了。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消费也不是问题。而中间过程已经成为新能源能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储能,和令人讨厌的电网混杂在一起,成为真正的短板。而真正值钱的也就是储能行业,因为现在新能源革命的短板就是储能。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前途在于储能系统的发展,也就是有足够廉价的储能成本。如果你去了解一下现在的离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储能部分,铅酸蓄电池竟然还是主角,你就知道储能是多么的落后了。

如果有足够廉价的储能系统,作为个人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必要通过电网获得电能。可以想象,未来,尤其是北美,家用的电力完全可以通过离网系统自给自足。新能源革命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最终要革了传统电网的命。上网的电到下网的电,在中国价格不知翻了几倍。如果储能设备非常便宜的话,为什么还要用电网呢。离网分布式系统一定是新能源最终的方式,前提是储能足够便宜。到时候,是否与电网对接是住户说了算,而不是被迫与电网这个老贵族合作,因为没有必要通过电网进行储能。而工业和商用系统由于耗电量巨大,将仍然由电网主导。传统电网的未来发展,就是IBM的方式,仍然能在工商业市场上呼风唤雨。

三、建立新秩序,不能依靠旧秩序的老贵族

飞轮制造商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Active Power$艾泰沃(ACPW)$,一个是Beacon Power。Active Power 活了下来,虽然奄奄一息。而Beacon Power倒下去了。其实,Beacon Power倒下并不奇怪,他希望在旧势力的代表中(电网中)开创新产业,简直是非常困难。电网对于它的产品的弱点一定是倍加指责,而对于其优点当然是视而不见。这样产品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如何能销售出去。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号称有70年以上历史的大企业柯达。数码相机的CMOS是柯达发明的,可是,为了胶片的利益,柯达仍然要饿死自己的孩子,何况是外来的革命者。欧洲的太阳能分布系统希望寄托在旧有电网的收购上,想想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电网能有多大的动力来收购。而这一切,只能通过自有储能来解决。总结一句就是,新能源的发展,不能依靠所谓的“智能电网”,而要依靠储能的发展。

四、TESLA是否有足够的新能源眼光

如果TESLA的目标仅仅在于卖电动车车,那TESLA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至少现在,燃油车相比较于电动车,更具有性价比。TESLA真正的目标应该在于,缔造一个新能源下新的秩序和系统。TESLA好像是一个汽车生产商,但实质上不仅仅是汽车生产商。 TESLA也是一个储能设备生产商,只要性价比足够便宜,从汽车储能向家用储能扩张是没有任何阻力的,就是循环次数和能量密度。因为有混和动力,丰田是TESLA对手;因为有豪华车,宝马也是TESLA对手;因为不用油,美孚是TESLA的对手;因为有电动车,比亚迪 也是TESLA的对手;其实英利也是对手,TESLA进入家用储能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因为家用储能现在还远远贵过电网储能)。这就是在新能源秩序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TESLA在一开始建立的充电系统的时候,就考虑用太阳能并且免费,这就是新能源新秩序的大思路。而且未来拥有自己的充电系统,其实很有必要。建立新秩序,不能依靠老贵族。

TESLA如果仅仅定位于一个汽车制造商,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自己生产电池,建立护城河很有必要。但如果从储能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生产电池就风险比较大,因为还有可能是超级电容或者其他储能方式。这估计就是TESLA不愿意直接生产电池的原因。

丰田从技术来说,其实是TESLA的最大对手。但是,丰田的电动车肯定搞不过TESLA。不是技术原因,是惯性的使然。丰田的全电RV-4早就生产了,卖出几辆了?丰田就好比当年的诺基亚,还以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将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而诺基亚对IPHONE最早的评价的就是,不耐摔,不是电话。诺基亚(普锐斯)才是最好的智能手机 (新能源车)。

五、未来哪些公司要衰落

新能源的革命正在逐渐来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30年的我们的能源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在仅仅是黎明前的黑暗,未来中国淡水一定不比汽油便宜多少。很多公司将发生衰落,那些石油公司,仅仅会专注于合成产品,利润将大幅下降或停止不前,中石油一定比中石化更差,陆博润也不会比比亚迪$比亚迪股份(01211)$更好。当然,如果传统电网破产了,未尝不是好事。一句话,那些老贵族统治能源业已经太久,该是它们滚蛋的时候了。

