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长中的安全边际
2008.7.4
的确:理性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人必须自觉把握它并且时时用磨刀石加以磨砺。而那些不能坚持的人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另一面。
用五毛钱买一元钱是老巴的追求,在目前和未来可能相当长时间我的战略防御体系下,再次耐心的来实践这一条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是最理性的选择。估值合理不是买和卖的最好的理由,在买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安全边际的问题,大的折扣,伟大的价值投资所需的大的折扣,这对追求价值的人,这对力求安全,并试图将这一安全空间最终转化成增加的巨幅收益率的有所追求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并不过分。
灾难部分来源于过于乐观,所以需要必要的安全边际来加以防范,避免损失应该是投资人信念体系中的决定性信念,实际上避免损失的确是我在投资时奉为基石的不可动摇的部分,很幸运这和老巴相同。
举个例子:在
中小板的公司XX科技是新能源的代表,前几年发展很快,投资人根据分析可能会得出它仍然会快速成长,这可能忽略了它的盈利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它这种公司的影响的程度,此时如果有安全边际的考虑那会好些,可以将成长的权重看的小些,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尽量向价值靠拢些。截至2008-06-20,共有20家机构对XX科技2008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平均预测净利润为10.19亿元,平均预测摊薄每股收益为1.0185元(最高1.3019元,最低0.8185元)。照此预测,08年大幅增长,增幅为61.78% 。不幸的是今天刚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XX科技公布了其08年中期的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将较早前的预计08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60-90%修正为增长0-15%。XX科技昨天收盘价格是:43.7元,按原来的预计其08年预计PE是43倍,结合部分专业机构的对其09年业绩1.55元的平均预测,它的PEG是1附近,而按新的公告它的08年预计PE一下子跑到了近于70倍,PEG则到了暂时无法给出的境地。更可怕的是这是在它从股票价格高点下跌近50%时发生的。在更高的价格买进的投资人应该是有更高的预期了,伟大的实践需要定期的检验,该公司的上市后的第一份半年报以这样的情景出场另人沉思,从中看到:得到幸福最简单的方法的确是降低期望值,而不是追求极端的结果。
所以任何时候投资人都应该为风险设定目标,而不是只为收益设定目标,过多的关注潜在的上升空间,往往忽略了下跌的风险,可怕的是有的风险会造成灾难。价值投资人在买进时应该避免在可能的错误的地方停留,必须要识别好球与平庸之球更甚至是致命坏球之间的差别。同时一个基本事实是市场在相当长期间内会经常无效,实际上价值投资就是在有效市场经常出错的情景下才有了用武之地,这是价值投资哲学的一部分,在市场悲观,并由悲观导致恐惧进而形成极端波动中,安全的大的折扣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安全边际就在于此。
在多领域学者在遇到与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时,一般称为反常现象,目前的市场有人认为反常,纵观300多年股票市场的历史目前的现象实在是正常,虽然人类向遥远的太空追求光明的心始终存在并定期将市场真的带到新的高度,但是地心引力始终存在,这为价值投资人创造了在估值合理之外溢价与折扣双音符之间的愉快跳跃的可能。所以买进持有股票与卖出股票之间并不矛盾,如果与买入持有算是一种婚姻的化,那么价值投资人应该敢于冒着重婚罪来完成卖出的举动,在追寻溢价与折扣的运动中的重婚行为会使人更加枝繁叶茂。【呵呵,重婚,有违道德的事生活中是不要干的,除非想接近并融入痛苦】
