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灭杀融券盘的反弹》(莫大 2013/07/12 )
提示:大指数7月9日低点上行依然非推动,该段上行为6月25低点上行之后三波段C段上行,未来如若成交量不能梯次放大,则应防再次回落。小指数疑似转化为上升楔型式上涨,此处上行虽仍有空间,但日线若再次背离时应防风险。
上周提示中论及大指数反弹结构没有走完,故而短暂回调后在外围消息刺激下再度强势拉起。如若将6月25日之后的低点上行非推动结构拆解,以三波段等长预期则大指数反弹结构应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如果后续的量能没有同步梯次放大,则表明此次放量上涨并无持续资金支持,后续缩量盘整后再小幅拉出末段,则该结构将于背离时宣告结束。从历史成交数据看,往往阶段地量之后的突兀放量大涨,并非真实的起涨信号,即如去年9月7日之放量,其后的多头意愿不强,导致后续走势出现再次盘落。
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其实我们前面说过,当一个市场无法产生普遍的企业内生性业绩增长推动,驻留市场的博弈资金,必然会在市场自身中寻找利润。而此情况下,市场的肥猪即是融资盘与融券盘。如果说5月末开始的下杀,是对过分的大量融资盘的屠杀,在大指数击破去年12月低点之后,大量的融资盘在技术止损位破时止损。而惯性思维的融券盘必然会在低位去杠杆,然后反弹后再加杠杆。而此次的拉高,则是对融券盘的一次屠杀。从交易所披露的融券数据看,七月的第一周融券总额明显增加,有些品种达到了此前的9成放量。所以,杀完融资盘后杀融券盘,即是市场在全市场不景气状态下,博弈资金向市场自身讨要利润的手法。这并非是简单的大资金博弈,从融券最大量的地产与券商以及部分金融品种看,周三开始的上行,其实更像是融出方的一次反击。地产、券商、保险、银行,是两日拉升股指的主要动力,实际上国家资本维护股指重心的石油与工行,并无出现同步大涨的局面,它或者表明此为资金博弈逻辑,而非是市场基本面彻底转完的上涨。
此前的市场急速下行,是外围多重利空叠加效应的结果。就金融板块的超预期下跌,与6月下旬银行业整肃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偶发事件是多年难遇,或者说最坏的时候兴许已经过去,央行后续的市场维护,表明事态的扩大化并非监管层所愿。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风暴过后银行的状况并没有比前面更好,只是暂时渡过了短期危机。解决银行体系表外资金池的工作仍然会继续,炒钱的热乎劲整体受压抑后,银行盘剥企业利润的空间会缩小。而此次两日中阳狂拉地产与金融股,与外围消息称将有限宽松有关。棚户区改造以及可能放宽地产类公司融资等消息,令全市场的周期类品种全面反弹。但我们认为,这种类似于超跌反弹的机会,顶多就是个短多交易性机会,它并不值得稳健的投资人重仓参与。任何不是以行业复苏为前提的超跌反弹,本质上不值得开新仓做大仓位套利,更何况这些品种的板块指数,多数都不是低点上行推动。从筹码分布的层面看,它们也只是在远离上方套牢盘位置,做一次向天花板冲刺的动作。尤其是很多周期性产业,实际产能的有效利用率只在70%左右,大约有三成的过剩产能需要淘汰,而且,这些过剩产能多是当年4万亿刺激政策所派生的负债产能。所以,现在诸如棚户区改造与地方基础建设的有条件局部放宽,我们理解为是对已经不堪重负的周期类产业的一次延续其生命的求助,本质上并不能改变它们中长期景气度下滑的局面。因此,市场传播的这类信息充其量也就是供资本作短期炒作,它不可能是产业的下滑趋势逆转,拥有周期类权重股为主要阵营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是中长期底部。除非未来出现指数权重的全面调整,剔除那些衰退的周期性权重股,进行人为的指数改造,否则如果按现有的指数权重股结构,这个位置不可能是市场调整的底部区域。君不见政策性的东西,目前多是含糊其词,原因是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太复杂,有些事只做不说,有些事只说不做,平衡各方利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觉得PPI同比增速6月的急速下滑,会因为一句“稳增长”,就立马出现反转吗?既然政策层面依然含糊,即便是有心求助,却无钱扭转局面。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在4万亿之后扩张太大,大到继续印钞的货币扩张政策已经受到系统性抑制。如此,你预期什么反转大牛市,搞笑。
看了下一行业板块指数,地产、金融板块为本次反弹托起大指数的主要动力,而它们的板块指数筹码分布状态已经临近上方的密集成交区下沿,从这两个重要的指数低点上行的波动结构看,都不是上行结构,只不过是力度大一点的三波段上行结构。如果这样的预期是合理的,那么,按三波段等长测算它们或者还有一点空间,但此处却不是短期套利的介入点。因为,任何非上行推动的结构,合理的预期是再次出现下行推动时,应以新低为预期。但也有例外,如是末跌段结构,末段的下行不再出新低也是可以的。市场跟随型套利者,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稳健心态,通常不会在最悲观的预期仍然存在的时候,作孤注一掷的搏彩式套利。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位置,甚至都不是考虑逢低买进的时候。就大指数而言,周四下方所留之上跳空缺口也是一个隐患,即使后面大指数还会向上方6月20日隐性下跳空缺口回试,下面这个缺口终究是要补的。如果从策略的角度讲,你可以现在持仓设好止损观望继续看多,但却不应在此处随便开新仓强烈预期市场反转。存在不确定性的市场,往往很容易受外围消息左右,当人们无信心或者无底气时,情绪的波动易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所以,此时保持冷静是必要的。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周四收盘来电话问买什么股票的人又多了起来,套惨的人总是这样,市场不涨他不问,市场一大涨才想起要买什么股票。而这些毫无市场经验者每次一问要买什么股票,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打个哆嗦。妈呀,找套的又来了。
