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海悟道

13-04-21 13:54 11246次浏览
wuhandengfe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炒股成了很多人寄予牟利希望的方式,无论超短、短线、波段、中线、长线,恐怕没谁是为亏钱来的吧!

那么怎么才能在股票中稳定持续盈利呢?一直很向往,但从来都被打败,太不稳定了!

本人不是高手,写这个帖子只是想把自己对股市的理解和思维成长过程记录下来,不管今后结果如何,起码我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思考了,努力了,无悔了!

当然,不管股票如何,我不会让它影响我的家庭与生活,它只是我现阶段证明自己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事业平台而已!

股海无涯悟作舟!

一阴一阳谓之道,一达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在我看来,能快速达到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uhandengfei

15-04-12 20:30

0
呵呵!有才的人很多!

穿越:2015年A股是怎么见顶的?
 作者:程老湿
  
  2015年4月8日,沪市成交额8391.6亿元,深市成交7152.3亿元,刷新人类历史记录!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老湿我讲点和眼下行情“无关”的事情 - 2007年A股是怎么见顶的?
  我这个版本的视角,较市面上那些小编整理的版本孰优孰劣,不做评论。关键是,“照猫画虎”在本文最后,老湿会给出此轮牛市的“终结条件”。
  
  44号文
  关于07年牛市的终结原因,坊间有很多结论。
  程老湿则认为,预期逆转才是牛市见顶的唯一原因,而预期逆转必然是事件性的(需要一件重要事件来触发),而非市场自发来改变。
  2007年10月中旬,市场创出了6124点的历史高点。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个位置并未发生天量换手,这意味着,市场预期并没有因为6124点的出现而发生逆转。
  接下来的十天,市场短期调整后,又开始组织新一轮攻势,最高挑战了6005点。从技术层面还看不出趋势有逆转的迹象,成交换手都很健康。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1月第一个周末。
  11月6日有媒体披露,基金业从11月5日开始加紧学44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份通知对基金销售、基金经理交易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定性”,并明文严厉禁止。各大基金公司在晨会中组织学44号文,并根据通知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有些公司取消了事前已经安排好的投资者见面会,有些公司则叫停了基金的持续性营销计划。
  有消息源称,一纸文书已于11月2日成文下发,并提出“最近一个时期又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事后来看,这一消息对于市场的打击深度是关键性的。
  “530”之后,公募基金成为了07年牛市下半场的市场主流,高举价值投资大旗(标的  集中),并成为了场外增量资金的主要入口(增量资金)。
  增量资金密集买入指标股(一二线蓝筹股),造成了权重指数快速冲锋,赚钱效应又进一步加速了增量资金的定向流入,构成了正循环的反身性。
  然后,44号文打断了这一正循环,通过行政手段而非市场自身。
  不过,程老湿还是认为,44号文造就6124这一历史顶部存在一定偶然性。
  如果没有预期逆转后的新的反身性循环出现,44号文也就触发了一次中期调整而已。
  
  “1600亿平安增发  案”
  12月初,A股视乎回过神来,在重要的中期均线位置结束了瀑布般的暴跌,转入了整理波段。
  岁末年初,新一波资金满怀牛市憧憬又杀入市场,期望中期趋势并未破坏的A股能够重整旗鼓。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交换手上看的很清楚。
  也许,命运就是想让中国平安来背这个黑锅 - 1月21日,平安发布再融资公告称,拟进行总规模达16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其中拟申请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不低于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均价),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两者相加,其再融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
  即便是今天,1600亿融资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2007年。
  方案公布当天,上证指数下跌了279.44点,跌幅5.14%。中国平安A股跌停,中国平安H股  跌幅为6.33%;翌日,中国平安A股再次跌停,H股则继续下跌12.49%。
  如果说,44号文掐断了增量资金入场的正循环,让A股从增量博弈转入了存量博弈;中国平安融资案则一脚踹翻了A股投资人心里的脆弱平衡,存量博弈演变成了踩踏事件。
  屋漏偏逢连夜雨,海外次贷危机也推波助澜,进一步强化了预期负循环的流畅性,资金疯狂撤离开始了。
  1月18日,上证还在5180点;4月18日,上证已经摸到了3000点的头发边。
  活生生的踩踏啊!
  