每个人都会考虑许多不同的变量,因此安全边际的设定多有不同,它之前的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个只需要大致正确的事,所以才有了千差万别的不断交易的价格,而价值始终在那没动。例如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就千差万别,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短暂的和温和的调整,但是真相可能到头未必如此,理性的分析变得决定性重要。什么是理性分析,有一点可以构成这个系统,阅读多方面的资料,比如读报表,最近我读了近80份报表,有最近的也有以前的,这是个工作量,大概是平均一份在350页到400页之间,加起来保守的说是28000页,读多了会比不了解要好很多。后面是铺天盖地的中期报告的日子,毕竟绝大多数公司不是平安和招行,它们较少信息而神秘颇多,部分公司的情况平时是难得一见的,对新时期的公司的表现不像平安和招行那样被投资人快速了解,这也构成了一种波动的形式--此起彼伏,就是跌的时候并不会一起表现,悲观的是会有许多投资人在进退失矩之间从先跌的跳到后跌的而造成另一类的叠加损失,这又令人心碎。
市场在波动中,超出一些人的想象时总被冠以混乱,混乱不好吗?这就是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下的非线性特征。嗯,爱因斯坦说:如果乱糟糟的书桌象征着混乱的思想,那么,空书桌又代表什么那?混乱不一定就是缺乏秩序,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看似混乱的不断的调整与排列组合优化了经济而创造了机会。这对等候在那里的寻求梦想的价值投资人不是很好吗?可以说价值投资是一种能容忍混乱的投资方法,其寻找的结果的确就向艺术家的作品应该是包容了现象之后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其结果将会令把握住它的人心醉。
呵呵,没有冒犯爱喝酒的朋友的意思,还是富兰克林:醉酒,所有缺点中最糟糕的一种,让一些人变成傻瓜,一些人变成禽兽,一些人变成魔鬼。保持清醒的好办法就是远离制造灾难的媒介,或者可以用芒格的说法:你想获得痛苦的人生就去拥抱灾难。
【有朋友问我在做什么。 目前我仍然在战略防御。当下是在熊市,并且显然是在走超级熊市。 我相信我的战略安排是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的,我目前仍然还看不到需要作出重大调整并改变战略的条件,并判断:未来相当长时间仍然不会有能令我改变战略的多重条件出现。】
==安全边际:用五毛钱买一元钱是老巴的追求,在目前和未来可能相当长时间我的战略防御体系下,再次耐心的来实践这一条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是最理性的选择。估值合理不是买和卖的最好的理由,在买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安全边际的问题,大的折扣,伟大的价值投资所需的大的折扣,这对追求价值的人,这对力求安全,并试图将这一安全空间最终转化成增加的巨幅收益率的有所追求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并不过分。
==安全边际出现在哪里:所以任何时候投资人都应该为风险设定目标,而不是只为收益设定目标,过多的关注潜在的上升空间,往往忽略了下跌的风险,可怕的是有的风险会造成灾难。价值投资人在买进时应该避免在可能的错误的地方停留,必须要识别好球与平庸之球更甚至是致命坏球之间的差别。同时一个基本事实是市场在相当长期间内会经常无效,实际上价值投资就是在有效市场经常出错的情景下才有了用武之地,这是价值投资哲学的一部分,在市场悲观,并由悲观导致恐惧进而形成极端波动中,安全的大的折扣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安全边际就在于此。
==估值:每个人都会考虑许多不同的变量,因此安全边际的设定多有不同,它之前的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个只需要大致正确的事,所以才有了千差万别的不断交易的价格,而价值始终在那没动。
==回避风险:富兰克林:醉酒,所有缺点中最糟糕的一种,让一些人变成傻瓜,一些人变成禽兽,一些人变成魔鬼。保持清醒的好办法就是远离制造灾难的媒介,或者可以用芒格的说法:你想获得痛苦的人生就去拥抱灾难。
[顶楼]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百度空间 豆瓣网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更多 1引用
咖啡卡 收藏 15 推荐4 加油券0/1
获取积分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盈利模式
-
点亮(0) 咖啡卡 【 · 转贴 txdyxdyx 2011-08-28 17:28 只看该作者(-1) 】 做好两件事:保全资本和击出本垒打
各位朋友好!
