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超:港股现时不宜抄底 下半年有反弹www.eastmoney.com2013年04月11日 10:20曹仁超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28)
据媒体报道,“当前我们正面临Bi-flation,即既有通胀又有通缩。”香港着名金融评论家曹仁超指出,国内视物价通胀为洪水猛兽,政府期望今年能控制于3.5%,并采取了审慎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我们也面对着银纸购买力缩水的年头。市民在百物腾贵,工资跟不上通胀的日子下,苦不堪然。投资者也无所适从。
在这Bi-flation
期间,泡沫特多。他说,由这世纪开始,2000年有科网爆破,2008年金融海啸,现在亦正经历一场商品泡沫爆破,无论黄金丶石油(行情 专区)丶
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价格都在下泻。金价从2011年底每安士1920美元高位下跌至现在1539新低,跌幅19.8%。反映商品的CCI 亦从2011年691点见顶,至过去一年以来,徘徊于500-600之间,最新跌至541点。招金矿业由一年内高位14.4元跌至上周9.29元。中石油由去年11.86元高位跌至现在9.9元。总的来说,无论油丶铜丶铝丶玉米都跌逾20%,已算是爆煲。
“黄金已是较后下跌的商品,待楼价下跌两成,就是最后的爆煲。”他说,香港楼价也处于高位,爆破是迟早的事,但不知何时?因市场的购买力无法预测。他说,自用的物业不宜售卖,物业投资者最好获利沽出。
他又说,欧美都经历了痛苦的调整,香港经济理应受外围冲击而受震荡,但2003年开始香港GDP增长受惠于内地人来港消费。如没有内地的消费支撑,香港恐怕也“日本化”即经济停滞不前。“内地去年来港消费达三千五百万人次,五倍于香港人口。内地人感兴趣的奢侈品店铺能兴旺,港人热爱的云吞面店铺则捱不了贵租。”
曹仁超指出,现金缩水的理由:以金价计算,2000年金价每安士250美元,如今约1500美元,升幅六倍。换句话说,我们手持现金,只拥有2000年1/6的购买力。楼价劲升,也没有升六倍,现在中原指数是123点,较2000年53点,升幅只有1.3倍。市民的工资多年来因沙士及金融海啸已没有增长,近年每年如有3-5%加幅已不错。
各国滥印银纸购买力下降
问及为何以金价作基准比较?他说,“自金融海啸以来,各国以印银纸刺激经济,银纸似乎可以无限印;但黄金的藏量则有限,且1971年之前美元实行以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之后才放弃。”人类历来只采掘了约15万吨黄金,全球每年只生产2600吨黄金,中国年产400吨,供应非常稳定。我们眼前的通胀令银纸变得幻象,资金相对金价来说更是通缩。“1971年金价每安士35美元,当年的百万富翁很富有;今天金价约1500美元,如今一百万元资的购买力只及当年5%。”
他说,欧美政府印银纸导致投资者对货币失去信心,转移炒卖房地产(行情 专区);但政府面对经济衰退又不得不印银纸,印银纸又慢慢变成货币的购买力缩水。我们同时生活于通胀与通缩的痛苦之中,百物腾贵,银纸又没有购买力。这与香港八十年代的情况不同,当时连年通胀双位数字,工资也相应增加。现在是工资没有跟上通胀,人们要节衣缩食,令小市民捱苦日子。
对于欧美各国印银纸的成效,曹仁超说:“QE初期效用高,之后功效递减。”他解释说,世界经济问题的根源是贫富悬殊。富有者拥有资产大幅升值,令财富越来越集中在20%富人手中,无论外围经济好与坏,对他们的消费均没影响。中产却面对经济下滑,因工资没有增长而消费受影响。贫穷者面对经济低迷,更是入不敷支,没钱消费。当市民的工资跟不上物价升幅,便节衣缩食,消费减少,市面上商品需求便告下滑,公司盈利受打击。
他说,当银行(行情 专区)最初减息,可刺激投资欲望,但一旦减息多时经济未见起色,生意难做,投资者的创业兴趣就会下降,宁守住资金安全,或选择存放银行。可是,现在银行存款利息近乎零,投资者选择买物业收租,宁赚取2%回报率,由于买楼收租的投资者愈来愈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升。至于股市缘何无法上升?他说,乃因企业纯利无法跟上。欧美及中国经济不稳定,投资者诚惶诚恐,入市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