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涨涨跌跌

13-03-18 09:11 5075次浏览
博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涨涨跌跌,停停走走。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9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博远

19-06-01 13:52

0
我觉得价值投资理念是一个知难行也难的理念,表面听上去很简单,在低估价位买入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嘛,多简单啊。可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低估、优秀公司、长期持有。哪一个容易真正理解?何为低估?什么样的公司是优秀公司?长期持有是多长?
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技术能力和两次对人性的考验。
技术能力指的是对优秀公司的甄别能力,这个能力是可以通过学来不断提升的,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能力圈,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商业模式理解能力、行业知识的积累,甚至人生阅历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人生不同的阶段对一些商业模式的理解能力有时候会相差很远,20多岁的小伙子对白酒的理解肯定没有40岁的中年男人理解透彻。
最难的是两次对人性的考验,第一次是股价在低估时。优秀公司低估的时候要么是整个大盘暴跌的时候,哀鸿片野,大家不计成本地夺路而逃的时候,要么是公司发生了黑天鹅事件,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情况下,你敢坚定地买入吗?敢说明你是个合格的价值投资者,不敢则说明你只是叶公好龙而已。第二次考验是持有阶段,守股如守寡,优秀的公司,其股价涨的往往比较慢,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妖股在你面前妖艳地舞动着身姿 ,你能守你的优秀公司吗?
再者,价值投资的执行者仍然是人,是人就会看走眼,没有谁保证价值投资就一定不会亏钱。

纠正了这两个错误认识,我们再来接着聊价值投资为什么这么自信。前面说过,一家公司股价的短期走势实难预测,但长期走势一定会反映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股票市场既然是个开放的市场,那就一定会遵从价值和价格的规律。只要内在价值能不断增长,你还担心它的价格不会涨上来?
博远

19-05-31 23:30

0
节选自1997年股东大会上午场问题12。

股东:你能给我们讲讲你对股票市场风险的定义以及它与标准定义的不同之处吗?

巴菲特: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风险。
本·格雷厄姆投资之道的关键就是不把股票视作是一张纸或者股市的一部分,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部分所有权。在座的各位都拥有你们所投资企业的一部分,如果那家企业的表现很好,你们的投资就能取得不错的回报,只要你们购买的股票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
所以,我们考虑的是企业风险。不过,企业风险可以来自方方面面——举例来说,风险可能来自企业的资本结构,有人可能举借了沉重的负债,如果企业经营遭遇暂时性的小问题,债权人就会迫使企业破产。
企业经营的业务可能天生就有风险,有些企业的风险程度天生就比较高。以前商用飞机制造商比现在多,查理和我觉得开发大型飞机具有“赌上整家公司的”风险,因为在你拥有客户之前,先得投入几十亿美元。
但是一旦飞机出现一点问题,你的公司就完蛋了。所以有些公司天生就具有很高的风险,因为投入产出的间隔太长,加上资本投入太大。
对普通企业来说,除非他们自己是低成本生产商,不然就会面临风险,因为低成本生产商会让他们关闭歇业。
我们的纺织企业不是低成本生产商。我们当时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我们的工会也很合作,所有的情况都很好。但我们不是低成本生产商,因此这家企业的风险度很高。那些能够以比我们低的价格出售纺织品的人,让我们的纺织企业充满风险。
所以,企业风险可能会来自许多方面。
通常我们投资的企业都是内在风险较低的公司,加上资本结构比较合理,从而使得企业的低风险不会转化成较高的整体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的风险是你购买了这样的企业,但你支付的价格太高。这种风险经常会降低你的回报,但不会造成本金的亏损,除非你的出价高到天上去了。
所以,这种风险就变成了你自身的风险,你要坚持你对企业真实基本面的信心,不过于担心股市。
毕竟,股市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驾驭你的。这就是持有一家好企业的关键,不然的话,你就会遇到市场中存在的风险。
你提到了波动。对我们来说,股市一天波动0.25%还是0.5%或者5%没有任何区别。实际上,如果波动更大,我们会赚更多的钱,因为股市会制造更多的错误定价。
因此,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本·格雷厄姆举了市场先生的例子,我们在年报中也使用了这个例子,我“剽窃”了它(我会“剽窃”所有好作家的东西)。
本说,想象一下,当你购买股票的时候,你买下了企业的一部分,你有一个乐于助人的伙伴,他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并给你报一个价格,在这个价格上,他愿意购买你手上的股份,或者将他的股份卖给你。这个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对非上市企业来说,没有人每天都能得到这样的报价。但是在股市中,你却得到了。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如果你的这位伙伴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狂躁症精神病患者的话,这个优势就更大了。(笑声)
实际上,他越是疯狂,你赚的钱就会越多。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应该欢迎波动。但如果通过保证金 进行投资的话,你会不喜欢波动。不过如果你是位真正的投资者,就不会使用保证金。
如果你是一位投资者,就会对剧烈的波动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证券会被错误定价。
其实,最近几年的波动相对于过去的水平有所下降。波动看起来比以前大,因为大家看的是道指的点数,他们看到道指上涨了50多点或者下跌了50多点等等。不过,以前的波动要比现在高多了,那时的波动幅度真的非常大。因此,当时股市提供给投资者的机会也更多。
博远