投资是艺术,风险管理是技术。风险是需要管理的,保全资本是管理的目的。
市场经济是非线性的,期间波折难免,经济扩张收缩,市场供求变化潮起潮落,所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略,与之相适应的战略主张可以使得投资人处于主动的位置。
道就是自然,战略要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是道的层面的。简单说有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两个典型阶段来适应市场的牛熊变化。市场潮起期扩张下的战略进攻,表现为击出本垒打的酣畅,集中重点长途奔袭,即集中长期坚定持有。与之相对应的是战略防御,保全资本的重要性老巴一再强调,实践中用战略防御来保全资本,应对潮落的阶段,即以保全资本为目的,形成动态防御的体系,当市场进入深熊的时期仍然有不断增长的资金【或股份】为新的循环做准备。
目前看未来一定时期大的格局区别于前几年的形势,微观层面的公司居于此格局中或早或晚会在表现上有相关性的跟随,防御的时代或早或晚来到各家公司的流通股投资人面前,伟大的公司弥足珍贵,在战略防御体系下即保全资本【即保全住高峰时的市值】又不失去位置需要准备好持久的努力,好茅台永恒的价值,跳跃的音符,把握好保全资本和击出本垒打是职业投资人的工作本身,成就美丽的乐章需要大垮度的时间来演绎。
==风险管理:
投资是艺术,风险管理是技术。风险是需要管理的,保全资本是管理的目的。
==做好两件事:保全资本和击出本垒打(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表现为击出本垒打的酣畅,集中重点长途奔袭,即集中长期坚定持有。
战略防御:以保全资本为目的,形成动态防御的体系,当市场进入深熊的时期仍然有不断增长的资金【或股份】为新的循环做准备。
―――――――――――
何时卖出
我是买了就不想卖,尽量不卖,买之前就是看到长期的展望才进入。
我从小学2年级就开始了体育专项训练,在长达14年的体育训练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我一种性情,就是以年为单位来计划考虑事情,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比赛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当时一年只有一次重要的比赛机会,要奋力抓住机会才能得到想要的,成绩非常好的就可以进入北京队从事职业训练了,在1980年代早期物质匮乏,如果谁能进了北京队就意味着过上了温饱不愁的好日子,呵呵,我1982年上初一时因为有名次每个月市体委发60元的补助,这可是1982年的60元啊,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都多。一年一次的北京市的比赛进不了前几名每个月的补助就取消了,很严峻,呵呵。所以我会从当年的比赛比完的第二天就为下一年的比赛计划努力上了,这种补助一直持续到我大四都有,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的控制力,计划性,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长期的坚持性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好的锻炼。
做股票投资很容易,门坎很底,但是要想做好的确很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性情,专业知识更是必不可少,要成为能不断使财富大幅持续成长的职业投资人就更更需要在我说的五商[情商,逆商,财商,体商,智商]上加以提高了。
所以我一开始做股票买进后就拿的时间比较长,只是早期对品种的选择缺乏相关的判断,95年前是被动卖出,因为品种是不理想的,从96年开始就坚定的在绩优成长股上投资性买入了,当时国家的计划经济色彩要浓许多,我高度执行这句话:听话要听党的话,戴花要戴大红花。也就是高度关注政策的导向,同时买进龙头股,我的目标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
四川长虹。买了还真没想卖,但是到了97年5月政策对股票市场严令投机时我主动卖出了,我卖出后长虹一直在我卖出的高位徘徊,到了98年6月15号那天,倪润峰先生在报纸上说长虹98年是调整年,这可不得了,因为长虹在那之前已经是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了,而调整年意味着少增长或者说是增长停止了,我是每天早上3大报数年如一日的要在开盘前看完的[大早看报纸不为了买卖,就是觉得这是职业投资人的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当我看到这一消息后作出了判断:长虹的高增长告一段落了,长线投资人应该退出了,就是从那天开始可怕的日子果然来了,长虹带着许多投资者的梦想进入了长期的向下的调整。