  反身性
  如果你核对一下关键时间节点,你会更相信程老湿所讲述的这个版本。
  事件,预期,价格,正循环,反循环。这些词汇也许你不是太明白,但上述时间点很清晰的证明了 -
  6124点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是几件事在正确时间点先后发生,市场选择了一致方向而最终看到的结果。
  如果没有发生44号文,还会有更高点出现吗?
  如果没有1600亿平安融资案,市场会不会再次挑战新高?
  我不知道,因为没有"如果"。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很多人都在讲,不过,老湿我认为能看明白的人其实不多,因为他讲的并不是一个金融  问题,也不是一个哲学问题,更不完全是一个投资行为问题。
  碰巧这三方面我都挺喜欢,所以对于索罗斯的“反身性”会有一些见解。
  回顾2007年后半程,市场处于一个“正循环”中 - 公募基金做为媒介,增量资金定向买入指数权重  股,权重股快速上涨又吸引更多资金购买基金。那么,只要公募基金的新基金发行规模不受限制,这种倍增关系(反身性)不会改变。
  44号文改变的就是这一倍增关系,改变了“反身性”。
  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中小创,同样的“反身性”,同样的媒介,没错,同样的“正循环”。只是换了一个战场,07年是上证,2014年是中小创。
  这里我们忽略掉关于标的价值的讨论,因为“不重要”,市场不是靠讲道理来赚钱的,而是要看有没有人愿意给出更高的价格。
  所以,老湿认为,如果没有看到什么事件有足够能力打断“反身性”,从媒介为切口改变倍增关系,中小创的游戏  就还没有结束。
  你可以从估值层面认为它贵了,不过,到底是“3000点的贵”,还是“6124点的贵”,这就要看人品了。
  我们再来看大指数。
  它的“正循环”是 - 私募基金做为媒介,增量资金通过配资放大杠杆定向买入指数权重股(银行、保险  、券商),权重股快速上涨又吸引更多资金购买私募基金。那么,只要私募基金的新基金发行规模不受限制,这种倍增关系(反身性)不会改变。
  当然,还有一个意外也是要防备的 - 通过行政指令来限制投资杠杆。此前很多人认为,风险只存在于券商双融业务的监管。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
  双融业务也好,银行伞形信托也罢,他们的杠杆顶多1:3。互联网  配资目前基本上都是1:10,虽然是小额账户,但数量惊人。
  死穴在于
  第一,监管盲区,属于可管可不管。
  第二,要管很简单,管券商就可以了,因为互联网  配资平台都必须和券商合作,只要命令券商终止服务就OVER了。
  至于那些不是正路子的,既非第三方资金托管又非券商出口  只是对赌的平台,不在我本次讨论的范围中。
  简单而言,如果要让大指数“见顶”,发生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
  证监会发文禁止券商与第三方网络  配资平台合作从事证券  经纪业务,同时要求各大券商自查双融业务合规性。
  性质和作用,类似当年44号文。
  它的作用就是破坏“反身性”。
  至于,这样一个“顶”,会不会成为新的历史顶?就要看“注册制”的出台时间了,或大面积的国有股减持的时间表。
  不懂? 存量博弈的时候,再推出注册制或国有股减持,和中国平安07年踹出那一脚,几乎是一个力道。
  好吧,剧本在这里了,程老湿不是神,剩下的看老天怎么演了。
wuhandengfei

15-04-11 15:38

0
有点搞笑!

现在的A股市场的资金很任性,炒了A股炒B股,炒了新三板再炒港股。
为什么会这样呢?无它,只因为A股市场来了不差钱的主-----炒房客
 
一直就有炒地图惯的A股市场,让炒房客们得心应手。
炒ST股,不就是炒拆迁房嘛;
炒新股,不就是炒新楼盘嘛;
炒新三板,不就是炒楼花嘛;
炒创业板,不就是炒学区房嘛;
炒主板,不就是炒内环城中心的房子嘛;
炒B股,不就是炒郊区的房子嘛;
炒港股,不就是炒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嘛;
融资炒股不就是按揭买房嘛;
做庄不就是和开发商联手炒楼嘛;
炒房客最明白,政府打压房价时一般是最好的买点;
炒房客最喜欢炒一路一带,就像喜欢炒地铁沿线的房子一样;
有人说现在买股票就像十年前买房子,这真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次股市赚到大钱的人大多数都是十年前买房赚到了大钱的人;
 
当然,炒房客也知道,一旦房价下跌,什么房子不容易脱手?什么地方的房子跌得快?郊区的房子不容易脱手,三四线城市的房子跌得快。
wuhandengfei

15-04-09 08:49

0
股市将接替楼市成为国家战略
  
  2015年04月08日 09:55  作者:于卫国  (30) 我有话说(1732人参与)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 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于卫国
  
