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十年一场梦(经典文章重温)

13-04-09 18:21 11178次浏览
谈古论今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 发布:但为君故  2003-03-06 17:37  多彩总汇

*因为在这里总能看到许多人在非常努力地用功研究,也经常能看到思想的碰撞,让我不禁有些说两句的冲动。真正想落笔,才发现自己的思绪零碎。但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相信对大家会有点帮助。
  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的感觉就像标题所示。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
  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的饱。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
  但是去年以来,这种盈利模式不好做了,为什么?市场开始结构性调整引发价值重心下降当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够横一样可以继续做。直接的原因说出来大家都无法想心。就是因为一级市场取消,改为市值配售,没有一级市场收益了。管理层的这个措施最失败,想激活市场,没想到成了导致阴跌的导火索。其中的原因只有你深入了解机构的运作才能够理解。虽然可以用会计办法做出利润,但证券业务已经成了许多国企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每年等着这些钱发奖金呢。你必须给我一些现金。以前很好办啊,控盘拉高为自己挣钱同时做业绩,用一级市场的收益作为利润上交。许多基金不就是这么做的吗,重仓拉市值,一级市场的收益拿出来分红。现在没有一级市场了,到年底上哪里弄现金去啊,手中的票控盘度又那么高。没办法跳水吧。先弄点钱回来。所以,管理层要激活这个市场其实很简单,要么回到以前打新股的年代,要么取消市值配售单个账户的上限。虽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但要比什么降印花税强百倍。许多人还夸管理层调控有度,从这件事情上看,他们也是不明就里。
接着上面的话题再说几句。机构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极大地影响所操作个股的盘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机构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指标,在完成今年的利润指标的同时,必须为来年的利润做点储备。但是有些股票又必须在今年出掉一部分。这样兑现出来的利润岂不是让今年超额,而明年少了储备了吗?现实情况是,许多机构采用卖出后不计收益,直接冲减成本的办法。这样有的股票成本就被冲得很低,我们有一个股票的成本是0,外人确实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惯用的技术分析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你觉得好象所有的筹码都是套牢盘,但卖单还是源源不断,因为它的成本是0,不明内情的人你能想得到?这个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类机构,最起码我们还应该来谈谈私募基金和基金。我在这里谈盈利模式,其实是在说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大家在这里怎么混饭吃。吴老说这是个赌场,非常对,赌场里进行的是负和游戏。冤大头是国家,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是这些所谓的私募基金。先看看所谓的私募基金是怎么出现的吧。有这么一些人,做股票挣了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就开始为别人理财,想用杠杆多挣点,也许资金大了,觉得坐庄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看看,他们已经开始走入误区了。在这个赌场里,你要挣钱,就要找到那个输钱给你的人,这就是盈利模式。主流机构的盈利模式很稳定,就是赢国家的钱嘛。原来你跟着这些主流机构挖墙角,挣到了一些钱,你就误认为是自己厉害,要单干了,做私募了,你的灾难开始降临了。你也要找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以为他应该是那些散户。庄家吃散户,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呵呵,全国散户就那么多,资金就那么大,好嘛,突然出现那么多庄家要吃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喂不饱啊。有些私募还是比较聪明的,继续跟着挖墙角,0048之流。而那些想单干的,以为学到主流机构的操作手法了,吸筹、拉高,很顺利,该出货了,怎么好像不一样了,出给谁啊?每天只有自己的单子在对敲,散户呢?散户在哪里?所以去年灭了那么多私募,不知道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想明白没有,如果觉得是市场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还要再被灭。你在开始单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将灭亡。现在看到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里写评论,说我们私募的动态如何,准备发动什么行情了,看来还是执迷不悟,还想吃散户?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庄,首先要搞明白你在这个食物链中的环节,你是愿意做帮凶,一齐挖墙角,还是愿意做人家的食物。为什么有的散户挣钱,有的亏钱,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们在这个赌场中不自觉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该谈谈基金了。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基金充当了赌场中冤大头的角色。这个角色本来是由国家充当的,但是当时封闭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自身的命运,15、20年的封闭期,圈了钱相当于不用还,市场中的大鳄是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的。当然基金当时的一些锁仓行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观上也充当了一起挖墙角的角色。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舱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舱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舱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系、裕系,后来是同系,再后来大家舱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舱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舱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
   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唯一佩服的是博时。我建议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从总经理、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对了,闽发有许多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博时的数据分析系统,相信你会垂涎三尺的,他们的数据是直接从交易所拷的。也就是看了这个公司后,让我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做的是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当然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毕竟不在其中,说的没那么深。
   还想罗嗦一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化已经很严重了,从开放式的发行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机构朋友在选择开放式进行投资,有几点心得可以告诉你。首先,如果他宣称他们的优势是时点判断,看大盘很准,有多种工具,然后以分散组合来跑赢大盘,那你直接可以cancel掉他。这是个大散户。其次,让基金经理不要看材料,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也许也不认同,以后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接下来想聊一聊我对技术分析的一些看法。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阿?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但是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其实我想告诉一些年轻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资当作一项事业,那沉迷于技术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经过严格的技术分析训练,我相信你会变得敏感,对细节把握很好,但无论你怎么去缩小k线,或者换成周线、月线、年线,你都无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气魄和眼光去看市场。你对技术分析运用的越纯熟,你对投资的认识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师”。这说的还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就是你浸淫几年后,脑袋里越来越迷糊,最终被市场淘汰,你最后发出的感叹是,我不适合做股票。这些东西要靠你自己领悟,还有些话,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补充。
从技术分析延伸开去,再说点别的。
