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数十亿美金蜂拥而至 中国人将澳大利亚房子抢购一空

13-03-18 10:37 4790次浏览
没油干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分析人士警告,由于携带数十亿美金的中国投资者蜂拥而至,澳大利亚当地的期房价格正被人为推高。在悉尼,多达1/6的期房被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者抢购一空。

  澳著名置业专家迈克尔雅尼表示,本地购房者或许因此被迫多花很多钱,“海外投资者正推动期房价格上涨。如果不这么卖,此类项目就无法动工。但竣工后这些公寓的价值将比合同价格低7%至12%。”

  据澳外国投资评估委员会2012年度的报告,去年共审批房地产(行情 专区)业申请10118件,为2008年的两倍。其中住宅投资价值197亿美元,排名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某开发商全国销售主管詹姆斯西雅罗佩斯表示,该公司在悉尼的一些开发项目中,15%的房子被在国内面临限购的中国大陆投资者买走,“他们既是投资人也是子女在此留学的家庭。”

  负责悉尼海德公园附近某公寓区销售的本斯图尔特表示,该住宅区1/10买家来自中国,“中国人正经历高速经济增长,促使他们买房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将来此留学。”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移民是他们投资的首要因素。

  悉尼的“中央公园”公寓住宅的开发商证实,该项目大部分期房被亚洲人买下。在上海开办房产网站向中国投资者推销澳房产的安德鲁泰勒表示,当前(中国人到海外置业)的兴趣“仅是冰山一角”,他说,“真正的购房大军是总收入约10万美元以上的上层社会。他们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预测有6000万(中国)买家正准备进军世界。”

  泰勒表示,由于澳本地购房者保持谨慎,外国买家将成市场主力。

  --------------------

  中国购房大军抢滩美国 纽约豪宅6成买主是中国人

  海外置产购业?这听起来早已不再陌生。在中国房市“体温”难测之际,已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房地产(行情专区)商选择投资美国,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去年9月,来自中国河南、2007年就在纽约上市的房地产商鑫苑置业以542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威廉斯堡城区的一块土地,用于该公司在美国进行的首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此项目是一幢拥有超过200个单元住户的公寓大楼,开发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2亿美元。

  “美国的公司乃至当地开发商都非常青睐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合作。”鑫苑置业销售总监张令青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开发商资金充裕、财力雄厚,并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对美国开发商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好事。”

  房市红火

  2012年无疑是中国对美投资创纪录的一年。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数额就达到65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当年危机时崩溃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复苏的亮点。

  评级机构标普公司2012年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大城市房价已经连续9个月上升,其中20个大城市在10月份房价同比上涨4.3%。美国房屋市场研究公司核心逻辑(CoreLogic) 1月14 日表示,2012年美国房价上涨 7.5%,创 6 年来最大涨幅。同时,利率持续在历史低位,投资房地产正逢其时。

  股神巴菲特在2012年2月就曾经说过,如果实际操作没问题,他要贷款买成千上万的独立屋,而且如果持有时间足够长,房地产会比股票回报率更高。因预测房地产危机而一举成名并且赚取4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保尔森(John Paulson)在今年1月也改变了自己对房地产的态度,他认为现在是购买房产的最好时机。

  很多中国投资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报告显示,2011年海外投资者在美购房金额总计820亿美元,其中中国买家以超过70亿美元成为美国房地产第二大投资群体,仅次于加拿大。

  在纽约,59街至79街、公园大道至第五大道之间是最豪华区域,起拍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房子,约有60%的竞拍者是华人。而在曼哈顿下城,据一家不愿透露公司名的房地产商统计,价位超过100万美元的公寓住宅中,有超过200户是中国买家。

  席卷全美

  中国投资者不仅在纽约掀起购房浪潮,佛罗里达州、加州也都遍布中国富豪的足迹。据加拿大媒体《多伦多星报》日前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佛州搜房公司工作人员称:“最近我们的客户为了订航班而精疲力竭,有些中国投资者甚至不用亲自前来便定了35套公寓。他们只是看看图片就直接签支票成交。”

  佛罗里达州粉棕榈地产创始人艾普利米安(Shant Epremian)对加拿大媒体表示:“我准备将销售重点转向亚洲,那里的资金非常雄厚。买家都在寻找好的商机,也看到了佛州房市的低价促销。”

  富裕华人在海外购房往往果断坚决,全现金付款,自然深得经纪人喜爱。

  “中国买家的显著特点是,果断决定。”纽约房产经纪人戴尔(Dale)对本报表示,“有的看五套房就拍板了,有的甚至只是看看房子的图片便签支票成交了。而美国买家,很多时候会看了一套又一套,有时要看上一两年。”