何时卖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一个好的判断需要了解和观察许多东西,当然要掌握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等,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不要老想着卖,如果买的是优秀公司的股票要尽可能的持有,只有长期投资才能分享伟大公司的成长,好公司要看的远一些,人类进化的空间还很大,人性决定了更高的需求没有止境,好的公司的成长没有尽头,跟人的年寿相比好公司的品牌可以无限延伸。
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财富榜单100强里,最早的一家是日本的成立于578年的做建筑施工类的金刚组。而这100家里最多的是酒的公司有18家,占18%。我相信基于多种人类发展中的存在着的因素,茅台作为一家独特的公司如果作为控股股东来看待长期没有卖出点。
==何时卖出:
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不要老想着卖,如果买的是优秀公司的股票要尽可能的持有,只有长期投资才能分享伟大公司的成长,好公司要看的远一些,人类进化的空间还很大,人性决定了更高的需求没有止境,好的公司的成长没有尽头,跟人的年寿相比好公司的品牌可以无限延伸。
――――――――――――
慢镜头版通货膨胀下的投资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一直用PEG来给茅台估值,我在《正确的投资心态护佑专业人成长-茅台苏宁》里从05年就定量分析用的是PEG。
伟大的实践需要定期检验,我是一个需要现实成长和同时需要有长远发展的职业投资人,定量分析是不可少的。但是主要矛盾我认为还是在认识上,定性的东西解决了,方向对了,战略对了,就是上对了能到达想去的地方的船。
关于茅台的市值:用PEG给茅台估值,预计08年底其EPS是4.3元,同时预计09年后几年它按历史增长率36%增长,给它2倍的PEG,则08年底其在309.6元交易。
我这里有3个变量需要判断:
1:每股08年底的业绩EPS的判断相对容易,有差异也不大。只要全面分析它的公司运行情况就可以了。
2:对它未来的增长率的判断是最难的,我是基于他的历史增长率来判断的,这里也包含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解。一个最重要的点是:我个人看到的理解的--人类活在一个不断通货膨胀的世界中,相对来说许多年代这个通货膨胀率是适度的,但是从长期看是可怕的,这些年来国内国外,有阶段高,有阶段低,二战后大体平均在年4%。极端年代会有恶性通货膨胀,那可是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上百年的慢性通货膨胀的路。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会看到在恶性通胀中要想保住财富需要做什么。慢性的通货膨胀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慢镜头版,只是放慢了节奏而已,好的战略就是做恶性通货膨胀时应该做的正确选择-要投资在能保值和增值的资产上,股权投资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要选能带来现金流能保值增值而资本支出不大,又不需要多少技术创新,同时又有多重壁垒的公司上,历史的看茅台是最好的选择。茅台在历史的慢性通货膨胀面前表现出的增长率不是偶然的,未来慢性通货膨胀会顽固的照旧发生,同时我再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对茅台未来的增长率的判断我认为是看到了未来。
3:关于2倍的PEG,现代社会我们是后发国家,很多事先进的国家都走过,有些发展阶段也是必然的,有些东西可以借用,美国最好的公司的长期PEG是2,标普500指数的同时期PEG是2.87。我认为茅台的经济特征要优于它们但是暂时用2倍PEG。
最后关于茅台的集团消费的量现阶段比较大,我05年7月在我《正确的投资心态》里写道:把党风廉政的问题作为一对市场需求量的增减判断我们也应思考,我们都知道汽车几年前官方是中国最大的买方,当时也要廉政,几年下来中国的汽车业蓬勃发展,原因是消费升级了,纳税人有钱买以前只有政府机关才能买的起的汽车了.最后让我们放眼世界,我们会看到高档酒市场是如此蓬勃,西方国家如此,东方国家也是---如日本,他们都依托于本民族的文化根植于美酒之中,看,我们中国,正在崛起,文化需要传承与载体,美酒,我们自家的美酒会更美!
