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本连载不构成任何投资邀约,买卖建议敬请垂询中证监(CSRC)核准的投资顾问或者分析师,敬请诸位独立决策、谨慎投资。
第二问题:大股东最近的减持
朱大掌门最近有些高调,分别于8月21日二级市场抛售2600股(价14.94元),8月26日大宗交易抛售719万股(价13.74元),9月2日至9月3日二级市场抛售128.9705万股(价13.77元),9月3日大宗交易抛售759万股(价12.39元)。数笔交易,加之几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一笔交易168.7132万股(价13.87元),凑成了8月28日及9月5日两个分别减持5%的公告。
从8月26日和9月3日两次大宗交易价格看,都是按照前一天收盘价的跌停价成交;交易对手,均是潜伏在中金公司的上海和深圳营业部,专事刀口舔血寻求大宗交易差价的“刀客”。从二级市场盘口观察,“刀客们”应该转天就在二级市场抛售了,至今没有任何人5%举牌可以侧面佐证。“刀客们”这次赚得盆满钵满——8月26日以13.74元接盘719万股,8月27日成交均价15元、收盘15.01元、成交970万股;9月3日以12. 39元接盘750万股,9月4日成交均价13.47元、收盘13.42元、成交1238万股。粗略估计,这2单赚取利润应该超过1000万绰绰有余,年化收益率笑得“刀客们”大概合不拢嘴。
朱大掌门这买卖做得似有些失策,错估了二级市场股东们的承接力,一千多万银子白白送给了这些“刀客们”,还不如二级市场直接砸盘让利给9000多个坚定的股东们。朱大掌门应该知道,从2009年6月30日起,连续15个季度股东人数只见减少、不见增加,直到今年二季度才小幅度增加了111个股东。这9700多个股东,经历过2319“钻石底”、1949“解放底”、1849“难言底”,各个口香糖般粘人。只需每人平均分食不到2000股(不到3万块钱),就可以将朱大掌们抛出的筹码消化殆尽。朱大掌门也可以分析分析股东数据,看看9000多个股东,有多少可用约定式回购或者信用交易,他们会缺少这区区三万块钱吗?
那么,朱大掌门减持目的又如何呢?这里做下“文抄公”, 录以备考两份中证监指定信息披露报纸:《中国证券报》9月5日报摘——
上海辅仁董秘张海杰表示,控股股东减持的原因并不清楚,目前通过资产注入解决同业竞争还没有时间表。《证券日报》9月6日报摘——对于这次突然而汹涌地减持,记者咨询了上海辅仁董秘张海杰,张总表示这是集团的经营行为,具体集团的安排目前尚不得而知。张总还表示现公司运行平稳,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仔细斟酌张董秘的一番表述,看来朱大掌门此次减持,并非马云减持
华谊兄弟那般“为改善生活”,也不似华谊老板王忠军“为了孩子工作”而套现,而是正常的“集团的经营行为”。张董秘的“神回复”中,也没有马云、王忠军们一边减持、一边高唱看好的“场面话”,隐约中倒可以嗅出朱大掌门希望现阶段的公司股价“越低越好”。 揣测朱大掌门有这类“奇特居心”的又一个佐证,即是去年5月25日的“奇特”公告——当时持股已经不到5%的原二股东金礼发展有限公司的减持公告。根据《证券法》规定持股不到5%的股东出售股份根本无须披露,朱大掌门旗下的董秘倒是不避嫌,如此积极主动发布可能被市场认为“利空”自家公司的消息,不得不引人深思!另外一个很好玩的股权司法冻结,即去年6月7日至8月23日的股权司法冻结,有闲暇兴趣的股东不妨跑一次杭州旅游,去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申请下法律文书公开,在此就不赘述了!
接着的一个问题,张董秘口中的“集团的经营行为”究竟是什么呢?根据上海新梅(
600732 )今年2月份的公告,朱大掌门旗下的宋河酒业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4亿元、14.29亿元和15.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2.08亿元和2.31亿元;《
中国医药报》201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显示,朱大掌门旗下的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列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000999 ,市值超过260亿,2012年净利润12.8亿)之后,位列第20名,在22名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538 ,市值超过740亿,2012年净利润15.8亿)及24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276 ,市值超过440亿,2012年净利润11.5亿)。从这些数据看起来,朱大掌门旗下两公司似乎都不会怎么缺钱;即使日常经营真缺钱,朱大掌门大可以用股权质押的方式,就象今年6月19日质押2000万股781为宋河酒业借款提供担保,去年10月22日质押1000万股781为开封制药借款提供担保,去年9月21日质押1000万股781为开封制药借款提供担保。而朱大掌门此番不用质押,直接采取减持的办法套现,如此看来张董秘口中的“集团的经营行为”很可能并非日常经营行为,而极可能是资本经营行为——因为只有资本经营行为,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现实国情下,无法设想中国的商业银行会贷款给客户购买股权做投资。
如果朱大掌门真是缺钱购买股权的话,无非以下几种可能性——第一,朱大掌门搞PE创投去了,这似乎有些邪门,与朱大掌门一贯实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不符;第二,朱大掌门需要钱来增持开药或者宋河。然而根据上海新梅2月的公告,新梅有优先购买权拿下高盛的宋河股份,平安持有的宋河似乎更藏在深闺并非卖品。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增持开药的可能性——开药的股东中,除了如狼似虎的一众PE,只有必康这个产业投资者了。曾经带领新桥投资首例收购中国商业银行深发展的单伟健,现在当上了必康制药的掌门人。细观必康的PE股东们,则是一众的海外PE,其今后境外上市倾向已经十分了然。必康如要海外上市,和辅仁“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关系则就是十分鸡肋了——因为必康的持股比例实在太高了,高到都已经无法适用成本法核算,这是境外机构投资人十分不喜欢的结构——IPO路演大忌。一番推理猜测如果成真,朱大掌门真是减持781而增持开药,那对我等小股东而言,真是天大幸事了!
减持到30%门槛附近的朱大掌门,下周是否会继续减持,相信也是列位看官关注点。朱大掌门的半年度报告信息披露似有瑕疵,中报披露的7034.0729万持股,质押或者冻结的有7033.9960万股,也就是说没有质押或者冻结的只有可怜的769股。而朱大掌门最近的两宗减持,大宗交易加二级市场抛售,却总共抛出了1607.2305万股,而其8月16日公布的解除量押股份才仅有1000万股,如此看起来朱大掌门中报所披露的“或者冻结”是十分有讲究的。朱大掌门目前5426.8424万股,其中2000万股6月19日质押给建行周口分行,1000万股去年9月21日质押给中行开封分行,剩余2426.8424万股大概属于这种“或者冻结”的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不到14%,大约可供朱大掌门减持公告2次,如果朱大掌门欲公告3次的话,则要想办法在质押股份上做文章了。老夫的判断,如果朱大掌门为了“集团的经营行为”真还缺钱的话,可能还要继续减持;当然,如果朱大掌门的“集团的经营行为”钱已凑够数了的话,应该也就不会减持了。因为如果继续减持的话,朱大掌门将来做事情时会增加些底下跑腿人的工作量,法定从持股低于30%到重新增持(无论是二级市场购买还是认购增发股份)超过30%,必须向中证监申请全面收购邀约豁免,相信自有想做生意的投行、律师等中介机构会善意提醒朱大掌门这一点。
再次忠告——本连载不构成任何投资邀约,买卖建议敬请垂询中证监(CSRC)核准的投资顾问或者分析师,敬请诸位独立决策、谨慎投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