近几年散户受到的专业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觉得是两个字,“止损”。这两个字被不断强调,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后俨然成了投资中头等重要的大事。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学生,他说,只要做好止损,做股票挣钱很容易,我亏了10次都止损了,一次挣个够。cut the lose shor,let profit run。中毒太深。
  我不否认止损的重要性,但要时刻牢记,止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如果你买一个股票,让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损,那你最好不要动,你这是给人送钱去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给几个交易员每人500万的额度,让他们自己做做看。后来都亏了。我看了看他们买的股票,不应该亏损阿。原因是他们都在波动中止损了。问他们为什么止损,他们说心里没底,对这个股票又不了解,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应该止损。
所以,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止损,是选一个好股票。要在深入了解这个股票的基础上再来谈风险控制,谈止损。否则你会越止越瘦。
回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为什么会成为赌场?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该说的大多也说到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割,3/4的股权不流通。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比尔盖茨会拼命的蹂躏公司刮钱吗?不会,因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软的股价息息相关。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为什么迟迟无法解决呢?
02年初曾经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见稿,结果市场以暴跌来回答,这个方案收回去了。可是流通股东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唯一可能有利于流通股东的一个全流通方案,现在在提的许多全流通方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都是那个方案的翻版。但是机会已经被市场自己放弃了。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现在的管理层和市场就是一对囚徒,博弈的结果就是那个效果最差的均衡。流通股东很难再有什么补偿了,国有股正在流到各个利益集团手里。
 2001年6月开始暴跌不久,2100点左右,5个号称经济学家的跳出来炮轰吴敬链,市场反弹了一下。后来市场跌去近千点,你还看见过他们这么大的仗势吗?没有。为什么?利益使然。当时情况太紧急,好多人都来不及出,于是会气急败坏地说“如果让吴敬链得逞,将是中国股市的灾难”,其实是某些人荷包的灾难。据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不知你看到没有,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力量正在改变。许多资金撤出流通股市场,大肆收购法人股和国家股。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所有的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告诉你全流通是多么有必要?(这倒是真的),流通股东不该有补偿,应该立刻全流通等等。这一天快要到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热切盼望全流通到来。波浪理论我虽然不精通,但我觉得它用来解释问题是个很好的工具。我这么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都可以看作更大一个波浪形态的1浪和2浪。所以我很简单的数中国市场的浪型。2001年6月以前都算1浪,这个时期中国股市创立,发展,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之后是2浪,这个时期股市问题暴露,人们开始痛思制度改革的必要。然后就是中国股市的大3浪。20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全流通实施了,股市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再是个赌场,可以反映经济的面貌。
   全流通会让流通股东利益受损,我觉得这是必然的。但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拒绝它吗?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说过,钱亏了,哪怕腰斩了,都可以再赚回来。但我们的青春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我们的青春多么短暂,而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时光里都在干些什么,在一个赌场里赌博?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会拿着中科创、银广厦的报道对我们说,爸爸你的工作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遭受我们这样的痛苦,为了他们能够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中展现他们的才华。我们需要做出牺牲。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是当时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怎么怎么样,但如果当时大多数的人肯做出牺牲,戊戌变法会不成功吗?现在时代把我们推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把选择的权力交到我们手中,何去何从啊?
十年一场梦,有的人做了几个美梦,有的人噩梦连连,但所有的人在梦里都是浑浑噩噩。醒来以后,是深深的幻灭感。如果我们这一代证券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个个赌徒、骗子、恶棍的形象,那是怎么样的耻辱。所幸的是,历史没有将我们赶尽杀绝,而是将我们带到了这样的十字路口。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其他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一样,露出大变革的曙光。我所经历的这些,你们所看到的这些,但愿都成为历史,不要再回首。而市场中出现的微弱的希望,但愿是顶着严冬末日寒风绽放的春芽。坚信我们能够迎来中国股市的复兴。
在新的市场,新的投资理念,新的盈利模式面前,我也在孜孜以求。有些许感悟,愿意和大家分享。
上面有个朋友说,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什么?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价为什么必然会从a点到b点?在股价出现波动的时候你凭什么去决定是否止损?在追涨杀跌中,很多人已经不愿意承认,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股票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这条简单的道理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长期稳定盈利的基础必定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寻找好的股票就是寻找好的企业。这样简单的道理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论述。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在此信念下的策略,然后才是更具体的东西。比如你首先是有中国股市大调整不可避免的信念,才会有做反弹市的策略;你首先是有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信念,才会有不断逢低吸纳优质企业,长期持股的策略。
   而信念如何而来,如何而坚定?你是否认为它会来自于你对一些技术指标的加减乘除,一些形态的分析,或者数浪?或许你这样认为,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它应该来自于一些更广阔、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应该来自我们更刻苦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再此我无意贬低许多技术分析者的热情和努力。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满足于技术分析是一种懒惰的做法。而认真去研究一些基本面的东西则要辛苦得多。
   闽发的高手很多,许多人对技术分析已经研究的相当深入,悟性也很高。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可能给技术分析者的机会更多一点,但它正在慢慢改变,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你觉得投资是你想从事的一项事业,建议你将你的智慧、汗水投入到对经济、对行业、对企业的研究中来。更大气、更磅礴一些。这个市场会慢慢走向成熟,价值投资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是我的信念。但也不要忘了,市场是由千万个你我组成,市场在改变着你我,你我也在改变着市场。
为什么会想写这么一些东西。是因为在闽发看到很多热情的年轻人正在走我们走过的路。“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总有人在谈论机构如何如何,上次还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问有没有机构愿意要他。也许是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希望能用我所经历的以及我所感悟到的,告诉这些热情的年轻人,不要将你的智慧和青春投入到那些根本没有价值的事情中去。如果你想做这行,你首先必须将它当作一项事业,一项和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刻苦努力和扎实投入才会有成绩的事业。沉迷于那些线和指标中是绝对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应聘者,这就是我的回答。(完)