上周担心小指数出现扩张B的调整,设置了多空参照线1074作为观察的条件。但小指数虽证实了上行非推动,但1074并不是有效击破(有效击破指三天连续收盘在该线之下)。之所以选择这个点,是因为它是创业板指的上方密集最大量区域。从筹码分布的分析原则,大量密集峰击破视为大量为出量,除非后面再度站上,否则以该大量视为高位减仓区域。但是,周三虽未站于该点上,不过收盘价是站于8日均线之上。通常我们以8日均线作为多空力量平衡点,只要能站上8日均线,后面看多更为合理;反之,则看空更合理。而就目前看,创业板指数虽已经证明不是上行推动,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非上行推动上涨,而且也非扩张B,这就是情绪化的上升楔型结构。通常上行楔型结构一定只出现在某一结构的末端,最常见的是上行结构的末段上行,以及下行结构的C结构末段楔型。我们注意到,市场依然是跛足前行状态,一脚高一脚低似的在小指数涵盖的群体与大指数涵盖的群体交替行进。周期类品种一反弹,小票们差不多是集体歇菜。大指数一调整,小指数又涨得欢。但我们注意到,目前推动小指数上涨的力量已经薄弱了许多,除少数小指数权重股依然坚挺,多数小票们均处于中等级别的平台整理之中。正因如此,我们认为目前虽然媒体上继续吹呼小票们正受机构投资者偏爱,6月以后的加仓均在此方向。但我们还是前面如一的观点,当多数人都以同一的方式试图挣钱时,该方向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因此,我们觉得这位置小指数形成情绪化上升楔型结构的概率大,即每次的上行都能创出新高,但做多力量并不能迅速将其推得更远。而再次的回落,又会有一批后来者抄入。这样的做多在后面的小区间上升三角型中,会最终消耗掉做多热情。如此时大指数出现回落,很容易将小指数同步带下。所以,此处虽然还可看涨,但防范风险的意识一定不能没有。如若日线级别再次出现背离,那么参照线将再次成为减仓的观测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时,最好不要对市场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PS:其实,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真的很矛盾。要不要在指数强势上行,全国人民一片欢乐时,说出我个人最直观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未必是正确的,但是本着一惯客观的态度,我个人认为说出最直观的感觉,是一个分析者应该坚持的原则,哪怕后面是被证伪的,也不能在这种时候从众随大流。
当然,我这么说肯定是有根据的。如果你觉得上行非推动的直观感觉可能会出错,那么我想请你们看看最直接的经济数据。就PPI同比增速的6月急速下滑,会不会因为一句“稳增速”就立马出现反转,如果你手头有数据源,可以看看连续三个月的中小企业的情况是恶劣,还是已经出现明显的好转。稳增速不是一个空口白牙就能稳得住的,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货币扩张政策已经受到系统性抑制,不可能再以印钞的方式刺激经济。如果没了货币政策性扩张的能力,必然是无法在短期之内实现08年末的效果。而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金融体制改革,盘活存量,即是要从中挤压出钱。
我的好友只玩
中小板分析得好:存款保险制度、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这三块东西将是挤压银行表外资金池释放社会流动性、引导有序投资、拉平基准利率与实际利率。而我们认为,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银行本身的ROE会出现下滑,表外资金池的挤压,会让银行的收益下降,这点肖钢理解的比我们清楚。引导有序投资,必然会加大直接融资比例,A股融资开放只是一小部分,债市规范融资还会继续,更大块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将会从柜台交易、新三板、股权投资市场进行。判断在下一个牛市来临前,这方面的布局会加快。换句话说,就是未来一年半至三年内,由国务院审批的北京天津新三板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挂牌交易。由地方政府所审批的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未来的流动性必然不会像中央审核的试点市场好,无论是武汉、重庆、成都,还是深圳前海,都无法与上述三个市场相比。现在懂得食头啖汤的人还少,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很多。感觉这是一次制度性变革的机会,而我的重心也会放在这上面,制度性机会才是最大的机会。当多数人在思考如何抢股票时,我们得去制造股票,事情就这么简单。
判断市场还有一条腿,下面的缺口还是该补。己未月并不利市场上涨,庚申月对市场更有利。而我们原来的结构判断,是在8月中旬。预期目前的三段式上行,只是一个3-3-5结构的第一个3,后面的5段反弹,会是更易获利的机会。即使放跑现在这段,也不会错过后面宏观确定性出现的上涨段。与其现在孤注一掷,不如等更稳妥的机会。市场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