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的那些翻番股们(汇总)

13-05-07 07:47 25316次浏览
伐木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由于外盘行情好,翻番股太多,我把这些都集中起来。
这些股K线都走得很性感,看起来赏心悦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当然,有一些同志可能略感不适,在此我十分抱歉。
第一个翻番股是MDSO,它是一个医药研发行业的信息平台,目前快奔翻两番去了。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24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伐木工

13-07-25 12:38

0
3D打印现在很热门,国外的品种包括DDD/Stratasys/xone/Arcam.
3D现在多用于打印模型/模具,相当设计环节中的应用。真正能够打印产品本身的,可能只有Arcam,用于打印人体植入物、航空航天产品,使用金属粉末为介质而非塑料。
伐木工

13-07-25 09:14

0
【京东方拟募460亿再投面板:A股年内最大融资】京东方在中报扭亏盈利超8亿的情况下,抛出了募资不超过460亿元的非公开增发方案,投向多项新型显示屏项目。近年来,京东方连续在鄂尔多斯、合肥和重庆投资百亿级的投资项目,近期刚对鑫晟光电完成60亿增资。

京东方真是一个大骗子,但许多精明人明知是一个骗局,却很乐意加入进去,因为在骗局中渔利要比正经生意中更容易。
事实上,只是资金流在运动,就有机会,不够这是骗局也好,正经局也好。
伐木工

13-07-25 09:09

0
昨天nearmap公布季报后开了一个电话会,估计有一些信息流出,结果是高开低走,从0.35到今天的0.295,放巨量。
但我还是相信这家公司,因为地理信息的消费将是一个大方向,而且能够将地理信息链接到业务流程中的企业还真不多见,这种公司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从财务上看,这种公司没什么额外支出,而现金持续累积中,底部会越垫越高,产品可扩展性、地理可扩展性都很强,随时可能有惊喜。
不足之处就是公司还小,风雨飘摇,一个浪花没挺过去就不见了。
伐木工

13-07-24 08:36

0
Nearmap真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通过提供高清晰航拍图,清晰到直接可以在图上做测绘工作,就是一些施工单位不需要到现场勘测,只要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工作了,另外许多房地产中介也要通过它介绍房地产的周边情况,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创造了价值。
最新季报,收入持续性没问题,并提出向外扩张计划。今日大涨14.5%.
伐木工

13-07-23 08:55

0
澳洲的nearmap明天公布第二季报,对此类小公司来说,一丁点的利好,就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如果Google 收购Nea,将会增加一个大的利润增长点。
伐木工

13-07-23 08:18

0
我有一个判断,即世界将陷入深度通缩中,如果不乱发行货币的话。
为什么这样说?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
现在还有什么不能在网上完成呢?从购物、娱乐到后台服务外包,甚至现在3D打印,连最世俗的工业生产也即将数字化。
一句话,世界正在数字化。
数字化带来最大的挑战是:凡是重复的,都是不必要的。
一条街上可以四、五个餐馆,但全世界都容不下两个微软件
如果爱因斯坦发明了E=MC2,那就不需要第二人再去发明了。
工业社会的逻辑即将消失,简单重复的劳动空间将越来越小。
结果是:
持久的、深刻的失业现象将成为常态,通胀威胁将被通缩替代。
伐木工

13-07-20 16:58

0
【搜房网8月8日公布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搜房网(NYSE:SFUN)将于2013年8月8日美国股市开盘前公布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并于今天宣布8月31日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普通股1美元。
伐木工