我认为从长期看成功的投资是看价值观,看方法论,是看财富来源于思考的能力,看性情的特质。
不断学思考反省是投资人的工作,我们继续吧。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历史的和进化相结合
关于林奇的PEG为1:
我认为看待事物要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看,要从历史的和进化的角度相结合的看。
比如价值投资的鼻祖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及其思想显然一方面是投资者的圣经,另一方面又需要后来的投资者在把握原则的同时要结合新时代的情况加以改进和突破,这一点巴菲特做的最好。比如格老强调买进低于净资产的股票,获得高安全边际,当时的情况和后来及目前多有不同,他出版是在1934年后来多次再版直到1962年,而美国1964年后新的证券法【修订】是在其后,最显著的不同在信息披露上,而格老的时代信息很难获得,所以非常重视公司的资产的现有数量的多少,同时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买进后的1到2年的股票价格上。目前的价值投资者和具有控股权的投资者更注意的是公司的运行模式和内在价值。实际上价值投资发展的更丰富了,其中一支是关注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而不是对公司现有资产的计算。典型的就是老巴买的那些消费品公司的情景。
林奇是1977年到1990年间担任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在1989年面市,后有修改,其里面思想影响深远,但是同样的问题是时代的不同,需要投资人做出改进。我的PEG为2是美国二战后中46年的平均值1957-2003,【参见《投资者的未来》里面的数字,不过要自己算一下。】另外04年,05年和06年基本核心的几十家的平均值也在2附近。美国的这个经济发展的历史,一部分会是我们的未来。美国自1800年后的经济史是要研究的,有些东西是要仔细的,比如PEG这个数字,因为要直接用于投资的判断,所以要多方资料汇集判断,我看的这方面的书和资料较多,另一方面是最终结合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判断目前用2是合理的。
强调一下茅台用2合理不意味着其它公司也合理,比如美国的好公司在这一点上有许多不同,有的高有的底,平均是2,茅台的经济特征虽然要优于它们我保守的看2是合适的。同时考量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判断是合理的。
另外2这是一个到年底的目标PEG,而目前的价格用08年预测业绩动态的看只有1.4。
我还是想强调我的观点:估值是艺术,不需要精确,也无法精确,大致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方向对了就好。
==如何估值?
3个变量:1:每股08年底的业绩EPS的判断相对容易。2:对它未来的增长率的判断是最难的。3:关于2倍的PEG。
我还是想强调我的观点:估值是艺术,不需要精确,也无法精确,大致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方向对了就好。
―――――――――――――――――――
回忆1994年上证指数的80%跌幅:幸存者有春天
自1993年2月16日上证指数1558点下跌,经过17个半月的下跌到1994年7月29日下跌跌幅达80%收于325点。
我是93年6月底在1040多点开户入市的,第一笔买的是天桥的股票,17元很快就跌到了11元多,一个月之后大盘自777点反弹后我16元多赔钱卖了,我到是天生就知道打不过就逃跑,呵呵,现在叫保障资本。卖了后知道股票是分牛市和熊市的,也知道了美国有过1929年的股灾,跌幅近90%。94年我们国家正是通货膨胀,利率水平到了一年期10%,国债还有保值贴补,后来3年期国债到了年息14.5%,股票肯定是下跌的。期间在93年底我买中签表,取得了成功,当时新股发行是发表的,然后摇号中签,我买的是华药和威远的万联单,自己悄悄的大增长了一下。熊市继续,进入94年当时的一次小利好我追高买了7元一股的哈药,一个月后就跌到了3.66,哇,知道了什么是熊市,反弹到4.5就又跑了。指数也跌破了500点。我记得算来算去不知怎么算到要跌到280点,于是就从500多点一直等着,当时营业部已经是没有什么人了,我和两个同学天天去,当时已经没什么成交量,每天下午开跌直到收盘,就这么看着,听说并且也能能感受到先前1558点挣了大钱的人已经基本上死在不同的反弹的山包上了。我两个同学中的一位果断的在破了400点大举买进,后来他成了一方诸侯。他大我两岁并早入市两年,是我当时学的榜样。我和另一位同学一直等着280点,但是当跌到325点收盘后,第二天就出了叫3大政策的利好,周一指数一天暴涨37%,一个月后又见1000点。之前我们认为几年也见不到500点了。