  对于中国买家的购房特点,许多美国经纪人也都了然于胸。“华人偏爱全新房,要有许多附加设施,也喜欢吉利数字的楼层,要能看见好的风景。同时非常看重风水。”戴尔说,在户型上,独立产权公寓、合作公寓、联排别墅的销售状况都不错。

  国内房地产大佬也早就看好美国的奢华公寓。2009年,北京万通地产 (行情股吧买卖点)股份有限公司就将目标锁定在纽约地标建筑——世贸中心一号楼,并成为其第一位商业租户,打造“中国中心”,长期承租64层至69层约两万平方米的黄金楼层,月租金高达千万美元。

  世贸中心新址仅基础设施就投资110亿美元,是极具挑战的商业不动产项目。万通董事长冯仑在2012年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论坛上曾表示:“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万通的战略不只做住宅,还做商务不动产,借由这样一个项目,我们真正了解到,在纽约怎么样来做商用不动产,理解到我们认为的美国模式。这些对万通提升在本土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现在,“中国中心”的招商项目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驻世贸中心。

  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进军美国的中国房地产商还是将很大部分的营销面向国内市场。张令青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鑫苑置业在纽约的项目将于2013年上半年动工,预计2014年底完工。今年夏季将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一线城市率先启动住房预售。粗略估计,该公寓楼的销售总额约为2.5亿~3.5亿美元。但根据目前美国房市逐渐回暖的信号,预计建成后3~5年内,鑫苑置业在美国所有项目总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美元。

  “鑫苑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张令青说,“现在我们很关注中国投资者喜欢居住的美国城市,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迈阿密等。我们会继续在美国搜寻其他项目,并计划将所建楼盘的40%左右卖给中国投资者。”

  不过,在美国投资必须对当地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非常了解,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冯仑就曾经在纽约的一次论坛上讲过,当年租用世贸中心一号楼,各种文件已经超过一人多高的时候,事情就进行得差不多了。

  鑫苑置业的不少员工都是美国人,尤其是美国项目的负责人几乎都是在当地聘请的专员。他们训练有素,且十分了解美国的法律、税收制度、保险(行情 专区)制度和贷款等要素,主要负责项目调研、土地估价、产权管理、合约签订、条款核实等。在进军纽约市场之前,鑫苑置业已经在美国西海岸开拓了房产项目,并与美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莱纳房屋公司(LENNAR)合作,打造豪华城市公寓项目。

  不过,中美两国房地产业的行规依然会有诸多不同,这给鑫苑置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中国,房产商大多是“滚动式”开发,也就是依靠银行(行情 专区)贷款和预售收入来支撑项目建设,回款速度直接影响开发成本。回款速度越快,开发的资金成本也就越低,利润空间就会加大。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商会将回款迅速投入到下一个开发项目,现金一直在不断滚动。

  然而在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房屋购买者的利益,开发商的预售收入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前要放在银行的托管账户,完工之前这笔现金不可以取出
。开发商筹足购地款项后往往要委托产权保险公司进行产权审查,审查这块地是否有纠纷,比如地役权、留置权、抵押、费用等等。纽约的土地往往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很多卖家在卖地时根本说不清祖辈上几代人是否有将土地抵押或是否有其他债务问题,如果中国投资者没有仔细盘清债务就匆忙购买,很容易陷入被动。

  “对于投资的每一步,我们都非常谨慎。”张令青说,“在前期,我们的很多合同要走两轮。不仅要让中国的法律顾问过目,以保护我们上市公司的利益,还要让美国当地产权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专业工程和评估单位仔细审核,确定万无一失后再签字。务必将风险降至最低。”(第一财经日报)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火星胖子

13-03-18 11:30

0
现在还去澳洲买房?应该去美国啊,便宜!
南溪书院

13-03-18 11:28

0
美国底特律的房子更便宜,1000美元可以买2套房子。
浩翔

13-03-18 11:14

0
看吧 这么多钱
有钱人根本看不上A股 除了原始股其他不碰
信用卡

13-03-18 11:13

0
长此以往,那点外汇储备恐怕不日将不复存在!
没油干推

13-03-18 11:06

0
河南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胡葆森说:“他们才3亿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3亿人的国家怎么能预测14亿人口国家发生的的事情,不能用你们的经验预测我们的发展轨迹和趋势”,“这些人都很幼稚。”------这家伙很牛叉哦
没油干推

13-03-18 11:00

0
IMF副总裁朱民:全球房价都跌 唯独中国逆行涨一倍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娟:全国政府出新国五条,抑制过热的房市,让中国房市是否面临的泡沫化的危险持续引发争议,那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回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的时候指出,目前中国的房价远远超过民众所得,他对于中国过高房价表示担心。

  解说:中国房市是否面临泡沫化风险,IMF副总裁朱民在回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表示金融危机时,全球房价都下跌,唯独中国房价却逆行上涨一倍,尽管这反映了中国强劲的经济成长,但他警告中国过高的房价已经引发许多忧虑。

  记者:你认为房市泡沫是否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灾难?

