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有站浑圆桩或练大成拳的朋友吗

13-04-08 09:23 16115次浏览
唯静唯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由于工作性质,每天在电脑前至少要7、8个小时,再加上玩游戏、上网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了10小时。以至于这几年,肚子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个关于‘‘马步冲拳’’健身的贴子,于是试着坚持了三个月,感觉效果很好。后来看到网上有人说低桩对膝盖有损伤,我也确实感觉到膝盖有些疼,于是开始关注浑圆桩。

  从去年10月开始站浑圆桩,每天最少30分钟,最多的时候一小时,现在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决定坚持下去,养成惯。写这个贴子有三个目的:
  1.记录一下站桩体会,鞭策自已坚持下去。
  2.如果有同好的初学者,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鼓励。
  3.希望能遇到有缘的前辈指点一下。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唯静唯佳

13-04-12 15:32

0
王选杰先生谈拳语录之一,养生桩
一,身上哪疼哪不舒服哪就紧了,哪舒服哪放松就对了,千万不能使劲。  
二,浑元桩要站透了,身上要有松沉笃实的劲。  
三,站桩要很舒适,自然得劲,忘记呼吸都可以,但触觉要灵活。  
四,眼光先往远处看,再收回来。  
五,站桩可以先紧一下再松一下找找感觉。  
六,养生桩在某种意义上讲,与技击桩是一念之差。  
七,手脖子要保持往上提的劲。  
八,站时要把胯掖起来。  
九,头上有虚领顶劲,脚下有五趾抓地,脚脖子挺住劲,体现了上下抻拔之意。
王选杰先生谈拳语录之二,技击桩
一,开始站桩,架子要撑起来,最关键是头要领起来。  
二,裹胯,后脚尖在一定程度中尽量不过膝盖,后大腿外侧吃劲就对了。  
三,站得脚有力了,打一拳,劲自然拥上去。  
四,矛盾桩前手不是往前绷,而是往回搂着劲。  
五,站桩时一次保持的时间要长,尽量多体会。  
六,站桩应配合相应的神意活动,使之通过神活而达到力活,再由力活而使周身产生错综复杂的力。  
七,桩上下的功夫一定要多于动的。  
八,站桩出来的东西无形中拳非常重。  
九,要体会出浑身无处不在的阻力感。  
十,要把要求,意念全变成力。  
十一,不站桩时也有桩劲的感觉方可站矛盾桩。  
十二,站桩要改变人的生理变化,否则等于没练,出不了功夫。  
十三,如果手形不对,筋梢不通,那全身不对太多了。  
十四,臂半圆,腋半虚,才可以将关节和韧带伸展开。  
十五,站桩要有点修炼的心态,感觉烦了不要强忍。  
十六,要养成站桩的惯,站对了才可以得到拳术的真劲。  
十七,站桩过程中不要动,站就不动,动就不站。  
十八,劲有奔起提的感觉,接触对方等于要把一百多斤的物体移走。
王选杰先生谈拳语录之三,试力
一,手前推时要沉肩含胸,用身体前摧。  
二,双手回拉时意念要往前,前推时意念要往回。  
三,推拉试力放人时不是平放而是点放。  
四,直拳摸劲要大对方中线,要有坡面,打一个点,肩胯动,中轴不动。  
五,要想着手比身上重,用手把身体带起来。  
六,平常可以试试手按着东西,把身体给悠起来。  
七,摸劲是摸本身的劲,站桩到一定程度才可摸劲。  
八,身体意念要奔起提,不是形式上奔起提,而是劲奔起提。  
九,试力高级阶段是手底留痕。
唯静唯佳

13-04-12 08:56

0
昨晚站了30分钟右式矛盾桩。站到最后左胳膊几乎失去了知觉,结束后伸直,呼呼冒凉气,大约持续了20秒。
今天早晨有点出乎意料,竞然站了43分钟左式矛盾桩,最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唯静唯佳