19-05-30 17:07

0
一、股票的起源与本质
要想依靠股票投资获利,那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弄清楚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票投资的盈利逻辑是怎样,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才知道何去何从,该如何投资。
股票大概发源于15世纪的西方,当时探险家发现新大陆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但是组建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海航更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所以为了筹措资金和分散风险,股票集资应运而生,人们出资换取股票份额,海航队远航回来之后将本金退还,并且将收益按照股票份额分配给出资者。
这就是股票的起源和初衷——为了筹集资金和分摊经营风险。当时出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出资者之间的股票几乎没有发生流转,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就是按照自身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投资者,这就是以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等人为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价值投资派,或者说基本面分析派。
后来随着工业革命催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逐渐被淘汰,原有的融资方式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本投资需求,股份制公司逐渐盛行和发展,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开分离,为了满足股权自由转让的需要,专门的交易所随之诞生,股票的流动性增强,股票的市场交易属性开始凸显,股票投机开始流行,人们获取收益的方式也由以分红为主变成依靠低买高卖的市场差价。
二、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
从股票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本质上是一种权益凭证,代表你拥有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有获取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同时,因为这种权利是可以转让的,所以它又具有交易属性,我们又可以把股票当做一种特殊的商品。
相应的,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也有两部分,一是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这些收益的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回馈给投资者,剩下的部分以留存收益的方式在企业内部滚存增长;另外一部分是市场情绪变化带来的差价利得,包括低估修复的折价部分和高估泡沫的溢价部分。
事实上,股价、市场情绪以及业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股价=市盈率*每股收益,或者说P=PE*EPS,可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情绪和业绩共同作用推动的,既可以是来自盈利的增长,也可以是市场情绪的推动,还是可以两者的共同作用。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分析三种情况下的收益情况,假设某公司初始市盈率为10倍,每股收益1元,股价10元。
1、市场情绪带来的收益
由市场情绪推动的收益,即代表盈利的每股收益EPS保持不变,代表市场情绪的PE发生变动。
假设企业的盈利状况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市场情绪的波动导致市盈率上涨20%,则股价P由10元上升为(10*1.2)*1=12元,那么我们的收益为(12-10)/10=20%。
这种盈利模式不看企业的基本面,主要依靠市场情绪的波动,对于市场的依赖性最强,如果市场长期不看好企业,股价就长期不振,而且市场是一个由多方参与者共同交织的场所,股价短期走势无法预测,所以这个钱是最难赚,盈利模式也最不可持续的。
2、企业内生增长带来的收益
由市场情绪推动的收益,即代表市场情绪的市盈率PE保持不变,代表盈利的每股收益EPS发生变动。
假设市场给出的估值不变,企业的每股收益增长20%,那么股价P由10元增长为10*(1*1.2)=12元,我们的收益为(12-10)/10=20%。
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企业的基本面,对于市场的依赖性不强,即便市盈率长期不动,只要企业的盈利增长,股价也会不停地上涨,可持续性最强,专注基本面容易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这是我们股票投资盈利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逻辑。
3、市场情绪和内生增长的共同作用带来的收益
最理想的情形是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市场情绪的波动,两者共同作用,推动股价的上涨,我们称之为“戴维斯双击”。
假设企业的每股收益增长20%,市盈率也增长20%,那么股价变为(1*1.2)(10*1.2)=14.4,我们的收益为(14.4-10)/10=44%。
这种盈利模式同时依靠市场情绪和盈利增长驱动,是最理想的一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企业不仅盈利增长态势好,而且还被市场热切关注,站在了风口上,以业绩为基础,经市场情绪催化,很容易诞生大牛股。
从上面三种盈利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最理想的情形是第三种,即企业业绩和市场情绪共振,但是市场情绪是多变的,根本无从预测,而企业的经营是可以把握的,这就决定了市场情绪的溢价,则只能当做一种“有便最好,没有也不怕”的附加的福利,而从本质而言,我们从根本上还是依靠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只要企业的盈利增长,股价也会不停地上涨,专注基本面容易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这是我们股票投资盈利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逻辑。
来源:桃成蹊投资
博远