(这是闽发的经典文章,谢谢贴主的好文章.)
(但是很遗憾,又一个十年,什么都没变!)
打开淘股吧APP
30
评论(5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mt199

13-05-01 23:31

0
虽是旧主,值得收藏。谢谢楼主。
丽珠得乐

13-05-01 23:14

0
相比而言,丁一熊的文章更有实际意义!

(一):水到渠成的下跌 
  
  【 发布:丁一熊  2003-09-17 11:34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83367/345】  
    如果你年龄够长,就明白,市场总会是牛熊交替,周期循环,这是自然规律。大自然的间隙阵痛,其奥妙在于,遏制任何东西无限制放任,以免最后一次性灭亡。
    
    再长久辉煌的极度盛市,也终摆脱不了周期循环的命运,这是常识。所以调整一定会来,再大的人物也挡不住。
    调整本身就意味着节制,消化和萌芽更新。
    从来没有原存的利益集团想来调整的,但规律的力量你阻挡不住。谁也不想有熊市,但它来啦,就要起作用,就要对过去的疯狂和无理进行校正。
    往往是矫枉过正,因为趋势存在惯性,惯性意味稳固,跌看跌,再合理不过。
    所以对调整你要尽量的耐心,要宽容,要平静,要充分地谨慎。
    
    如果你年龄够长,你就会看到一轮熊市,总是会跌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所以耐心是必须的,跌是水到渠成的,因为这样阻力最小。
    适者生存,强者自强,每次熊市都一样,有节制的人存活率总会是大过轻浮的人。
    这是规律。
    
    有熊市的基调,无论大盘在高位,低位,就是超低位,只要是跌势,就该跑,止损也跑。
    如果你年龄够长,你就会看到,在股市,任何东西,跌了可以再跌,跌完又跌,一路跌,最后还暴跌。不要因为以前已跌过,以后就不跌,照样可以跌。因为这样阻力最小。
    
