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中国女首富
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伟大爱国主义者、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的侄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20亿人感染肝炎病毒,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其中中国的乙肝患者约占1/3。中国目前每年用于乙肝治疗的总费用超过1000亿,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乙肝药物市场,并成为药企谋求利润的逐鹿场。
核苷类似物独占鳌头
随着《EASL欧洲肝病年会最新乙肝指南2009》和《美国消化学会乙肝治疗规范2008A》两大权威指南的出台,乙肝的治疗用药进一步规范化,从而推动了全球抗肝炎药物市场的平稳增长。据IMS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畅销药品500强中肝炎类治疗药物市场已达到133亿美元,同比增长8.57%。
而我国属于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已超过1亿多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多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6%左右。随着我国对乙型肝炎疾病群体有了全面重视,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大幅提高下,近年来我国乙肝药物市场得以全面增长。
从市场整体状况来看,目前我国乙肝药物市场主要有核苷类似物及干扰素两大类。其中,核苷类似物在中国乙肝药物市场独占鳌头,占得六成以上市场份额。据悉,在全球现有5个已上市的核苷类抗乙肝药物中,除替诺福韦酯外其他4个均已在华上市,并被纳入医保。目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将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推荐为全国抗乙肝病毒的一线用药。
其中,恩替卡韦在我国的市场增长形势良好,其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份额早在2009年就已经跃过此前市场的领头羊阿德福韦酯。有专家指出,恩替卡韦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在于其可选择性抑制乙肝病毒,用于治疗成人伴有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合成,疗效优于临床多年的拉米夫定,而且患者耐药发生率较低。
相反,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核苷类药物缺高耐药、低耐受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则在治疗中逐渐显现,如阿德福韦酯,该产品已逐渐走到药品生命期的尽头。
而在干扰素市场中,传统的干扰素产品则逐渐式微,聚乙醇化(PEG类)干扰素成为主流用药,并占据了医院渠道的一半以上市场。但由于技术壁垒,PEG类干扰素目前仅有外企逐鹿。内资企业譬如
通化东宝 、
安科生物 则正在研发该类产品,以寻求与外企同台竞技的机会。
企业争夺治疗性疫苗领域
尽管乙肝药物市场在不断发展,但事实上,当下慢性乙肝尚未有完全治愈药物或疗法,预防性乙肝疫苗仍是我国构筑乙肝防治机制的有力武器。早在2002年,卫生部就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强制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是在预防性疫苗市场,也已逐步呈现出市场饱和、利润不高的特点。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治疗性疫苗已成为国内外乙肝药物科研最热的项目,上市公司一旦涉及该类药品即能走出一波“乙肝行情”。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3个治疗性疫苗在临床试验期,分别涉及上市公司中的
广州药业 、
重庆啤酒 、华丽家族。
其中,在经历多次临床试验结果不佳的“打击”之后的重庆啤酒仍表示,治疗性乙肝疫苗联合用药组Ⅱ期临床试验仍在正常进行,并预计在2013年初结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重啤乙肝疫苗项目已然梦碎。因此,未来我国治疗性疫苗领域的竞争将有可能首先在广州药业与华丽家族之间展开。
其中,广州药业研制的治疗性DNA类乙肝疫苗,是通过诱导或增强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旨在打破HBV在机体形成的免疫耐受状态,重建或恢复慢性HBV感染患者机体针对HBV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一切顺利,该疫苗有望于2014年底完成Ⅲ期临床,2015年左右正式上市,届时将取代干扰素和大部分核苷类药物成为乙肝治疗类一线药物。
而华丽家族涉及的闻玉梅“乙克”属于蛋白类疫苗,与广州药业在研的治疗性疫苗种类相同,机理为通过组建新抗原、改变耐受原的提呈方式,使人体产生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清除体内乙肝病毒。目前,该产品是国内唯一一个进入Ⅲ期冲刺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将成为全球首支治疗性疫苗的有力竞争者。
华丽家族(
600503)全资子公司—海泰投资持有海泰药业61。598%股权,海泰药业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我国首个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乙克),该疫苗已经进入III期临床第二阶段,预计到2014年完成III期临床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随即将申报新药。
资料显示近日资本市场上华丽家族(600503)融资异常波动
近3个交易日融资买入总额高达12.2亿元,总融资余额高达16.3亿元,
另人惊讶的是融券卖出量仅为区区1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