自325点的新的循环开始了。虽是新的循环市场仍然在熊市中又徘徊了一年多,到96年减息周期开始一代股民已经消失在漫漫熊市中了,而大牛市开始了。
市场是非线性的,股票市场由牛熊构成,虽然穿越周期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但是那样即艰辛又冒着收益率不高的风险。另外控股股东都是被动穿越周期的,呵呵。职业投资人体会这非线性,把握大的牛熊的脉搏,会更好的分享伟大公司的成长历程,这毕竟是区别于控股股东的优势。承认扩张有尽头,承认收缩有尽头,有泡沫期,就有绝对低估期,要扩大收益率,职业的在期间加以区分并尽力从中把握是正道。
目前在市场中还有能力的朋友应该积极防御,竭尽全力来保障资本,不远的将来唯有幸存者如存活下来的树木一样有春天。
越发的感慨,几次大熊都幸免于灾难,这次又成功转入防御,在系统的防御体系下动态的持有着好茅台做战略防御,基本又看到了好的未来,性情可能还是起了作用--不安全感和保障资本的意识。营业部的人开始变少了,但还不足够少,还有很多人活在前期牛市的感觉中,还有很多人有太多的企盼,还有很多人有太多的力量和激情,这不是调整的终极尽头【目前和以后反反复复拉锯难免】。上一次998点当天我们那个曾经人声鼎沸的营业部一共还只有3个人在大户室各自的房间感慨,并且他们二位还是亏损的比较严重,而好茅台和苏宁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牛市长征。同学聚会,朋友相聚当时没人和我聊股票,他们都真的忘记了还有股票这回事。目前距离牛市峰顶的时间太近了,正是投资大众喋喋不休的时刻,时间可以让人忘却,平息下来需要岁月的更迭。
职业投资人的精神是什么?是要有做幸存者的强烈的意识,努力的想着做幸存者而不失去主动。还是那句话:财富来源于思考,要做有思考的投资人,但不能被动到思考都变得失去意义。
这是最坏的年代,呵呵,也是最好的年代,饱读圣贤书,饱经岁月霜,岁月更迭后还在,就是胜利!
第一是保障资本,第二还是保障资本。
两种性情与好公司在一起
回网友
这个禁酒令的问题很好,对投资人是个挑战。
我小的时候是拿着副食本【什么都是定量的,当然量都是非常少的】帮家里买肉的,一块钱一斤,过节才有鱼可买,带鱼一人2斤,呵呵,最早我自己感觉我耐力比较好就是上小学一年级时排队买带鱼,大概从早上8点排到了下午两点,就为了8斤带鱼。
30年过去了,国家一点点的变化累加成与30年前的天地之别。上大学时经常是到了月底要回家时和同学满宿舍的想多找几毛钱,就为了体育训练完能坐小公共汽车回家,那样半专业训练完已经极度疲劳的身体好有个座位。
现在以前没有的,想都没想过的都有了,但是什么都没有过的记忆是非常的强的,那样的生活也仿佛就在昨天,不安全感,是一种性情,这种性情在投资中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有帮助,什么都不是必然如此的,黑天鹅有时会突然出现。珍惜拥有的,不要为没有的而失去已经所有的,风险和收益权衡时会越发的慎重,最重要的是投资时不会用牺牲来证明自己的一时主观判断或者自认为是应该坚持的某些信仰,对,保全资本,保全资本是我的终极原则,98年我第一次看到也是国内第一本老巴的书,老巴强调原则一永远不要亏损,原则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我立刻接受了他的思想。
禁酒令会是几十年来白酒业正常发展后未来的黑天鹅吗?不好预测,否则就不是黑天鹅了。策略比预测重要,目前结合多种因素构建战略防御体系尤为重要,即保全资本又最大限度分享茅台继续或有的成长是可行的。
在这时期顽强尤为重要,因为战略防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与长达几年时间的战略进攻期的酣畅持有相对应,防御期也要有长期准备,【正常情况下好公司在防御时间上要小于进攻期】一定时期的防御会令人疲惫,但是能保全资本【市值】后继续完全的转入到公司的成长中的疲惫是值得的。这又需要一种性情,就是顽强,当然是在理性与科学的条件下的顽强,有过长时间劫难人生并成功战胜这不测的人知道,要想生,你必须爱你自己和人生,这需要顽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生,在顽强中可以度尽劫难,多么不一样的未来必是在日夜相连的顽强中努力的结果。
好公司,喜欢吗?两种性情与之在一起吧。
【【这里的资本不是指买进股票的成本,是指最新市值,也不是一个精确的数,而是一个区间。比如茅台按现价复权你的成本是8元,保全资本的概念是保全200元以上的市值资本,因为200元如果变现已经是你的新的资本,而不是那做为8元的原始成本的资本了】】
==两种性情:
保全资本是我的终极原则:不安全感。珍惜拥有的,不要为没有的而失去已经所有的,风险和收益权衡时会越发的慎重,最重要的是投资时不会用牺牲来证明自己的一时主观判断或者自认为是应该坚持的某些信仰。
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期要有长期准备:在理性与科学的条件下的顽强。