    在事前,任何人都无法预知,一个空头市场会持续多久,最后有多惨。
    2200点上你预测到了今天吗,大多数没有
    我是个白痴,当然更没有。
    但我知道什么时候收手,做不出来利润就要撤离,小损也无妨。不能赚了你呆在市场干吗?喜欢挨打吗?
    如果你年龄够长,就知道,机会可以失去,有本钱在,机会就在。至少空仓,没危险。
    
    只要你诚实,只要你别把自己那点银子的操作,搞得想机构一样,你就有希望。
    天生决定,机构难,在操作上很难,如果你有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在市场,你就会变得平庸。
    本质上,顾虑和患得患失,他们更严重,而你应该轻松。
    大不了一空了之,有什么了不起。
    机构要竞争,要的是不落后,而你只关心安全与否,有无可控机会
    别忘了,保本赚钱,才是你的生意,争吵有屁用。
    
    如果你年龄够长,就明白,牛市要做多,熊市要看空,很朴素。 
  工具箱   
  
  【 · 发布:丁一熊  2003-09-17 13:59 】    
    如果你听不得熊市2字,那我可以把这个市场理解为弱市,一目了然的下跌市。
    有趋势性的下跌市,意味着长期卖盘大于主动买盘,供大于求,消价抛售,就是主要特征。
    跌到某个阶段平衡,也不过是空头的回补,非等量的试探买盘而已
    不能指望惊慌失措的多头来扭转乾坤,乌合之众不可成大事
    他们唯一的作用只是给下跌方向制造波动的节奏而已。
    在市场,除了对多头要表示尊重和同情外,还要宽容,要有耐心。
    崩溃一次,就意味机会一次
    他只要还在扛,你就守株待兔地等,你必须要心静如水
    要一颗平常心。
    
    我要表达的是:你再怎么空,都要对市场,永远不悲观。
    等每一次跌到平静啦,开始恢复时,就是机会。往往跌完一波,就会有新的强势好股出现,空仓的人很容易抓住新的机会。
    空头市场就是这样,靠市场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下台阶来赚钱的。
    职业做股票,需要一张一弛,没有节奏,就叫不会玩。
    
    市场还在跌,没有关系,只要在跌,你空仓就是。别管点位多低,它跌你不买,别预测跌到什么位置,那是机构的难堪之事,而且只有鬼知道,会跌到什么时候才又阶段平衡?
    行情是跌过才知道。正在跌不知道,跌过涨起来才可思量,
    现在,空着仓,才不会挨打。
    只要你年龄足够长,就会明白,做事要顺着着,心情才会轻松。逆市而战,心力焦悴,折寿。
丽珠得乐

13-05-01 23:05

1
我要说的一句话是: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先有术,后有度。连术都不懂的人,还谈什么其他。
tgb0

13-05-01 22:43

0
十年一梦
木蜗牛

13-04-10 19:06

0
人才辈出的一个时代,现在代替他们的是“专家”。
  十年前研究焦点集中在上市公司,十年后不必集中在上市公司了,近千家申请上市的公司间接宣告,太晚了,呵呵。
木蜗牛