  朱民: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额在过去五年增长超过50%,人民的收入增加,也反映在房价的上涨,但是房价还是太高,特别是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我认为住房价格跟人民所得相比,还是太高太高。

  解说:朱民提醒人民累积财产后,转而投资房市是合理现象,但中国政府必须了解住房部门在整体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进而做出调整。

  朱民: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必须了解长期竞争力和生产力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必须从房地产(行情 专区)转移到实际的研发和投资,我认为改善生产力一直都是中国的课题。

  记者:朱民也举韩国为例指出,韩国的房市随着经济起飞,却在金融危机时崩溃,因为转向研发才得与支持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借此提醒中国应该引以为戒。
孤烟淡日

13-03-18 10:59

0
好啊,再印些钱就可以买下全世界了啊。
yankee

13-03-18 10:53

0
80年代,日本收购全球物业
没油干推

13-03-18 10:51

0
  笔者认为,判断房地产泡沫的标准通常归纳为“五高”,即投资的持续超高增长、消费的持续超高增长、房价持续大幅攀高或持续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这“五高”之间一般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不仅是高,而且是持续性的“高”。定义的持续标准是连续2年以上。而高或超高的界限大致为:所谓投资和消费超高增长是指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年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的2倍以上;而房价高一是绝对价位高,二是短期内房价增长过快,房价年均增长达到或接近2位数;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指超过25%以上;房价收入比高是指超过6:1甚至是超过8:1。按以上标准,我国房地产的确出现了极少数小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泡沫现象。但是,中国房地产总体上并无泡沫。随经济发展下的人均收入与购买支付力的提高及未来市场需求增加等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泡沫会自动消化与被吸收,最后形成健康的市场,所以不会出现破裂。

  笔者认为,一是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已连续三年保持接近或超过20%的增长,且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据此,可以认为当前房地产投资已出现了较明显的过热倾向。2000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19.5%,2001年上升到27.3%(国家统计局景气月度数据为25.3%),2002年1-11月增长28.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更快,2000年增长25.8%,2001年上升为28.9%,2002年1-11月为29.5%。从区域上,东部地区投资过热则更为明显,3年分别增长21.7%、25.2%和28.2%,这一持续三年高达20%的投资增长是在基数较高的状况下实现的;中西部地区尽管也连续3年保持了高增长,但因为基数低,处于房地产发展的初期,其过高的标准可定为35%-40%以上。统计发现,2003-2012年10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4984亿元增到61700亿元,增长了近12倍。

  但是,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11.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0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5763亿元,增长18.3%,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5500亿元,增长20.4%,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到2013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670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024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41亿元,增长24.6%,增速提高6.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405亿元,增长26.8%,增速提高6.4个百分点。说明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总体上由过快转变成稳健,不存在大幅度过快增长。

  二是消费增长。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持续4年保持20%的高增长,其中2000-2002年连续3年增幅达到30%左右,这表明,全国总体住房消费已出现过热倾向。1999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3.9%,2000-2001年则分别增长30.1%、29.4%,2002年前11个月增长则继续加快,达37.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2001年的634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1740元,翻了近十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01年的2.24亿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10.99亿平方米,翻了近5倍。房地产业能够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归根结底还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面一组数据应该能更加清晰的揭示这个问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余人,乡村人口减少1.3亿余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过去十年是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速度最快的10年。

  2003年至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鼓励性政策下平稳快速发展期、抑制和促进交错的大幅波动期和调控不断升级的合理回归期。10年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3.4亿平方米增长至11.1亿平方米,累计增长3.3倍(复合增长率14.2%);销售额从7956亿元(人民币。下同)扩大至6.4万亿元,累计增长7.1倍(复合增长率26.2%);房屋新开工面积由5.5亿平方米增长至17.7亿平方米,10年平均增速达到14.6%,增长速度十分显著。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基本在10%左右,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除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比重稍有回落外,近三年一直维持在5%以上,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况且中国的住宅面积低。有些研究机构,在计算房价收入比时,按照某一固定面积的户型(比如90平米)来计算,这样欠合理。因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是持续增长的。比如1998为20平米(建筑面积),而2012年已增至33平米左右,所以应该动态的计算户均面积。比如,按城镇户均三人计算,2012年全国城镇户均拥有住宅建筑面积为99平米。房价和收入此二因素变化大,而户均面积变化小,所以房价收入比的波动,主要受前二者的影响。