长日留痕你好:
我们活在一个比较的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基准使人们不停的由内向外和被由外向内画着线观察判断着自己和他人的位置,呵呵,恰巧我超脱于此世间的一象,这由我的人生经历而来,人生经历由许多是被动的命运安排,但只要能继续活着人就可以自己寻求改变和提升,所谓小事大事揭可悟,不受磨难不成佛。
我认为一个人当下的心态是他全部的认知的反映,人的认知会不断变化,甚至对有些事情的看法飘忽不定,反映在心态上相同的事情就会或稳或躁,所以真正的感悟后的坚定于控制可以有稳定的心态。
人类进化很不完善,单从人性来看还有翻天复地的提升空间,举个小例子:我开车等红灯排队时观察到比例非常高的最前边的车在由红灯变绿灯之前的几秒种就等不急了,此时他们已经将车开出了禁行线,而灯还是红的,同时他也的确在之前等了几十秒,但他还是在红灯下前行了,急躁缺乏控制一览无余。人心提升空间广阔,这是乐观的看成长空间的一个视角。
具体到心态的主动的去加以控制,我认为要全面的对自己加以提升,我所说的五商:情商,逆商,财商,体商,智商加以重视性的提升是个方向。
有了清醒的认识有如眼睛上的布被拿掉,此时看到的路是清楚的,有人再说前边有个坑自然就会不慌张,因为看的清楚,有可以绕过,没有直行过去就是,而要是认识不清就向眼睛上蒙着布一样,有人说前边有坑自然是不知到底有无。所以提高认知能力,把布拿掉是努力做的。
你说的高度集中的行业整合下的投资机会如何看,比如造船工业、民航业,我是这么看的:
投资的理念很多,不同的方法论,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偏好,人的能力圈不同,许多东西的确是因人而不同的,这两个行业的确会是善于做此阶段的投资人的机会,整合阶段会过去,做整合的人会走调,长期它们会体现它们行业的特点,如果画面是长期的,从历史观察下来它们不是长期投资者的好友,甚至是灾难,这两个行业都是高固定成本,强周期性,在竞争中不容易形成商誉,并且多数时候面对上下游多方受气,投资人想长期安睡从历史上看是适得其反的不断惊梦。这显然和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找最确定的,也是阻力最小的的趋向差别天壤。
呵呵,朋友般的聊一聊,不敢形成建议,共同进步。
===五商:情商,逆商,财商,体商,智商。
――――――――――
《聪明的投资者》
我作为投资人有大量的时间阅读和思考,这几天又重读了几本圣贤书:《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第一次出版,是格雷厄姆的第一部专著《有价证券分析》的普及版,专门写给个体投资者,被称为“简单的圣经”、“安全和价值的乐园”。
巴菲特就是本书最早的受益者之一。“早在1950年这本书首次出版时我就阅读了此书,当时我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所有投资方面最好的书。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
本书在第一章首先提出要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性的。”
投资以事实和透彻的数量分析为基础,而投机则是奇思异想和猜测。
第五至第七章介绍了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的通用组合策略,特别是在第十章重点介绍了关于如何廉价购进股票的技巧,提出了评估普通股的十一条规则,并提出了成长股价值计算的简单公式:价值=当前(普通)收益×(8.5加上预期年增长率的2倍)。
历久而弥新的投资者箴言
格雷厄姆文风平实流畅,深入浅出,从未自吹自擂。《聪明的投资者》里很多箴言式的字句,充满智慧,穿越变迁、周期和灾难,历久而弥新。试列举几例如下:
1、典型的投资者将注重本金的安全;他将及时购买证券,一般将长时间持有这些证券;他将注重年收益,而非价格的迅速变化。
2、法国人说,从崇高到荒谬仅一步之遥。从普通股投资到变通股投机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3、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4、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5、投资成功与否应该用长期的收益或长期市场价格的增长来衡量,而非短时间内赚取的差价。
6、真正的投资者很少被迫出售其股份,一般情况下,他不必关心其股票的现行牌价;只有在牌价适合其准则时,他才注意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7、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作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