13-07-19 12:38

0
关于“钱荒”成因的讨论


一、流动性危机
“钱荒”是一个流动性问题。如果仅仅是个总量问题,银行没有资金来源,那少一点贷款投放便可实现平衡。因此,这不是或不仅是一个总量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资产端是长期资产难以收回,而负债端没有长期负债匹配,靠短期拆借滚动平衡,这样才会导致短期利率再高也不得不借。有些金融机构比如货币基金,甚至是放大杠杆在操作,将已经购买的资产质押出去,融得的资金再次操作,以杠杆放大获得更高收益。这些激进的操作在市场上又放大了对银行间短期流动性的刚性需求。
二、两个套利
中国的货币投放机制是极其被动的,主要依靠外汇占款(当前外汇储备已经超3.4万亿美元,外汇占款多达20多万亿),央行同时进行对冲操作。但这种对冲操作是否及时匹配是存在疑问的,比如说月末的时点看M2是增长的,但月中如遇外汇市场大幅度波动(比如大批热钱撤出),银行就会立即“缺钱”。
(1)热钱套利
美元、日元长期低利率,国内外息差导致多种形式套利。举一种模式的例子:企业存入人民币,贷美元,结汇再存入人民币,再贷出美元,如此负债是美元,低息,资产则是存款,高息。某银行行长写道“笔者观察到,某地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企业能在如此多次“存、贷款、结汇”循环下,在银行账户中拥有10多亿元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取相当于9亿多元人民币美元贷款;更有某大型物流集团以3.5亿元注册资本通过N次操作,坐拥300多亿元人民币存款资产,配以相当于近300亿元人民币美元贷款负债。”
上述套利过程导致央行通过企业结汇被迫释放基础货币,再经过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过程放大。这一过程一旦逆转将会导致货币紧缩,如果央行的对冲操作不是同步逆转的话。近期美国债长期利率急速上升,以息差为目标的套利资金撤出,可以观察到高息国家都受到较大冲击。
(2)监管套利
如果一家银行取得五年定期存款,并发放五年期贷款,则两相匹配,其中没有问题。但这样规矩做事很难赚到钱。我们可以观察到,目前市场上不同期限的资金价格是不一样的,这是流动性溢价;同时,不同风险的资产收益率也不一样,这是风险溢价。如果能以短期融资,购买长期的、有风险的资产,则两相差价最大,收益最佳。这正是某些银行正在做的事。
他们在银行间市场融得短期资金,即同业拆借资金,资金用途是同业资产,具体来说就是买入返售资产以及(有承诺回购的)信托收益权资产,这些资产的基础资产其实不外是难以获得融资的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等等,相对而言是高风险的、长期的,因而可以提供较高的回报,而同业资产有资本节约以及不受存贷比限制等规避监管方面的优势。
三、总量不足
前面说这次钱荒不是或不仅是总量不足,但总量是否真的充足也是有疑问的。央行根据GDP增长速度+通胀制定M2的增长速度目标在13%。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总量到底够还是不够,然后看M2到底紧还是不紧。
(1)影子银行虚占M2额度
信托目前资产总量已经突破9万亿,但同业存款算在央行的M2“统计”口径中,却不算在银行的存贷比考核中。简单来讲,如果居民向银行存1亿元,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将资金存入银行,在20%准备金率的情况下,最终银行体系可以产生5亿元贷款。但如果居民买1亿元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以同业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银行将无钱可贷!
这个因素影响有多大?央行出身的吴晓灵说:“把同业存款净额计入存贷比,全国中小银行的存贷比会从2011年末的69.1%降低到63.8%,这可以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乱象.”
(2)“死”贷款挤占M2额度
在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等参数既定的情况下,作为存款方的M2与银行信贷总量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现在从贷款方面看一看。
假设一家叫“平台”公司从银行贷款10亿,然后将贷款挥霍一空,无法归还银行而只能借新还旧维持。这样的话,10亿贷款空占着M2,看上去M2、银行贷款不少,但真正能拿出来贷给新企业的则少了。这就是说,如果有相当一块贷款很长时间收不回来,或永久性收不回来,则这些“死”贷款是虚占着额度。
同样是央行出身的夏斌在近日的演讲中提到:“我们讲为什么钱荒?为什么货币这么多但速度在下降?资金到哪里去了?都在低效率的地方滚。今年5月份企业和居民的债务已经超过82万亿,83万亿左右,如果按照7%的利息计算,每年的利息就需要近6万亿,分摊到每个月需要5000亿的利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地方融资平台能赚这么多钱吗?这就是目前的状况,所以我们现在要维持合理的、一定的增长速度,除了应该再增加一块贷款之外,需要增加另外一块贷款帮助一些破产、倒闭的企业还利息,帮助有些地方融资平台维持它,他是借了钱还利息,利息不还马上就不良贷款,新的贷款就不可能再给,项目马上就停下来了,这就是现在很多的情况,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法举例,在我们制造业几乎都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基本有一个大缺口,房地产投资同样困难重重,这三大领域中间我没有时间展开资金是如何占用的,这我就不展开说了。”
上述这段讲话的意思,大意与我们的观点相似,即如果企业投资效率低下,银行贷款不能正常周转回来,则空有一个M2而其它企业仍感到“钱荒”。
(3)泛资产谱系
货币是什么呢?货币其实只是资产的一种,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在这种框架下,货币M2是否充足必须要考量整个资产分布形式及其变动。
假设现在有一个新项目,税息前EBITDA有一个亿,给10倍乘数,这个项目的资本价值有10亿元。如果全部发股票,则为10亿元股票;如果有一部分是债券,则股票+债券值10亿元。贷款只是债券的一种形式,因此考虑M2从而贷款是否充足,必须要看整个社会新的“增值”及其资产表现形式。
2002~2012年间,社会融资规模从2万亿元上升到15.7万亿,以其相对于当年GDP的比例来看趋势变化,2009年为抵御外部金融危机,社会融资规模从上年的7万亿,陡然上升到近14万亿,相对于GDP的比例达到一个峰值41%,之后这个比例逐渐回归30左右,以这个比例衡量,近两年社会融资规模是趋紧的。
从增量来看,2002~2012年间,社会融资累计85万亿,但GDP从11万亿增到52万亿,二者比例为47%。如果把国家当作一个企业,融资规模当作资本投资,GDP增量当作利润增量,则以上关系可以想象为投资85万亿,增加利润40亿,投资回报率为47%。作为一个企业来讲这是相当优秀的,但反过来讲,也许意味着投入还未充分满足需求,社会融资总体还不充分。
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资产形成、分布及转换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股份制改造、房地产大发展,大量新的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被创造出来,这些资产又吸纳了大量的M0(现金)、M2(贷款对应之),也就是说与成熟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处于资产创造的大发展阶段,这些资产吸纳了相当的流动性,因此并不能简单以M2相对GDP比例跨国统一衡量流动性是否过度。
伐木工

13-07-19 12:10

0
我贴出来的,都是少数强势的,这里可能有点bias
我也做不强势的,以年为单位我有耐心,但要求空间足够大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wowsp

13-07-19 11:2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医药股我也不灵。但是FDA审核失败变垃圾股之后的死猫反弹,做成功几次。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