  三是房价。1998-2012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统计局口径),由1854元每平米,上涨至5430元每平米,总涨幅为193%,年均上涨12.9%(远低于23.5%的人均收入增幅)。房价不像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名义和实际之分,房价一般指名义价格,不剔除通胀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价收入比的计算中,皆统一口径,采用名义收入和名义房价。商品住宅价格保持一定的增幅是非常合理的仅就增速来看,房价并没脱离收入增长水平。

  房价增长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总体是东部省市持续大幅增长,中西部地区中少数地区增长过快,但多数中部地区房价增幅明显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2002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最快(且均超过30%)的地区有广西(54.43%)、云南(53.13%)、辽宁(46.23%)、宁夏(41.68%)湖南(40.38%)、江苏(37.95%)、山东(37.90%)、上海(37.64%)、河南(32.12%)、陕西(30.67%)和浙江(30.41%)。在这11个房价涨幅超过30%的地区中,东部有5个、西部有4个、中部仅为2个。中部地区房价绝对价位和增幅均明显小于全国,且两个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都是过去房价过低(特别是河南省).

  价格上涨最多的地区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地区,实际上广东、北京住房投资和消费过热在近几年的价格上升中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这是因为一是:房价统计不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存在统计上的平均价格偏低的问题;二是:北京、广东房价绝对价格很高,其大幅涨价在这之前,如北京仅1997年商品住宅的价格便上升了41.59%。西部地区房价上升最快的地区为陕西、云南,云南既是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也是受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的影响。实际上重庆及四川房价涨幅在这期间并不显著,但平均值掩盖了局部地区的房价过快增长,重庆市区和四川成都市房价上涨十分迅猛。总体而言,从房价上涨过快反映的房地产热主要集中在北京、华东沿海地区、广东、辽宁以及西部的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云南等。

  四是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从房地产投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来,全国总体上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不包括集体和个体,下同)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显示出投资过度倾向。2002年1-11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3.85%,而1998年为17.12%,四年时间提高了6.73个百分点。投资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对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一大隐患,在一些地区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投资和经济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地区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 整个东部地区2002年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30.78%,因此当前东部地区整体上存在房地产投资过度问题。以北京最高,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60.89%,其次是上海(38.5%)、广东(38.38%)、重庆(33.0%)和辽宁(31.19%)等。另外,福建(28.08%)、江苏(23.72%)、天津(23.64%)和四川(23.55%)均超过了20%。

  像北京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60%,比上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如果住房消费增长明显回落,将会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大幅回落,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他的如上海、广东、辽宁和重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房地产投资是不是过高的重要尺度,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如果是与投资比重过高相结合的,那么就可以肯定其存在投资过热或过度的问题,相反,如果投资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不超过20%,在一段时间出现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同时价格上升也不是很快,那么,仍然不能讲是过热,但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些地区内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过热,像四川的成都市、陕西的西安市等。按这一指标分析,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和辽宁等地房地产投资已明显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其他地区过热出现在局部地区,主要是省会或其他大城市。

  五是房价收入。我国当前的房价收入比情况如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别观察一下收入、房价、住宅面积。首先,收入高速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近10%,创造了世界奇迹。与之相适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保持较高增长率。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名义),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按居民的名义可支配收入,2012年比1998年增长353%,年均增长23.5%。或许,很多人会被认为统计局数据不靠谱,尤其是居民收入存在明显低估现象,经济学者王小鲁曾做过专题研究。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统计口径是统一的,通过近十几年的纵向比较,还是基本可以说明问题的。另外,有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房价收比多在 3-6倍之间,由于国情不同,也不宜拿国内情况与国际作直接比。

  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3年之前,全国房价收入比保持在6倍多,那时房价总体稳定,所以那时没有泡沫。2004年开始,房价涨幅超过收入增幅,除了2008年,房价收入比一直保持在7倍以上,尤其是2007和2009年,房价涨幅远超收入增幅,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8和8.1,创造历史最高值。经过纵向比较,基本上可断定房价收入比保持在7倍以下时,全国房价没有泡沫。超过7时,略偏高,超过8低于9时,存在一定泡沫,但不并明显。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之下,房价涨幅下滑,导致房价收入比也持续减小,2010、2011和2012年分别为7.8、7.5和7.3。由此可见,2010-2012年的房地产调控并非没有一点效果,房价收入比的持续回落,证明了其效果是存在的。估计未来几年,全国房价收入比将重新回归至7倍以下的合理区间。
没油干推

13-03-18 10:49

0
谢逸枫-----------你真无耻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