13-04-11 17:43

0
大成拳技击之根本:矛盾桩

作者:李照山 韦继辉  武当  2006-7-8 


  桩功为大成拳之根本。而桩功中之矛盾桩为大成拳技击之根本。万丈高楼平地起,非奠石砌砖般地练好矛盾桩,难垒技击之高厦。本文即对这一桩功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给众多大成学子些许帮助。
   站一定时间浑元桩,较好的去除身上的僵滞劲后,即可进入矛盾桩之修。修之前,应先明确其目的与原则要求。
   矛盾桩的目的为求取内劲。所谓内劲,即不显于体表而潜于体内,可自然而然应时应势随意而出,沉雄浑厚之劲力。如我放人或打人,并不使劲,被作用者却觉劲沉力大,难以消受;我轻搭或轻拨别人,别人感似棉里裹铁或东歪西斜,即是内劲之表征。
   矛盾桩的原则要求为“肌松力*%”。何谓肌松力?肌松,即肌肉放松,也就是整体放松;力*%,即*%劲,也就是肌体在空间的支撑力。既已肌松,何能力*%?乍看之下,彼此矛盾,似乎有误,其实不然。其重要性与能否做到,下文有述。
   上面两点既已明了,自然就是实际操作。可分四步掌握此桩(以左式为例,右式反之):
   1、两脚位置。左脚跟置于右脚内侧三分之二处(由右脚尖算起),形成20度左右夹角,然后保持角度向前迈出一脚之距,成左丁八步。
   2、裹胯。接上势,右胯内裹,稍有后拉之意,重心主要置于右胯,上身微后靠,成前三后七之势。裹胯乃此桩关键。实践证明,不裹胯,   难得此桩真效。如何检测裹胯与否呢?可通过两者之区别来判断:不裹胯,两腿直而不弯,右臀部有凹陷(用手触摸可知),后胯后臀无紧   胀之感。裹胯之后,后腿自然弯曲,右臀凹陷之处突出来,后胯后臀有拉紧之感。
   3、上肢间架。接上势,两臂抬起,左侧大小臂成135度左右夹角,右侧大小臂成95度左右夹角,左手离身1尺2寸左右,高于肩部,右手略   低略后,两手相距大约1尺。十指自然撑开,手心向内。
  4、其它及意念。自我检查,以上三项正确后,稍侧头部,调整印堂穴与左手食指第二节及左脚尖处于一条直线上,两眼顺此直线前盯某一目标。随后调节身心,使心情舒展,静若止水,周身松沉,仿若地心引力骤然增大,将我牢牢吸引。最后进行大成拳“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之意念活动。可假想身前有一大力壮汉,咬牙切齿竭尽全力肆意对我胳膊推拉砸挑,而我胳膊与肢体纹丝不动,沉稳如山。由始至终,皆是如此(注:周身松沉即是“肌松”,所作意念即是“力*%”)。

   欲站好桩,尚须注意以下数点。
  1、站桩之初,桩式容易走形,应勤加体察,适时调整,保持正确间架,以免劳而无功。
  2、初时裹胯会感不适,甚或酸痛,稍裹即可,适应之后,再紧裹大裹。
  3、无须自始至终一刻不停地进行推拉砸挑之意念活动;时断时续,或强或弱,若即若离,似有似无,方为最妙。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效果  更佳。
  4、多数人困惑于“肌松力”。因其发现放松之后,肢体松懈无力,毫无*%劲。而注重*%劲,做到推拉砸挑,纹丝不动,肩臂又僵化紧硬,有  悖“肌松”。对此不必顾虑,所谓功到自然成,只要静心坚持一定时间后,自能做到肌松力*%。
  5、欲速则不达。站桩初始,当适可而止,神疲力乏或酸痛难支即休息;若以拙力强加支撑,则会适得其反。只要持之以恒,时久日长,疲劳  与酸痛自去,而能愈站愈久。当然,亦当清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不可因疲累与酸痛就疏于练,一暴十寒,那样必定难有所成。此外,  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麻胀、哈欠、虚恭、肠鸣、刺痒、发热、出汗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不必在意,听之任之就是。