19-05-29 14:44

0
价投大家们从来不会忘记提醒投资者要有耐心。耐心就是要有一个心态平和的等待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也可能会很短。
价投主要考虑的两个指标是价格和价值。或说一个指标也行,那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我曾经有过一个好运气阶段,买入了某只股票后,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就发生了价格大涨,达到了卖出的标准。这种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多数过票要等待数年之久,有些(尽管还没有遇到)恐怕要等待10年以上。
巴菲特也不知道自己买入股票后要等待多长时间,但是他很明白:你要等待。所以,1998年他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好生意—你可以判断会发生某种情况,但是你无法确定什么时候发生—。你不应该太关注发生时间,而应该关注发生什么。如果你能够判断对会发生什么,就不用担心在什么时候发生。”
在2004年谈到国民保险的时候,他曾经用幻灯片展示国民保险在24年中的保费变化:1980是80百万美元,1986年升至366百万美元,1999年逐渐降低到54百万美元,2003年爆发至595百万美元。他特别提到了1986到1999这14年的衰退。
衰退14年,巴菲特并没有卖出国民保险。要在A股,很多聪明人早就寻找那些他们认为行业马上复苏,股价马上会上涨的股票去了。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人生能有几个14年!
如果在A股市场,让一个人等待14年,你不如杀了他。在A股有很多聪明人,他们总觉着自己能够找到一只买入后马上就可以上涨的股票。这样的聪明人太多,所以会出现7亏2平这种高比例、瞎忙活的投资者。
博远

19-05-29 09:52

0
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的统计数据,在长达200年的各项金融资产收益率统计中显示,股票完胜其他金融资产。问题来了,既然是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完胜了其他金融资产,为什么在我国的a股市场,大部分是赔钱的哪?即便是在中国股市诞生近30年的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股市就是赌场,想在股市赚钱是天方夜谭哪?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思绪看下去吧...... 二、股市高回报的秘密和失败的原因   投资于股市是否能够取得高回报哪?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国内的一大批优秀投资人通过股市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在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早就把股票做为长期投资工具的优势和收益率情况研究的相当透彻。股票之所以从长期看能够战胜其他金融资产,其核心秘密在于企业可以利用盈余再投资,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既然股市是这样一个赚钱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却是“七亏二平一赚”哪?恐怕更多的还是个人原因,听消息、追热点、非理性操作等等原因造成了投资者的亏损。有多少人,买入一只股票后,连企业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买入的理由只是觉得股价可能上涨,买股票比到街边买个菜还容易,这种状态,亏钱恐怕真的是不值得奇怪的事。那么明白这些道理,是否就一定能够从股市赚钱哪?恐怕也未必,书中讲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芒格更是说过一句尖刻的话:说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既然股市投资这么难,是不是注定普通投资者难以从股市赚到钱了哪?走正确的投资之道采用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巴菲特投资之道是战胜概率博弈之道。
博远

19-05-29 09:46

0
巴菲特在庆祝《证券分析》发行50周年大会的演讲上这样来描述这些杰出的投资者:“他们探索企业的价值与企业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却不在意市场专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例如某某公司的市场价格在本周或前一周剧烈变化从而决定买入或卖出”,他还谈到:“用40美分买进一美元的纸钞,一个人若不能立即接受这项概念,就永远不会接受它”。低买高卖本来是任何交易获利的基本原则,但是在股票市场则相反,人们会因为价格下跌而卖出,会因为价格上涨而追捧,很难说这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闲大在书中也感叹道:“是的,股票市场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地方,因为它最容易将聪明人变傻,甚至傻到不能思考的地步。”那么闲大有什么可以教给我们的哪?怎样才能不做傻事哪?闲大将那些历史上的杰出投资家的投资体系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并将其统称为“巴菲特思想”,并详细论述了价值投资的四大理论基石:股权思维、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原则
博远