    笔者认为,股市将接替房地产 市场,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不印钞票,印股票;不卖土地,卖股票。泡沫破灭时,没有及时离场的的股民们,将成为最终的买单者。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资本市场的灰烬,恰在无意中充当了新经济的奶娘。
  
  资本市场的灰烬,恰在无意中充当了新经济的奶娘。资本市场的灰烬,恰在无意中充当了新经济的奶娘。
    上证指数在过去的12个月里,大涨84%;创业板 在过去的28个月里,涨幅更是高达329%。受财富效应的驱使,大批民众正加速涌入股市,2015年3月23日-27日,单周开户数达到了166.9万户,超过了2007年高峰(2007年5月28-6月1日)时的162.47万户。
  
    与股市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实体经济的黯淡萧条。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台阶式下滑,GDP增速从金融 危机前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二是从目前公布的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 和业绩 预报看,有近1200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业绩是负增长!
  
    同时,房地产和基建见顶,投资增长遇到瓶颈;内需启动非常困难;企业亟需降杠杆,全面深化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科技和互联网 已深度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 升级形成社会共识;这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
  
    基于以上背景,可以说,本轮牛市不是一次业绩增长的牛市,而是一次由政策 主导的人造牛市,类似于1999年的519行情。
  
    历史上看,股市在大涨之后,政府通常是三番四次的提示风险,甚至出台政策打压,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国两会 上,主要金融部门的官员的表态,让人感受到的却是政府对股市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周小川行长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表示,资金进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
  
    股市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战略高度。国企改革 、推行IPO 注册制、降低企业杠杆率、提高居民财富收入、经济转型等等,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都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做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国家需要牛市,经济转型需要牛市。
  
    在房改之前,住房是政府开支的第一大项。房改不仅解放了政府财政,而且让政府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卖地的好处如此之多。于是,繁荣房地产市场,成为其后十余年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在2013年走到了终点。
  
    笔者认为,股市将接替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不印钞票,印股票;不卖土地,卖股票。
  
    房地产和股市,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从来都只是好用的工具而已。制造一个新泡沫,来填补旧泡沫,是政府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利用股市,利用创业板,让民间资本心甘情愿的支持经济转型,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失为一招好棋。人造牛市并不影响其实际经济意义。
  
    回顾中国股市从无到有的25年,国家政策和战略导向一直是股市行情起落的主线,从历史上的四次“国九条”中,可窥见一些端倪。
  
    2004年1月31日,针对股市多年低迷和股权分置的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随后,上证指数从1590点,短暂下探到998点后,于2007年10月冲上6124点。这一轮牛市,历时44个月,涨幅为285%。
  
    2008年12月3日,wen*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随后,上证指数从1965点,快速上涨至2009年8月4日的3478点。这一轮牛市,历时8个月,涨幅为77%。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政策意见。
  
    2014年5月9日,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随后,上证指数从2011点开始上涨,11个月间,涨幅达到92%,目前,这一轮牛市还在进行中。
  
    经过前期的大幅上涨,目前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大多数股票已不再便宜,甚至出现了泡沫化的特征。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小板平均市盈率高达59.9倍,平均市净率高达5.3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高达92倍,超过了2000年纳斯达克[微博]崩溃前的80倍,创业板平均市净率7.94倍;从中位数看,中国股市2600多只股票,中位数市盈率80倍,中位数市净率4.74倍。
  
    政府需要泡沫。股市就是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泡沫,激励民间资本投入,激励年轻人创业,对于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推测,即使是未来 的注册制改革,也会服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大中小市值公司这条主线,所以,IPO注册制的推出,也未必会刺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泡沫。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能够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留出充足的时间,通过并购重组 等手段,降低估值 和泡沫,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泡沫破灭为时尚早。银行和石油 等极少数权重板块严重拖低了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 平,从整体上看,A股市场估值并不贵,目前尚有20多只权重股的市盈率低于10倍。截至2015年3月31日,全部A股平均市盈率24.7倍,平均市净率2.94倍;其中,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18.9倍,平均市净率2.4倍;这个估值水平并不高,这就决定了市场的热度不会骤降,市场整体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泡沫的破灭,至少要等到市场上所有的估值洼地全部被填平以后,整体市盈率达到或超过30倍,市场全面泡沫化,泡沫大到无法自我维持导致破灭。泡沫破灭的另一种可能是,中国经济复苏 ,转型成功,政策退出,潮水褪去,投资者们重新审视估值的时候。
  