13-04-10 19:02

0
zt 致史美伦女士的一封信:
  史女士:您好。
  您每天的信函一定很多,但我断言,很少有机会收到类似的信。希望您抽空一读。我们是某一机构投资者,在一般散户的眼里,则是“庄家”。因我们赚钱的视我们天使,因我们亏钱的视我们恶魔。在您眼里,却一概是重点监管对象。有位朋友把您比做猫,把我们比做鼠。虽然不喜欢,但我们必须承认现状确实如此。
  如今,“老鼠”的日子都不好过,这全拜您这只厉害的“猫”所赐。象您这样治理中国股市,恐怕还是历史上首位。所以就我个人及部分朋友而言,尽管“业务开展”艰难,对您却还是非常赞赏、非常敬佩。这或许是因为被对手正直而果敢人格魅力所打动,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却是:如果把中国股市比做一艘远航的大船,那么不断蚕食它的老鼠比任何人(或者其它动物)都清楚它是否及何时会在大海中沉没。而您的到来让我们暂时不必为此而忧。
  不过新的忧虑却同时产生:您何时会被赶下这艘大船?在上台后短短半年间,您掀起了中国股市的“监管风暴”——从庄家到上市公司,再到审计机构,涉及面之广,打击力度之大,同时推出了新措施也接连不断,令人惊叹。这样做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帖猛药,但同时也让您处于极度的孤立当中:且不论那些被打击或者担心被打击的庄家、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即使是被您保护的一般中小投资者,面对目前低迷并且依然将低迷较长时间的股市,他们对您会是绝对支持吗?与中小投资者面对同样艰难选择的,还有原先给您最大支持的最高决策层。或许您会认为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是以“短痛”避免“长痛”,能避免股市长时间低迷,。如果真是这样考虑,那么您就太低估中国股市问题的复杂性。中国股市问题的复杂性并不在于其内部,而是它植根的环境复杂。您可以在您权力范围内改造市场,但可以改造司法体制等外部环境吗?如果您真想这个市场得到根本性改造,彻底打破本来畸形的游戏规则,那么必须有越来越多的盟友,来自股市之中,更重要地,来自与股市相关的经济、法律等领域。
  此时,您或许会奇怪,为什么我们——您的“敌人”——会“反常”地象“盟友”。其实原因很简单,名利场中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我们这样的机构,远远超越常人印象中庄家贪婪、卑鄙的形象,具有最优秀的各种人才。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中,只要三、五年的时间,我们必然能够成长为市场中的明星投资基金。但是在中国,正规的投资理念却陷我们于困境——90%的上市公司都不具备长期投资的基本条件:对普通股投资者负责。因此,选择现在的生存方式多少是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请您设身处地为我们想一想:自诩为精英的我们怎能忍受那些粗笨且只懂得做庄的同类的张狂。类似我们的机构虽然不多,但也已有了一定数量,我们并不怕监管,相反还希望监管。对我们而言,过去几年的牛市使我们早已超越了“追逐金钱”的战略阶段,谁能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时代,使我们得以成为真正的基金管理人,她/他就是我们的盟友。
  我们可以给您一些坦诚的建议,证明我们的支持并非虚情假意。首先,您目前规范股市的手法——“坚壁清野”的“堵”,将会被事实证明是一种错误。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采用的是“因势利导”的“疏”。前面提到过,中国股市问题的根源来自外部环境。为什么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很糟糕,是因为在上市之前它们就很糟糕,而且千千万万的非上市国有或民营企业都很糟糕。您即使能够很快地改造属于您范围内的上市公司,也能够严格把关上市大门,但您能够因此而改造非上市企业吗?打一个比喻,您或许有一切权力来铲除坏苗,却无法改造决定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即便您能把所有的坏苗都铲除,却依然无法阻止更多坏苗的产生(除非您不让一家公司筹资),您所做的一切很有可能仅仅是为更多坏苗的产生而腾出空间!!!因此规范股市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杀了多少庄家、罚了多少上市公司,而是要取得各方最广泛理解和支持,最终改造证券市场的外部环境。用利益同盟从您的“敌人”中争取更多象我们这样潜在的盟友,将会使您改造中国股市的计划得到最广泛的支持,这也是中国股市能够规范起来的唯一选择。
  此外,为了能够更长久地改造中国股市,您非常需要“业绩”来巩固您的地位,例如中国股市短期内有着立竿见影的明显改善(并非仅指股票上扬)。虽然您一下子引进的很多国际惯例,对于改变市场有着长远影响,但在短期内却不会有太大的效果。要对症下药必须将针对中国股市的病因。但这一点,我不客气地说,您做得并不好。
  特别需要指出,隐藏在土壤中的众多非可控因素中,有些不足以对您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有些却会对您形成致命的威胁,国有股减持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对于减持价格非常注重,而我们却对它的进程十分关心。因为规范市场的首要前提就是全流通市场,当前十分困扰市场“一股独大”问题在股价双轨制下是无法完满解决的。所以只要国有股不完全流通,很多不规范就无法从机制上得以消除。为此,您必须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我的一位迂腐朋友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很多规范市场的建议,其中国有股减持的观点与我们相同,请您看一下。
  这篇文章叫〈重整牛市〉——充满了理想化的建议。以我们看来成功,即便它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全部满足,成功的概率也不超过20%——还有更多的因素主宰着中国股市。但,中国股市若真有出路,那么这将是篇不得不看的文章。
  先写到这儿吧,如果您觉得我们是可信的,那我们将会动用自己的研究力量给您描绘中国股市真实现状,及可行出路。
 
祝您万事顺利
也祝中国股市好运。

一名机构投资者
hahacat

13-04-10 18:08

0
十年一梦啊。。。。。
舍得开心

13-04-10 17:25

0
加油
dark334

13-04-10 16:46

0
留爪,模式在变
谈古论今

13-04-10 14:58

0
很遗憾的是又一个十年,市场什么都没变!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