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经济改革聚焦三大方向
------
2015年,在
上证指数冲上3400点后,风突然之间似乎停了,市场开始进入了宽幅震荡,哪怕是降准也只是高开低走,其理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实在不给力。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上证报资讯经过调研发现,结合到全球背景下,应该能看清楚,中国经济的改革正沿着三大方向有序进行。
先看全球背景。美国上个季度的GDP增长达5%,其经济这么出色,是因为它把原来所需要的资源国大部分的油气来源都转为由自己来生产,同样,美国通过制造业的回流,使得原来布局在东南亚生产性经济体的很多产能回到美国。数据显示,美国最南部的人工成本仅比中国高30%,再考虑到石油和能源方面的优势,它的制造成本跟中国几乎不相上下。显然,中国的价格竞争优势丧失了。
在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一个一致预期是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加息,并导致美元牛市。回顾历史,上一次美元牛市是1995年到2000年,相对应的是,1997年到1998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再上一次美元牛市在1980年到1985年,在1982年到1983年是拉美金融危机。那么,如果2015年到2020年是美元牛市的话,除了俄罗斯之外,谁会遭殃?一个直观的现象是,美国正用TPP、TTIP围困中国经济。
回过头来看中国经济,中国从原来的“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这将沿着至少三个方向有序展开。
第一个方向是贸易方向。去年中国向海外市场共卖出了1600亿的高铁 和核电,这意味着中国正在经历从*到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今年的步子有望迈的更大。
第二个方向是在投资方面,中国将在一带一路 方向上实现重大突破。具体来说,其核心是以国家需求特别是中产阶层的需求为出发,到美国买技术、到欧洲买品牌、到拉美买资源,形成一个能够和美国并列齐驱的新的增长模式。
第三个方向是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说在全球化2.0的过程中,英镑和英国是核心的话,在全球化3.0时代,美国、美元和纽约则是它的金融中心。当下,上海正在推进自贸区2.0版本,并努力形成一个离岸、在岸一体化有着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协同性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测试人民币国际化即将经历的风险。而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成功,上海将成为4.0时代全球的金融中心。
由此来看,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在2015年将通过以我为主、以慢打快;通过适度贬值,充分下调准备金,加大改革力度来度过。同时,适当加快对外投资(储备多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