19-05-22 12:45

0
前段时间,看到霍华德马克斯,关于投资者态度周期的观点,其大致意思是在投资市场,人们总是在过度乐观的态度和过度悲观的态度之间,形成周期轮回。
投资者总是在牛市顺风顺水时,越涨越乐观,逐步加大风险容忍度,从而导致在乐观周期忽视风险,对风险过度容忍,过度的风险容忍度让投资者在极度高估区域大量买入,然后在后期风险释放,泡沫破灭时遭受巨大损失。
然后,投资者在收到巨大损失后,教训惨重,开始反思,变的谨慎起来,变的毫无安全感,开始对事物失去信心,变的极端怀疑,对风险高度回避。最后又导致在市场估值价格极低时割肉出局。
下面,具体列举马克斯对投资者态度周期

乐观态度周期
1.利好事件导致乐观主义程度提高。
2.乐观程度提高,导致人们提高风险容忍度 。
3.风险容忍度提高,导致投资人降低风险溢价要求 。
4.要求的风险溢价降低,相当于对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降低 。
5.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导致其价格上涨。
6.资产价格更高,导致资产风险水平更高(但是这也吸引了那些追 涨杀跌的“动能交易者”追涨买入更多股票。

悲观态度周期
1.最近亏得很惨的痛苦经历,让投资人对未来的一切都持负面态度,他们变得倍加谨慎小心。
2.因为投资人现在把投资和亏损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投资和盈利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的投资过程更加强调规避更大损失,而不关注抓住投资机会。
3.投资人想要确保自己的假设足够保守,能够排除任何会带来失望的可能,他们现在开始运用极端的怀疑主义。
4.他们发现,要识别,甚至想象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是根本不可能的。
5.因为他们觉得到处都有风险,所以即使对于现在已经是高得离谱的风险溢价,他们也还是觉得它不够高。
6.他们变得毫无安全感。过去的过度风险容忍,让他们成了在牛市高点以过高价格买入资产的冤大头。现在他们高喊着要风险规避,这让他们在市场底部割肉卖出。即使不卖,他们也绝对不会买入。
马克斯是国际投资大师,拥有50多年的投资经验,管理者千亿资产的基金规模,是“钟摆理论”的提出者。他对人性和市场变化的理解非常深刻。
投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所以,投资是反人性的,要克服贪婪和恐惧,理性看待问题,知易行难。但是要成功,必然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在人人沮丧低廉价格时期敢于用闲钱买入,在人人疯狂沸腾的高估泡沫时期舍得卖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博远

19-05-20 18:37

0
对于选定的个股,在恐慌中买入,在高潮中卖出,高抛低吸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安全边际。
博远

19-05-19 21:50

0
关于斩仓止损与补仓。很多交易大师都说一旦发现交易不对,要及时斩仓止损,保护本金安全,基本都是反对补仓。应该来说追涨杀跌的散户都是斩仓止损的高手,那么实际情况是斩仓的越多,亏的越多。所以我的态度是如果是自己的中线股又是在低位,即使买入点错了也不要斩仓,耐心持仓并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及时补仓,争取滚动操作不断降低持仓成本。单线股高位股需要快速决策及时斩仓止损。
总的来说,选好股只做中线股并买在低位保证安全边际是交易之道,即使选好的中线股买好了继续下跌,那么就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合适补仓滚动操作降低成本。这就是我的态度和交易原则。
博远

19-05-18 19:41

0
反思总结来看,这次的买入还是不够耐心。0960在11开始往下买的,2183在5.10开始往下买的。如果再有耐心一些,买入成本就会更低一些,安全边际就更高一些,持仓心态也会更好一些。
更低的买入成本更高的安全边际更好的持仓心态,需要耐心的等待机会。
从回调幅度来看两股都是75%左右,2183更大接近80%了。他们是回调到位了还是去做双底呢?特别是2183...应对措施是什么?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