    泡沫破灭时,没有及时离场的的股民们,将成为最终的买单者。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资本市场的灰烬,恰在无意中充当了新经济的奶娘。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wuhandengfei

15-03-21 23:03

0
第一课:唯有专注,可以让人保持警惕。尽管过程会枯燥艰苦疲惫,但想要获胜,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第二课:长期投资,不一定是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有多长,而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投资生涯有多长。只有把投资当成终身事业来做,你的心态才会长期,行为才会理性,才不会为了追逐一时的利益去冒无谓的风险。

第三课: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很重要。如果硬要划分一个先后顺序的话,我的选择是,先取绝对收益,再兼顾相对收益,但无论是哪种收益,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第四课: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已经变成股市中的众所周知的俗话,但知易行难,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第五课:在投资的长跑中,兴奋剂也许短期能让你跑得更快,但长远来看必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杠杆的代价就是,哪怕你成功99次,最后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你回到起点,甚至连翻本机会也丧失。

第六课:股市是多维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维。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既可以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赚钱,也可以用精准的心理学赚钱。

第七课:不要被偶然事件打倒。在失误面前,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做缩头乌龟也于事无补,冷静,然后勇敢地面对,直至重新踏上正确的轨道,并把教训变成未来的财富。

在股市中,我们永远是学生,向高手学,向前贤学,向市场学。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
wuhandengfei

15-03-18 12:43

0
龙飞虎:
牛市是不用测顶的,也无法测顶,网吧盘除外。
  牛市就是持有,跟随。战略上:短线做法是不停地切换入强势板块,并尽量持有。战术上:碰到急升,锁住利润,用仓位控制回避短线风险,等到气氛平稳,热点明确,量能充沛时,加大仓位博取利润。不停复制,稳定向上。
  牛市最后的买单者往往不是买在6124最高点的人,而是跌破所有上升趋势后,大约5000点后那些逆趋势,做不停抗争的人。
wuhandengfei

15-03-02 09:09

0
归纳核心点:我们怎么办?

1、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低效重工业,逐步减少整体碳排放。

2、改善能源结构,提升相对清洁的能源的使用比例,如:天然气、核电、风电等等。降低交通排放,如:电动汽车,地铁等。

3、提升能源使用水平,如:不用劣质煤、洗煤、提升油品质、切实提升发动机排放标准、加大环保设施(柴油车上dpf、餐馆油烟过滤器等)的使用。

4、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加大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创新与竞争力,避免企业为了既得利益成为环保大计的拦路人。

5、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以爱护保护环境为荣,从个人从家庭做起。
加强民众的环保法制观念,对污染环境的行为积极反馈积极配合打击。12369
wuhandengfei

15-02-28 10:41

0
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wuhandengfei

15-02-28 10:00

0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精神病态就像阳光,暴晒可能会致癌,加速一个人的死亡。但是有规律地晒晒太阳,合理地接受日光照射,对健康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他甚至总结了我们应该从精神病态者身上学的七个要素,同时又不会走火入魔—无情、魅力、专注、坚毅、无畏、正念、行动。
  
不知道为什么,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禅师们。
wuhandengfei

15-02-28 09:58

0
伟大投资者特质

第一个特质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第二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获胜欲的人。他们不只是享受投资的乐趣—投资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头脑始终处在云端,梦想着股票。
  
第三个特质是,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
  
第四个特质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第五个特质是,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巴菲特坚持不投身疯狂的网络热潮。《巴伦周刊》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标题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当然,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伦周刊》则变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
  
第六个特质是,左右脑都很好用,而不仅仅是开动左脑(左脑擅长数学和组织)。我相信一个伟大投资家的两边大脑都发挥作用。作为一个投资家,你需要进行计算,要有逻辑合理的投资理论,这都是左脑做的事情。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根据微妙线索来判断该公司的管理团队。你需要静下心来,在脑中勾画出当前情势的大图景,而不是往死里去分析。你要具备幽默感、谦卑的心态和基本常识。还有最重要的,我认为你也得是一个好的写作者。
  
第七个,同时也是最少见的一项特质: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
  
在说完以上七个特质之后,马克反复强调,人一旦步入成年期就无法再学到上述特质。他认为这种潜力与人脑组织的结构以及孩童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
wuhandengfei

15-02-23 11:23

0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