   为使修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增强站桩的兴趣与信心,特将此桩的机理和效能略作析述。
   一、有心者当发现,此桩躯干微侧,双足丁八,两手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与诸多格斗术的格斗式相似,符合格斗原理,利于战前应敌与    战时攻防。而前三后七之重心分配,既能让下盘稳固,肢体平衡,又可使步法灵活变化。可见,此桩桩势暗含玄机,科学合理,富有    实战价值。
   二、《大成拳论》有述: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之所以重自然力之锻炼,乃因拙力总是有限,自然力才浑厚    连绵。而“肌松”方能去除拙劲,达到“力*%”,才能获得自然力。不知者以为“肌松”“力*%”两者相背,其实这一锻炼正是依据现代科学。    从心理学原理可知,在大脑处于沉静状态时输入一定信号,相关神经和组织会产生较平时强烈许多的应答反馈。“肌松”则身心放松,大    脑也就相对入静,于此状态下进行推拉砸挑纹丝不动的精神假借,肢体随之会发生相应变化,产生“力*%”(也就是内劲、自然力)。这     一*%劲初时微弱,不易察觉,但随着站桩的不断深入,会逐渐明显,日益强大。
     三、此桩对骨骼能起到重要的骨重建作用。站桩过程中,骨骼的血液供给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强加快,形态结构不断产生良性变化,从而    使密度和强度与日俱增,抗折抗压抗扭功能不断提高。产生骨重建变化之后,肢体的整体沉重感与局部沉重感会增加,抗击性与    打击力也今非昔比。
   四、众所周知,关节的稳固性与灵活性在技击中不可小视。此桩对这方面亦有帮助。经站桩训练,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关节囊和韧带的    厚度,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增强,从而使关节的稳固性与灵活性不断提高。这样就使关节不仅对主动力量(己身发出的力量)与被动力量     (给予己身的力量)的承受力增强,而且屈伸与扭转也较以前更快速自如,无形中加强了肢体的技击素质。
    五、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物质。长期站桩,能使这些物质不断增多。而这些物质增多,不仅能提    高肌肉的收缩能力,还能使高能物质的活性加强,分解速度加快,及时供给肌肉能量,两相作用,可使肌肉于瞬间产生强大劲力。此    外,长期站桩还可使周身肌肉产生通联,臂肩、胸腹、背腰及胯腿各处肌肉会逐渐相互联接,直至最终结为一体。达此变化后,肢体    一动则全动,劲力匀整,势不可挡。

    须加赘言的是,站桩者往往在经过最初适应阶段的酸痛关一段时间后(时间或长或短,因人而异),又重新出现酸痛现象。许多人因此或对功法或对自己产生怀疑。其实大可不必。此乃上文所述的“骨重建”和“肌通联”阶段。当照常练功,此关一过,即入坦途。
    以业余练功为例,只要修不辍,站矛盾桩三个月左右,即可具备一定的抗击性和初步的*%劲与整体沉重感,此后功力会逐级递增。最终会获得整体感、浑厚感和穿透感兼备的强大内劲,其时放人与推手,均可轻松而为。技击实作,出手胜负立判。
    站桩是一种枯燥无味,积沙为丘的艰苦锻炼。不具以苦为乐之心,磨铁杵成针之志,难有所成。滴水穿石,贵不在舍。修者当知之而自勉。
唯静唯佳

13-04-11 09:53

0
昨晚站了50分钟浑圆桩,今天早晨站了25分钟右式矛盾桩,没有做试力。身体没有明显的变化。
唯静唯佳

13-04-10 09:20

0
百度了下武国忠博客,我基本上就是按这个站的,除了脚以外。关于脚是前三后七,还是前七后三,网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知哪种效果好。我是前三后七,五趾抓地,脚心涵空。身体尽量后靠。

  我这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平常、最有效,也是最省时间和不占地方的桩法,叫做“浑元桩”。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双手在胸前环抱,慢慢地臀部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这样就站好了。
   接着,还有一些讲究: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头呢,下颚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跟绳子吊着。腿稍微往前弯曲一点,身体的全部重心落在脚掌的前三分之二处,这样,后脚跟就稍稍抬起来了,又不能完全抬起来,要像踩着一个蚂蚁似的,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唯静唯佳

13-04-10 09:00

0
谢谢,看过他的视频,很好。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唯静唯佳

13-04-10 08:58

0
谢谢,欢迎交流。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唯静唯佳

13-04-10 08:57

0
昨晚站了30分钟的右式矛盾桩,今天早晨站了30分钟的左式矛盾桩,咬牙坚持下来的。腿感觉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胳膊受不了。
寒江钓雪11

13-04-09 16:11

0
楼主可搜:醒世无量,看看
寒江钓雪11

13-04-09 16:09

0
http://you.video.sina.com.cn/m/157123330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