六、中国企业没有那么差

*我深思了很久,想了很久,想来想去,估计是以下原因延缓了经济的危机:二十一世纪的两个技术革命,IT革命和新能源革命(当然,作为投资而言,IT行业的边际成本低,利润更高一些),中国都抓住了机遇,使个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最大限度缓冲了发钞所造成的通胀,不至于经济即刻崩溃。而中国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的竞争力,真的没有那么差。个人认为,仅仅差于美国,甚至高于日本、欧洲,绝无必要妄自菲薄。这不能不说,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海外的资本市场在其中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tracyyuan

14-02-12 16:04

0
寂寞梧桐,隔夜锁清秋
tracyyuan

14-02-12 15:48

0
没有行动,结果很可惜,买了2298,看看有没有颠覆性,我判断有
tracyyuan

13-09-17 15:11

0
166
tracyyuan

13-08-07 21:41

0
145.73
tracyyuan

13-05-14 13:13

0
我关注tesla的时候55美元,没有美股账户
tracyyuan

13-05-14 13:12

0
只为自己留存好文,金瑞因为茅台路的关系,之前就没上,本人不会在淘股吧吹票,抨击的请绕道
羽博1

13-05-14 12:43

0
这里探讨储能技术
基技合璧

13-05-14 12:29

0
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从最初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直到6天以后,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消除。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
  1986年4月 26日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日本福岛核电站是沸水堆核电站,属于轻水堆,其反应堆被安全壳“包裹”起来,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是今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多座反应堆发生小规模爆炸(或因氢气爆炸所致)。继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将报废之后,日本2011年3月30日表示,5号和6号机组也将报废。至此,福岛一号核电站将全部永久报废。随后日本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基技合璧

13-05-14 12:18

0
 灾难大片《2012》里有一个多国合作完成的“诺亚方舟”计划,承载着人类繁衍生存的希望。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个多国合作计划,只是建设的不是“诺亚方舟”,而是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复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类就实现了核聚变的反应,这也就是氢弹。但是,氢弹爆炸是无法控制的,如何把氢弹产生的巨大能量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可控核聚变。目前,已有33个国家参与到了这个多国合作计划中。这个计划集成了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预期要持续30年。可控核聚变或许能成为拯救人类的终极能源。
基技合璧

13-05-14 12:07

0
可控核聚变人类的终极能源
2010年07月30日09:44  来源:人民网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重的原子核,这一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最常见的核聚变是由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相比人们熟悉的核裂变,核聚变有两大优点:一是核聚变不会产生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没有核废料,也不释放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二是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据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据估计,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可用100亿年以上。一旦核聚变能源开发成功,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要。事实上,宇宙恒星释放的巨大能量,同样大都来自核聚变。

  尽管人类早已了解核聚变原理,也成功将它投入实际应用中——威力可怕的氢弹,但和平利用核聚变作为稳定能源却一直是让各国科学家挠头的难题。要把核聚变时放出的巨大能量作为人类的能源,必须对剧烈的聚变核反应加以控制,因而称为受控核聚变。实现受控核聚变的首要条件是需要极高的温度。氘核的聚变反应温度必须高达1亿摄氏度;对于氘核与氚核间的聚变反应,温度必须在5000万摄氏度以上。在如此高温下,物质已全部电离,形成高温等离子体。因此必须要对参与反应的高温等离子体加以约束。目前主要的约束途径是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则是利用强磁场能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最早的方法是“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它是利用通过强大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很小范围内以实现核聚变。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于成功,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

  也正因为这些苛刻的条件,受控聚变反应和受控裂变反应的实际研究都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时至今日,核裂变发电站早已比比皆是,而受控核聚变的和平利用却无一实现。世界上最大的等离子聚变项目,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最早也要等到 2026年才能开始核聚变实验研究。▲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