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引自“ST乔峰”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如果说的不错,宝安的石墨烯其实是氧化石墨烯,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
在石墨烯概念受到市场追捧中,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宝安(
000009 )旗下的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贝特瑞发布公告称公司拥有石墨烯,称日产1公斤。
“贝特瑞生产的是氧化石墨烯,它是通过石墨间插层,再经过剥离获得最低至单层的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尺寸是微米级别,它是一种导电添加物,经还原后有一部分石墨烯的功能。”该专家解释,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应用相似,但效果没有碳纳米管好,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制备较为容易。
金路集团(
000510 )的被炒作亮点在于它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进行石墨烯产业化的研发,主要方向是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和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三个方面。目前,年产1.5吨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于2012年11月中旬通过鉴定。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制出的是7英寸的石墨烯,这是属于研究用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另一石墨烯的研究是作锂电池方面的应用,但是在商业化应用方面,3-4年内不会有什么突破。”按该专家理解,这个1.5吨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生产的应为氧化石墨烯。该论点未有中科院方面的官方回应。
中航三鑫(
002163 )则受益于中航工业航材院的技术突破,后者宣布,掌握了衬底材料表面晶粒定向受控生长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反应气体分压配比等关键专利技术,在铜箔表面制备出超过12英寸的石墨烯薄膜;更大尺寸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也已突破。
上述专家表示,中航工业航材院12英寸的石墨烯薄膜是早已存在的技术,“并不稀奇。”事实上,12英寸的石墨烯在设备上的花费不会超过30万元,用实验室普通CVD即可制出,“难点在于大尺度石墨烯薄膜制膜”。
石墨烯的真正面目
13.5亿美元用于其未来10年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应该在3年内都没有效益的”
资料显示,石墨烯用途非常广泛,在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甚至可以应用在飞机材料、防弹衣等高端产业上。
诺基亚研发中心主管詹妮·科维罗加(Jani Kivioja)表示:“就在我们讨论石墨烯之际,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临界点,期待着石墨烯革命的到来。之前,人们考虑生产低成本铁的方法,这带来了工业革命。然后是硅,现在该是石墨烯了。”
作为石墨烯应用的第一步,目前石墨烯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在手机触摸屏方面,即以替代现有的ITO靶材,而三星已于近期生产出相关样品使用石墨烯材料的手机可随意弯曲、捶打,并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更清晰的屏幕分辨率。
事实上,由于制备的困难,目前8平方英寸的石墨烯在市场上的售价为500美元,在业内素有“黑黄金”之称。实际上,石墨烯不但不黑,而且以97.3%的透光率在透明导电材料领域中傲视群雄。。
上述专家解释,石墨烯由于是以单位原子为单位,故多以面积计算,如以重量算计,对角线30英寸可能就是0.1毫克左右,“以公斤或吨来计算的,都称不上是石墨烯”。
“工业化的石墨烯,主要的原材料是99.999%的含碳高纯度甲烷或者乙炔。”上述专家表示,1000元可以买十多公斤高纯度甲烷,1克碳可以生产2000多平方米石墨烯,原材料成本并不高,但难就难在技术突破方面。
该专家同时感慨,欧盟给诺基亚的13.5亿美元用于其未来10年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应该在3年内都没有效益的”,而国内目前基础研究尚处薄弱,炒作风气却已尘嚣直上。
作者:梁钟荣来源21世纪网-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