8、当人们对市场变动较少注意时,却往往获得利润,这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反的。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9、为了进行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并且,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有说服力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
10、利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如果你已经从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你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按照它行动,即使其他人可能怀疑或有不同意见。
巴菲特的新发展
格雷厄姆快80岁时因病需要巴菲特的帮助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个新版,巴菲特曾提议作一些改动,包括“多谈点通货膨胀,多谈点投资者应当如何分析企业。”但最终没有实现。2003年的英文修订版,巴菲特推荐并作了序,和汉译本相比,增加了通货膨胀、投资基金等独立章节,金融记者jasonZweig作了最新注释。
格雷厄姆注重量化分析,是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巴菲特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了费雪和芒格的思想,即对企业类型、企业特质、企业管理的质化分析,把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说,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思想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如果能把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那么你就学全了。格氏写了我们所说的《圣经》,而巴菲特写的是《新约全书》。”
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也是一本圣贤之作。
2000年我读它时真是如获至宝,是巴菲特老先生的又一老师不假。
做股票投资是个复杂的连续性的事情,怎样选择买进和怎样持有同怎样卖出三者同样重要。
问题的重点并不总在如何选择成长股,因为某一时点,选择好了就要买进,之后的重点在于如何持有和卖出。
《怎样选择成长股》圣贤之处就在于对持有和卖出有着智慧的经典表述。
在书中何时卖出那一章中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当初买进普通股时,事情做得很正确,则卖出时机是------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要选择正确的能成就伟大的公司,之后是坚定的长时间的持有。
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投资中的关键性变量。好的收益和神奇的复利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
回到我的投资,茅台和苏宁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神奇复利是需要时间的。
这个问题还可以假设成这样:巴菲特前几年已经买了茅台和苏宁,那他目前一定是由他的理念主导下的继续持有。巴菲特的成功不在于总在买符合他投资标准的股票,而是事情的另一方面的长期持有。
继续坚定的长期持有好茅台和好苏宁就是获得最好成绩的好路了-----投资世界的历史观可以使我们看的远和清晰。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作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
当人们对市场变动较少注意时,却往往获得利润,这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反的。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做股票投资是个复杂的连续性的事情,怎样选择买进和怎样持有同怎样卖出三者同样重要。问题的重点并不总在如何选择成长股,因为某一时点,选择好了就要买进,之后的重点在于如何持有和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