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臣:让大象善舞——辅仁药业集团的兼并重组之路(上)
发布时间:2013-5-6 8:29:57
河南鹿邑,一个只有1245.5平方公里的小城,一直以来带给大家的多是“老子故里”的印象。1998年,随着一群制药创业者的辛勤努力,这个一度文化味十足的小城,因为辅仁药业集团六个字,让河南,中国,乃至世界,赋予它新的坐标。1998年5月,辅仁药业集团成立。当时,正值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面对宛西、羚锐等已成规模的本土制药企业的虎视眈眈,以及扬子江、
天士力、哈药等行业大鳄的虎踞龙盘,刚刚起步的辅仁,在当时却连一个核心品种都没有,如何在群雄四起的医药市场异军突起,找到辅仁正确的发展路径,成为摆在朱文臣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面对国内医药行业的现实,朱文臣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立足国情,生产老百姓需要的普药。确定了方向,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品种,做普药需要多品种、大产能做支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01~2006年,朱文臣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凭借敏锐的眼光、精准的判断力和迅猛的执行力,走出了一条只属于辅仁的兼并重组之路。
2001年,辅仁成功兼并了焦作怀庆堂有限公司,更名为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这次兼并不仅使辅仁拥有了冻干粉针剂、水针剂两种剂型,更使辅仁拥有了西药的生产资格。
2003年,辅仁在鹿邑玄武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建成的亚洲最大产能车间顺利投产。同年,辅仁全资收购了河南老牌国有药企——开封制药及其下属的合资公司,更名为今天的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回顾辅仁对开药的收购过程,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从战略层面上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开药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制药厂,始建于1949年,伴随共和国成长,曾是国家38家重点制药企业之一,不仅拥有全国最多的精麻药品系列,也是专业生产西药制剂、生物制品、头孢制品、抗生素、原料药等制剂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辅仁收购开药,对自身品种线的扩张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6年,辅仁兼并了当时的河南天康制药有限公司,更名为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63年,拥有复方半边莲注射液、鸡矢藤注射液、地黄润通口服液3个全国独家品种以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抗病毒口服液的中药制剂老厂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辅仁的中药产品群。
2009年,辅仁成功与北京远策药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其实施重组。这家专业从事基因药物开发及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为辅仁弥补了在基因工程、疫苗品种及生物制药品种上的空白,打通了辅仁与世界接轨的通路。
在外界看似眼花缭乱的制药企业兼并重组背后,朱文臣的目的显而易见,他要迅速搭建一个品种平台,实现辅仁的快速发展。面对中国制药行业以仿制药为主的现实,当别的企业都在忙着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企业的盈利渠道时,朱文臣却表示,我们不在产业链上做工作,我们只做价值链,我们的重组兼并也都是围绕价值链来做的。
事实证明,朱文臣的决定是正确的。
随着辅仁药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品种为核心,并购为主线”的早期发展战略最终让辅仁的产能和产品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飞速扩张。2006年,随着朱文臣率先在业内提出辅仁要做“全球通用名药中国制造商”的企业目标,辅仁已经完成了多品种、大产能的产业布局,拥有水针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剂、胶剂等23个剂型,近1000个品种,制剂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制药行业前列。
当问及为什么把“百姓药 辅仁造”定位为企业使命时,朱文臣说:“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用药需求就是最大的市场方向。从企业创立伊始,我就明确了‘百姓药 辅仁造’这个目标,这么多年来辅仁一直瞄准这个目标,在品种上发力,在基本药物上发力。始终立足百姓需求,用心做让老百姓买得起、愿意买、买得到、疗效好的药品,全力向‘中国家庭常备用药第一品牌’的目标前进。辅仁会一直坚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